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部分的教书先生也认为,读书就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十个学生,能有三个学会基础,能有一个学出一点儿名堂,这就够了。
他们也认为,读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的。
但是吴老先生的想法就不同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识字,哪怕是基础的识字,算数,日常生活,够用就好。
以后走出门,也不会当个睁眼瞎了。
他见过太多不识字的百姓被人坑骗的。
吴老先生的问题,让尹秋枫都沉默了一下。
确实,降低教育成本,确实会让更多人读得起书。
但是教育难度,却不会随之降低。
此前,没有权贵注意到这个事情,哪怕是璩老先生,可能也没想到过这个问题。
大概是他们平时接触到的权贵,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权贵读书,家里的长辈可以教导,有家教可以请上门,一般三四岁就开蒙了,再大一些,也能去书院读书,可选择性太多了。
不至于让他们各个都成为大文豪,但是绝对不会出现连基础都学不会的情况。
但是普通人不同。
普通人,除了读书,可能还需要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能还需要考虑别的问题,教育资源也必然比不上权贵。
再有一点,就是小班和大班的问题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有上学的机会不容易,大部分的教书先生,也不是哪个学生都要收的,挑挑拣拣,看家里的条件,看孩子的个人情况,看别的七七八八的条件。
最后能收的,反正都放在一个班里教导。
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教的都一样。
这样的情况下,无疑更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尹秋枫从前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现代,只要不是智力有缺陷的,学完常用字,学完基础加减法,问题都不是很大。
但是古代就不同了。
最基础的,古代是的繁体字,写起来就更复杂了。
还有教识字的办法,大多数都是先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传说中的三百千。
先读,读通顺了,再去对照书里的字。
这么看,其实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