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五千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1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1页)

用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也是兵法上早早就被提出的一招。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之就有专门的注解。

千百年的青史上,奸细两字也从来没有断绝。就大明而言,最是显眼的就是靖难之役里的徐增寿(定国公)和李景隆了。

曾经率大军五十万征讨朱棣的李景隆,在战后竟然成为了靖难第一功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这是不是很可笑啊?

然而时光荏茬,等到了明末时候,自诩是文明人的大明王朝在战争中却屡屡为野蛮的满清用间所败。

老奴时候,后金不擅攻城,每取大城,皆以细作先行,先藏细作,外攻内应,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各战皆是如此。其对细作之重视,远我大明之上。据悉奴兵攻克沈阳仅一日,便派出立功谍探前往辽阳,辽阳一些缙绅与建奴原本便有瓜葛,以家仆名义带奴谍入城,加上原本就在城内的奸细,连百姓都知‘奴谍满辽阳’,可城中的文武大员却视若不见。结果建奴攻城之际,便有细作引爆了小西门火药库,各处火起,城中乱成一片,由此城陷。

这不得不叫人感慨万分。明末的那些个文武大员们的素质究竟是高是低,那些个执掌兵权的士大夫们究竟有没有把书真的读进心里了呢?

而等到郑芝龙与满清接战以后,郑家早早就成为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止是津门、登莱等地,就是闽地的泉州,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潜伏了。

津门城内一个小巷子外,一个在巷子口卖混沌的中年汉子,一边给客人找着零钱,一边低声会抱着:“那货郎已经走过,不错的话,消息应该已经传了出去。”

中年汉子说话就闭口不言,倒是那客人,将一把铜子抓在手中,轻轻的吹了声口哨。哗啦啦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之前也不知道藏在那儿的人都涌了出来,足足二三十人。

“干活!”

抓人这事儿,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身后二三十人里每一个都经验丰富。一群人迅速把小巷内的一处不起眼的宅邸前后都给堵上。然后毫不客气的破门杀入!

惊叫声、杂乱声先后响亮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宅院里的人就被一网成擒。

想要彻底肃清津门的细作何等困难。

然而津门城有自己的独特位置,它是一座军事重镇,内外消息是不畅通的。对内是抓不干净的,可对外呢?只要留心那些能够接触到外界的通道,早晚能把害虫揪出来。

郑鸿逵接到黑冰台通禀的消息时候,不自觉的笑了笑。把鞑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燕京也好,这样一来他们去打山海关可就轻松多了。

后者可已经不再是吴三桂的老巢了。

这位大明的平西伯投降了鞑子之后,满清可是给了他极大地优待,整个辽西走廊都跟封地一样落入了关宁军的掌控。而山海关自然就也落进了鞑子的手里了。

这是交换么。

一二十万被吴三桂迁移到滦平的军属辽民,纷纷又转回了老家。

这看似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虽然耗时有点长,满达海去年中才真正的掌控住山海关。

然而这辽西走廊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边上就有觉华岛,为了应对郑军的威胁,吴三桂直留下了近两万军兵在此。

这是多尔衮要借用吴家来抵挡郑芝龙军,可何尝又不是多尔衮在借郑家的手来抑制吴三桂呢。

郑芝龙是见不到吴三桂的狗头了。但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往辽西走廊打一波,同时也看能不能夺下山海关来。

后者独特的地形地理,叫其拥有着成为一个坚固要塞的所有条件。且濒临大海,后勤畅通。只要能夺下来,稍加整治,这儿就能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

更能把关内关外的鞑子做一个很好地切割!

郑芝龙瞄准这地儿已经多时了,但他先前在津门和登莱布下棋子,那总是要这两地儿安稳了,才能有余力经营他处不是?

“既然如此,曰都(郑芝鹏字)啊,那我就启程了。”郑鸿逵一语说罢,头也不回的去了。只留下背后郑芝鹏满是羡慕的眼神。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就是不一样。郑鸿逵先是有坐镇闽地、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兵甲等方面的功绩,这就能比一比萧何的功劳了。虽然郑鸿逵面临的局面比之萧何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而现在一领兵呢,那就是三万人,战船百艘,辅船百艘,浩浩荡荡。

第一仗打山海关,还是玩突袭,甚至都是趁虚而入。

这样的战事要还能打败,郑鸿逵真就连一头猪都不如了。

眨眼几天的功夫就已经过去,满清在收到津门情报的同时,更接到了郑芝龙在济宁汇集漕船的消息。虽然觉得很荒诞,但图赖、图尔格等还是提出了要防备郑芝龙顺着运河北上的可能。

偏偏紧随其后就是郑鸿逵率海陆大军杀抵津门的消息。

郑芝龙要也率军北去,连上郑鸿逵带来的人马,还有津门本来的兵马,那可真不能小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