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平素厌恶李德裕专权,即皇帝位的那一天,由李德裕手捧册封的诏书;
册立仪式既罢,宣宗对左右近侍说:“刚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呢?每看我一眼,都使人毛骨悚然。”
夏季,四月,辛未朔(初一),唐宣宗开始上朝听政。
从此君臣不和的种子为唐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历史上唐朝唐宣宗李忱是个很有为的皇帝,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
宣宗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关于这些优点,基本可以参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这不再做详细叙述。
但是这一世面对黄巢创造的不一样的历史环境,缺乏经济常识和战略眼光的唐宣宗在会昌六年(846年)四月,正式亲政的第二天便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将其调任荆南节度使。
这一决定引起了朝野的震惊,因为李德裕在武宗时期位高权重、功绩卓着。
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解除平章事之职,改任东都留守。
此后,他不断遭受贬谪,先后被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等。
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离开洛阳前往潮州,后又接到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的旨意。
崖州位于今海南海口,在当时是极为荒僻的地方。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李德裕罢相,唐朝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把控唐朝经济的宰相,唐朝财政迅速恶化。
面对黄巢制造的“全国经济一体化”局面,唐宣宗为了拿回经济主权,采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措施,导致唐朝财政迅速崩溃,开启了唐朝覆灭的篇章。
此时的唐朝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了货币发行主权,唐朝朝廷铸造的铜钱已经沦为储存货币,基本退出了流通领域。
取而代之的是黄巢的富国银行发行的“代银券”。
富国银行发行的代银券因为币值稳定、携带方便、流通范围广等原因已经在大唐境内及周边地区大行其道。
黄巢因此获得了大唐的金融控制权。
同时由于银行的作用,大唐境内掀起了一股股兴办工厂的浪潮,在给各地藩镇和中央朝廷创造税收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唐朝境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
大唐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可惜的是唐朝经济的繁荣却使得唐朝朝廷陷入了深重的财政危机。
这是因为唐朝原有的税赋体系和漕运体系都已经陷入了崩溃状态,大唐朝廷纸面税收的增加根本无法给朝廷带来真正的财富,使得朝廷的财政陷入了崩溃,已经到了举步维艰、涸泽而渔的地步……
喜欢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