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讲记15 > 第一百二讲(第1页)

第一百二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270面,辛五、失守生忧。

这一科是讲到,我们在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已经把色阴的执着慢慢的调伏了,取而代之的,是六根的感受就清楚的显现出来,我们对于六根苦乐忧喜舍的感受就现前。当然现前就要对治,你要用无相真如的理去破坏对感受执取的时候,这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很多状态的出现。

辛五、失守生忧

【图一】

“失守”就是我们在修止观的过程当中是进退失守,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就是有时候我们用功不得力,我们要退到昨天的妄想已经不可能,妄想的那种执着已经被破坏了,但是要进求新的功德又没有成就。在这进退失守的过程当中,这个修行人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有忧愁恐惧的心情出现,这种忧愁恐惧一旦心态出现的时候,没有好好的控制可能就会着魔。

发端现相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

一个修习禅定智慧的修止观之人,所现的相貌,这个人色阴已经穷尽了,而受阴正式的现前。这个人在佛堂用功的时候出现什么相貌呢?新证未获,故心已亡。他过去的妄想执着已经被破坏了,但是他所追求的目标,那种调伏受阴的功德却还没有成就。这时他的内心经历到过去心已破,新的功德还未成就,这样的一个中间的过程。

[自生艰险],突然间感到一种不知如何是好,莫名恐怖的心出现,而且这恐怖中夹带了一种无穷无尽的忧愁。这恐怖跟忧愁加起来是什么样的心态呢?佛陀讲一个譬喻:如坐铁床,如饮毒药。一个人坐在火烧的铁床一样,他是非常的痛苦,又好像一个人吃到毒药,毒发以后那种痛苦,当然这个痛苦不是色身的痛苦,是内心的痛苦,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前途茫茫,但是他又不能往后退,退也不是,进也不是,这时候有无穷无尽的忧愁跟恐怖生起。如果他对这样的心态加以放纵,加以随顺,他就会有以下的相貌出现。

[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他因为忧愁恐惧的关系,对整个生命完全失去了希望,因为他已经被忧愁恐惧之所控制,而且他经常希望别人来夺取他的生命,因为在他的观念当中,他认为早死就能早解脱。当然这是错误的,因为你死亡不能解决问题,解脱是内心的问题跟色身没有关系,他产生这样错误的理解。这一个进退失守,产生忧愁恐惧的人,佛陀是怎么个解释法。

指名教悟

此名修心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佛陀说:这一个人是很用功没有错,但是他缺乏智慧的善巧方便,这个人假观不够,他老是用对治、用诃责的心态、用比较悲观的心态来调伏烦恼,对诸佛德甚深功德的庄严没有适当的观想好乐,所以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假设他把它当作一种真实的功德理解,就有一种常忧愁魔,入其心中。这会产生两个结果,比较严重的他会亲手拿着刀剑来割他身上的肉,他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把他的生命结束掉;比较轻微的,就经常保持忧愁的心,走入深山林园当中,不喜欢见到任何人。当然一个菩萨不喜欢见人,这跟菩提心相违背的。最后的结果,[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佛陀说:这是一个比较没有善巧方便的一个修行者。在『小止观』有提到一个观念说:我们修行人就像调弦一样,你要急缓适当,你绷的太紧,你不能对这个心一路的诃责。这个心态就像小孩子一样,你一天到晚骂它说,你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你看小乘人他修到最后,他就是完全出离、完全的断灭。因为你的药完全用诃责的,那小孩子被你骂,骂到最后他就没有信心了,当然你也不能一昧的宠它、随顺它,它就无法无天了。所以你在调心当中,你要适当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心太浮动,压抑它一下,太沉默,你要把那大乘经典拿来诵一诵,「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庄严,五种神通。」你想想来生的愿景,启发自己一下。

总而言之,修行之道,取其中道,太高亢了你要压抑下来,太沉默了拉它一把。这个修行人一昧的诃责自己,过分的用功,到最后对生命完全产生了失望,这种失望如果他不能警觉的话,就被忧愁魔所控制,到最后求生反坠,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这地方的调心是很重要的。到前五的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这个人基本上禅定是没有成就的,都没有成就禅定,所以他会有沉默的感觉、孤寂的感觉、忧愁的感觉,这都在没有成就禅定的过程生起。到了六七八九十就不一样了,他禅定生起了,但是他不小心的话,也会有过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六、慧劣成喜

【图二】

这个人他已经成就了禅定,但他对禅定所产生的功德,那种殊胜的轻安乐,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智慧的照了,而产生过分的欢喜,过分的好乐。那当然这会有过失。

发端现相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稳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

慧劣成喜的相貌:这个修止修观的人他已经把色阴穷尽了,而受阴现前的时候,他是处清净中,心安稳后。“清净”就是他安住在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一念清净心当中,智慧现前。“心安稳后”是指他的禅定转深。看这意思他成就了初禅,从后面的经文看的出来,成就离生喜乐地的初禅。在身心安稳成就禅定以后,他突然间有无量无边欢喜的心生起,而这样欢喜的心,他自己实在克制不了自己,他放纵自己对这种欢喜的心态去受用。

因为你禅定一现前,它有离生喜乐地,这种喜乐的心、三昧乐、轻安乐现前。轻安乐现前,他生起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分的去受用,但是这个修行人当然他经过前面一段很长的时间修禅定,经过沉默期、忧愁期都过去了,他轻安乐现前的时候,他可能就放松自己去受用;受用的结果,今天受用那种法喜、那种轻安,明天也受用,到最后克制不了自己,心随这种快乐欢喜的感受而转。那这怎么办呢?

指名教悟

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佛陀对治方法:佛陀说,从轻安当中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禅定已经成就了,身心世界身轻安、心轻安现前。一个大乘的修行人轻安现前的时候,我们应该观察它是唯心所现,他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只是一个梦幻的小水泡,你应该不要去执着,你要去追求的是后面的摩尼宝珠,你要继续的往前走。但是他因为没有我法、法空的智慧来调伏他心中的执取,一昧的放纵自己去受用这种轻安。

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假设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就没有过失;假设当作真实功德的理解,就有一分好喜乐魔,侵入他的心中,控制他的心,所以他就会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什么状态呢?见人则笑(看到别人就笑,看就知道这不正常),乃至于衢路傍,自歌自舞;在人群众多的街道当中,自己自得其乐,口业就自己唱歌,身业自己舞蹈。

总而言之,再也不克制自己,就放纵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别人对他讥嫌的时候,他就说:我已经成就无碍解脱了,我已经功德圆满了,我做的一切都是跟圣道相应。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个人他经过前面的修止、修观的苦闷期、沉默期、忧愁期,禅定现前的时候没有注意,结果为三昧酒所醉,结果前功尽弃了。

辛七、见胜成慢

【图三】

前面的慧劣成喜是被禅定的轻安乐所迷惑,这个地方指的是一种殊胜的智慧;“胜”就是他能够照见五阴皆空,那种殊胜的智慧,对这种殊胜智慧的执取而生起高慢心。

发端现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