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几名部下,也认得这来自鄱阳的“大鲶彭”,笑吟吟上前,攀谈起来。
熟人见面,一番寒暄,切入正题,但在那之前,王琳很想弄清楚一件事:徐州骑兵所用长柄刀,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正式装备的长兵,还是彭均部曲自己用的武器。
“这长柄刀,是徐州军府正在试用的长兵,分骑战、步战,有相应的使用技法。”
彭均说完,让部下拿来几柄长柄刀,让王琳及左右观看。
“优点和缺点,都有,具体好不好用,得由实战来做检验。”
原来如此,王琳拿着长柄刀,仔细端详起来:
这长柄刀,其刀身比环首刀略宽,刀背加厚,并不是简单的把环首刀接上长杆而成。
刀前端为弧形,刀尖上挑,更注重劈砍,但也能直可刺。
刀背“开裂”,裂出小叉,也不知如此制作有何用意,王琳觉得或许如戟的小枝那般用处。
刀柄(杆)截面为水滴形,一头圆一头略尖,尖的一端对应刀刃。
如此刀柄,可以让人在不看刀头的情况下,根据刀柄握感,就能知道刀刃的方向。
王琳掂了掂分量,发现长柄刀没有想象中的沉重,看样子,刀头的重量,不比环首刀重多少。
又试着舞了一下,刺、挑、砍,以他力量尚可的双臂来舞动,觉得这刀舞起来比想象中要灵活,刀头很好控制。
当然,再灵活也比不上矛,毕竟‘头部’的重量差别在那里,王琳知道对于长兵来说,前端分量越轻就越省力、越灵活。
整体而言,长柄刀分量比矛重,灵活也不及矛,但用法特别,可以实战矛、槊无法施展的技艺。
或许经过练习,真的“好用”。
他点点头:“有点意思,此兵器形制从未见过,有名字么?斩马刀?长柄刀?”
彭均回答:“名字到是有,诸位看这刀型,像什么?”
王琳和左右仔细看了看,觉得这刀身前端为弧形,看上去,像眉毛,也像。。。像一轮弯月。
“刀如偃月,所以取名偃月刀。”彭均公布答案,王琳好奇:“为何会想到用长柄刀做武器?”
彭均笑道:“目的就是破甲,破重甲,步战交锋,作为劈砍类破甲长兵来用,而这长柄刀的用途,比长柄斧多一些。”
“骑兵交战,长柄刀的技法丰富些,可以劈砍,混战时,或许能有帮助。”
“方才说的,是试用的兵器?”王琳副将陆纳问,他对这种兵器很感兴趣。
“对,试用,好不好用,得看实战。”
陆纳又有疑问:“为何要如此折腾呢?矛槊就不错,都督用的可是两刃槊。”
“嗨,这是李郎。。。彭城公琢磨的。。。”彭均笑起来,露出森森白牙,道出其中秘辛。
“彭城公认为,军队作战,如同工场开工,工人们要用合适的工具来高效率完成工作,武人嘛,当然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提高杀人效率。”
提高杀人效率?
这话听在王琳及一众部下耳中,让他们对李笠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话说李笠成日里到底在琢磨些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