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听着老张对自已儿子的夸赞,觉得没什么。
倒是对于现在打菜也是专门打菜,明白过来:
原来,这才是1953年的轧钢厂,公私合营才在部分开始实施,红星轧钢厂压根还不是十年后的万人大厂。
但轧钢厂设置,像后勤人员配备,其实很早就开始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上面已经计划安排接下来轧钢厂会逐步扩大,那么后勤保障人员,保卫科员,放映员之类的,肯定是先准备好了的。
也因为三食堂还没有开建,现在多出来的食堂人员,可不就是有专门的打饭人员了吗。
这就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事业编了,萝卜坑提前布置好了,也方便再继续扩大规模的时候,没人可用。
“走,老何,正好我今天上午也没事,我陪你到处逛逛。”
“行啊,我也看看新厂新气象。”
何大清托一声大,反正也只是跟老朋友的寒暄,不用在意太多。
其实他跟老张去看看,也就是简单看看那些新厂房外观,重点看的,其实还是后勤部,主要是食堂这块。
走出办公室下楼,路过一片小的轧钢车间,在看到崭新的高大的厂房,还有厂房四周荷枪实弹的保卫人员。
从他们脸上的严肃,甚至有一名保卫科员脸上的伤疤,何大清大致就知道了,这应该就是北边援建,以及从东北拆来的那些机器,新组建的厂房了。
这些轧钢,在如今百废待兴的国内,可是用途宽广。
建筑上,机器设备,尤其是火车铁轨。
国家未来一二十年的大工程就是修铁路。
要由过去一穷二白,仅仅依靠水运交通和少量公路的局面,向着铁轨化,甚至是公路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需要的刚才可谓是海量的。
红星轧钢厂,估计很大一部分产品,就是轨道轧钢。
逛了下厂房,再看还在忙碌建筑的新工地,估计还有一些新厂房,以及工人宿舍楼了。
没错,仅仅依靠附近的四合院这些,压根也安置不了这么多人。
轧钢厂在一边扩产的同时,其实也从没放下建设员工宿舍楼的速度。
像给专家和工程师提供的单元楼,以及能提供大量住宿的筒子楼,也就是北方老大哥的赫鲁晓夫楼,这时候已经开建。
绕了一圈,终于到了第二食堂。
没错,一食堂是原来最早的食堂,当时何大清在的地方。
何雨柱是六月进工厂的,这时候到的也只能是缺人手的二食堂了。
“现在二食堂,老何我给你说,虽然很多都是新员工,有的还是以前军需炊事员,但你看看这食堂规模,这修的敞亮程度,可比以前的硬件好多了。”
何大清点点头,以前的一食堂,就是一排三米高,上面是瓦棚,下边其实就是打通来的是北方房屋形式,又窄又狭长,人多一点,排队打饭都很挤。
倒是这二食堂,除了房顶变成钢筋水泥浇筑的平房外,挑高足有五米以上,两边四周都是通风透亮的窗户。
加上玻璃窗,冬天的时候还能关上保暖,很是现代化了。
两人食堂看了后,终于来到了厨房和仓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