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从始皇陵逃出的长生草免费阅读 > 第132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第2页)

第132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第2页)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被提升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但因扣留黄门侍郎王珪的密奏,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蜀地,他移风易俗、开挖新渠、兴文教,使得蜀地百姓安居乐业。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回京任吏部尚书,晋封为许国公。唐高祖逝世时,他代理司空筹办丧葬礼仪,事毕后被授予特进、上柱国官衔。

贞观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后又署理太子少师等职。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士廉的肖像被陈列在凌烟阁上。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御驾亲征高丽,皇太子李治在定州代为处理国政,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仍旧掌管朝廷事务。

3。主要贡献:

治理蜀地:改变了蜀地的不良风俗,兴修水利,让百姓受益,还兴办学校,提高了蜀地的文化水平。

编撰书籍:参与编撰《氏族志》《文思博要》等书籍,为唐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4。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他“涉猎古今,心术明正通达,面临危难不改气节,做官没有私结朋党,所缺乏的是直言规谏”。后世学者也认为高士廉是一代明相,他一生才望颇高,处事谨慎公允,在皇帝、同僚中都有很高的威望,深受皇帝的重用、同僚的尊重。

647年,高士廉在长安崇仁里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于昭陵。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加赠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原名尉迟恭(一说为尉迟融),字敬德,朔州善阳人,隋末唐初的着名军事家、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早年经历:

出生于武将世家,曾祖尉迟本真为魏西中郎将、冠军将军、渔阳懋公,追赠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祖父尉迟孟都为北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北周济州刺史;父亲尉迟伽是隋朝仪同大将军,追赠汾州刺史、幽州都督、常宁安公。

青年时期在高阳从军,参与讨伐暴乱,曾率领数百名轻骑在幽州击败山贼翟松柏、刘宝强等人,缴获马匹三千,俘虏五万人,因战功被授予朝散大夫、正议大夫等职。

隋末,尉迟敬德随刘武周起兵,为偏将,与西南道大行台宋金刚一起南征,攻陷晋州、浍州等。后来在与唐军的交战中,宋金刚大败潜逃于突厥,尉迟敬德则坚守介休县城,后在李世民的招降下归顺唐朝。

2。唐初战功:

多次救主:

武德三年,李世民出征洛阳时被王世充率军偷袭,敌军将领单雄信手持长枪刺杀李世民,尉迟敬德将单雄信刺下马,带领李世民突围。

武德五年,李世民、尉迟敬德等人前往洺州征伐起义军刘黑闼,刘军偷袭唐军,尉迟敬德冲入包围圈,使李世民与略阳郡公李道宗脱离危险。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骑马逃向东面,尉迟敬德和部下一齐开弓将他射下马。李世民骑马追赶时被缰绳挂到地上不能起来,李元吉上前夺过弓箭即将灭其性命,尉迟敬德一箭又救了李世民。

大败敌军:

武德七年,尉迟敬德被任命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与突厥人交战,获得大胜,并俘虏了突厥的俟斤阿史德乌没啜。

贞观元年,突厥进犯唐朝边境,李世民任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去击退突厥军队,在泾阳,尉迟敬德诛杀敌军大将,突厥军队大败。

3。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突厥进犯边郡,皇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领兵北讨,并想乘机刺杀李世民。他们暗中拉拢尉迟敬德,被尉迟敬德拒绝。之后,李建成派刺客去暗杀尉迟敬德,李元吉又向李渊诬告他,将其关押入监狱,经李世民再三请求才得以保全性命。

尉迟敬德等人意识到李建成二人的目的,恳请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拿着自己的宝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最终促成了玄武门之变。事变中,尉迟敬德射死李元吉,并提来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震慑其部将,帮助李世民稳定了局势。随后,他又去保护李渊,并为李渊签署诏令,由秦王负责国家所有事务。

4。性格与晚年:

尉迟敬德性格直爽,恃功而骄,经常揭别人短处,与一众官员相处不和谐。曾在庆善宫大设宴席时,因席位问题斥责他人,并拳打李道宗,让他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后经李世民警告,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