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针对发射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逐一进入了实践阶段。
航天工程师赵刚带领团队迅速为工程车的机械臂和车身涂覆了特殊的防静电涂层。
这种涂层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多种稀有元素经过复杂的工艺合成,具有极佳的绝缘性能。
在涂覆之前,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对工程车表面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和预处理,确保涂层能够牢固地附着。
涂覆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专门定制的高精度喷枪,每一次喷涂都力求均匀、细致。
在完成涂覆后,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操控工程车进行月壤搬运作业。
一开始,大家都紧张地盯着工程车,大气都不敢出。
只见机械臂缓缓地伸向月壤,顺利地将其抓起。
在搬运过程中,月壤的吸附现象明显减少,机械臂的动作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重迟缓。
虽然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吸附情况,但已经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
赵刚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这个方法初步有效,后续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地质勘探小组按照孙悦的提议,为地质监测传感器安装了电磁屏蔽罩。
屏蔽罩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这种合金由多种金属按特定比例熔炼而成,具有卓越的电磁屏蔽性能。安装过程并不轻松,由于月球表面的地形复杂,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需要精确选择,既要保证能够准确监测地质状况,又要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组员们穿着厚重的宇航服,在崎岖的月面上艰难地移动着,小心翼翼地将屏蔽罩安装在传感器上。
安装完成后,他们紧张地盯着监测屏幕,数据一开始还有些波动,但随着屏蔽罩逐渐发挥作用,数据逐渐稳定下来,能够准确地反映地下岩石的应力变化和震动情况。
孙悦看着监测屏幕上稳定的数据曲线,兴奋地说:“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实时掌握地质状况,为发射场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材料科学家刘辉带领团队对出现裂缝的复合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他们在复合材料表面添加了一层热胀冷缩系数匹配的防护层,这层防护层是通过特殊的化学工艺附着在材料表面的。
在添加防护层之前,团队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防护层厚度和成分比例。
添加过程中,他们使用了先进的真空镀膜技术,确保防护层能够均匀地覆盖在材料表面。经过处理后的材料,被放置在模拟月球昼夜温差的实验箱中进行测试。
实验箱内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模拟着月球上极端的温度环境。
经过多次循环测试,材料表面不再出现新的裂缝,之前的细微裂缝也没有进一步扩大。
刘辉满意地点点头:“经过测试,这个防护层能够有效缓解温差对材料的影响,我们可以放心地继续使用这种材料进行建设。”
负责能源供应的小组则紧锣密鼓地设计并制造了自动清洁装置。
这种装置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通过机械臂和刷子的配合,能够自动对电池板表面进行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