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文成武德打一字是什么 > 第137章 五年之约(第1页)

第137章 五年之约(第1页)

《景泰实录》:

景泰六年六月十三日,上念御极之始文官尽心、武将用命终有中兴之兆,谕内阁议升赏,百官欣然。

景泰六年六月十四日,礼部尚书善,奏请加赏百官如旧例。上允,时北疆军马总督、太傅、礼部尚书濙加太师,太保、吏部尚书直加太保,……赏赐百官,文绮、表里、金币有差。

能够升官拿赏钱是每个当官人的夙愿……于谦除外,这种精神上近乎偏执将自己隔绝在众人之外的人是不能算一个正常人的。这种人的思维非常奇怪,比如说一周干了六天,好不容易放一天假了他不愿意歇会非要满单位找活干,如果单位里没活干他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盖房子、修路也能自己跑过去拉半天砂石不要一分钱,这种人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上位者号召天下百姓学习。

可不得让全天下都去学习,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这么不正常那还用得着朱元璋搞什么八股文来封闭人民的思想吗?那就太浪费精力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一个无欲无穷只讲奉献的人不是神就是神精。这完全违背自然规律嘛,试想在草原狼群里有那么一头狼,它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狼群猎食,为狼群探路,遇到危险负责断后,在捕猎时每次自己冲锋在前进食在后……那它的体力能扛多久?

可不就是神精了吗?景泰皇帝不同,不会要求臣子们变态般的奉献而是很贴心的主动给百官解决后顾之忧。

大明朝的清流官特别清贫,有些清流官连一件像样的官袍都拿不出手更不用说养家了,不想办法搞点创收怎么办?

景泰朝好了,俸禄越是低的对景泰朝的贴补越是感激。而这次景泰皇帝终于大肆升迁百官,让文武百官看到了“涨大水”的好处了。往日不出众又没有特殊本事的,还是只能等这种普调的机会最为牢靠。

徐珵那货当年就是熬不住十几年才升了一级,趁着土木堡大败跑到左顺门旁大放厥词最后被轰出了大殿,要不是皇帝陛下仁慈赐名迁官他徐珵恐怕早也该找根裤腰带自己悬梁自噶了吧!

这次皇帝给出的奖赏还是挺让人开心的,真金白银砸到手里的感觉真是太好了。至于那些高官们又加了衔…跟我们小萝卜头有什么关系?

也有政治嗅觉敏锐地察觉了不同,这次的加衔一定另有蹊跷。六部尚书、都察院、大理寺几乎都同时出现了一、二把手有两个人挂衔的情况,而其中一人不是位列三公就是入了内阁,只怕这朝廷要有大动作了。

可惜,这种动作再大就算知道了也没用,沾不上边的,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最为稳妥。赏赐到手,给家里添餐肉、买块布才是正经事情,至于其他的反正上头怎么要求我们下面怎么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都是为了头顶有瓦,碗里有饭而已。

有喜有忧,只不过这些忧旁人懒得关心而已。比如太常寺卿许彬调任云南去做了知府,广州提督水师、侍讲徐有贞调了贵州任知府等消息就没掀起什么波澜。

也有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到太常寺卿许彬是犯了忌讳结交外地武将被锦衣卫给兜了出来,至于是廉政公务局查出来的还是国家安全局报的消息就没人知道了。而徐有贞…徐珵那老小子从来就没人用正眼瞧过他,当时广州水师也是才组建需要用人才拉了他去凑个数而已,原本以为黄养正投降只是暂时的,还以为他会被黄养正再叛时宰了祭旗呢,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升到堂堂四品大员,哼!

四品大员是四品大员,要问一下满大明的官有谁愿意用太堂寺或翰林院的卑官换这个知府的缺恐怕没几个脑子被门夹了的愿意去换。

有好好的京官不做,为什么要换个地方知府?你以为是朝里有人能够镀个金在外面晃一圈就回来的吗?那只有杨国忠那种唐朝的国舅才有的机会!

咱大明朝,就算是宣德爷喜欢的于谦不也在巡抚河南、山西的任上干了十几年,他要早知道是这么个差使只怕当年宁愿不挂那个兵部右侍郎衔也不愿意去外面干巡抚吧?

京官清贵,总有机会在皇帝身边晃,晃着晃着没准就晃出头了。真要出不了头也没关系,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京官靠着卖消息结交外放官员也有不少孝敬钱可拿,就算是景泰皇帝治理贪腐下手狠还给官员涨福利也扛不住外官孝敬的银钱红人眼。

甭管怎么说,这许彬、徐有贞这辈子是完了,如果没什么特别的情况发生恐怕这辈子最高也就升到布政使了。布政使?呵呵,你看我一个翰林编修挂个巡按职差下去给他脸吗?

说到完了,刘安、赵荣、顾兴祖为首的一票旧贵族官二代、官三代的日子也不好过。

刘安得了胡濙的照拂,调到开平卫做了个千户,虽然从百户升到千户已经是很多人奋斗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极限了,但对于堂堂前大同总兵、广宁伯而言这是无比的屈辱。七年了,无旨回京,擅自出关面洽也先的罪责皇帝还是没有放过的意思。

忻城伯赵荣当然没这么惨,只是这辈子管军是管不成了,只能在国子监里混个弓马教授的职衔混吃等死而已。

这已经是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受处罚的武官里最好的了,再看看人家官三代的顾兴祖,几次浮起来都让人觉得使劲的人给力能够有机会翻身,结果又因为或这个或那个的原因给贬了下去。

经过几次之后大家都明白了,无论是旧勋贵还是文武百官只要上奏请旨升迁顾兴祖,皇帝就会给面子的安排提一下,但是过不了多久一定会收到锦衣卫关于顾兴祖枉法的奏报又被打回去。这是皇帝陛下没打算放过这个官三代呢!

“听说了吗?七月初二普王殿下生辰,陛下要改普王封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有各种闲言碎语。

“哪能不知道呢,之前普王封号就是晨王,那年给燕王次子封王时才改成的普王封号。普王普王,‘普天之下莫非我王’的意思呗!”有人起了话头不管知不知道,总有人会上前搭几句话。

“嗟,噤声!小心隔壁有耳。”

“怕甚。”说是不怕,声音还是压低了很多。

朱祁钰要给普王改封号的事情早就让礼部准备了,比起之前的随意这次就显得非常正式。据说不仅要改封号,景泰皇帝陛下还要开始为自己的那些儿女们准备家业了。

宫里面传出来的任何鸡毛算皮的小事都能成为市井间的闲话资本,经过隔壁张大娘家邻居的二婶子的大侄子媳妇家三大爷好友家的狗这么一转,一点咳嗽声都能成为朝廷要对某个国家动武的信号,何况改封号这么大的事情。

在市井里传的最为邪乎的是大明朝为了要拓展塞北苦寒之地决定将近些年的囚徒全部释放——到塞北去!

据说目的是为了能景泰皇帝陛下的皇子们做封地用的,还有将来的景泰朝的驸马都尉不再受祖宗的规矩限制,以后都是可以当官带兵的。只要愿意出塞的,大明朝都支持。

话里话外虽然充满了百姓对皇室的猜测,不过这种臆测也不完全没有道理。皇帝陛下约法三章时说的可清楚了,景泰朝是关内不封王的,那这么多皇子将来只能封在关外了,这不又回到太祖时往边疆封王的旧制上了吗?

皇家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也就是百姓们闲时谈资而已。

对于这种各式各样的猜测朱祁钰当然也是知道的,皇家安全局不是真正的保安工作,情报系统的强大并不输给国家安全局甚至还会更强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