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慕容复 > 王谢(第1页)

王谢(第1页)

和煦的轻风在沁抚人心的同时,依旧卷带着些许闷湿的潮气。几只燕雀已在檐上廊下肆意欢脱起来,率先享受着这一日的佳期。对于它们来说,每一处清贫与富贵的居所,都只是往复迁徙中长租的驿站。它们既是主人,也是过客,既是每年生计的时令官,也是每段命运的见证者。

建康城太尉府中,一袭青衣的中年文人正在主人的书房内围绕着几张书案踱来踱去。他时而弯腰低头,细细观瞻,时而又发出“啧啧”的赞叹。看他这般流连忘返的样子,仿佛这个摆满了名家碑帖的小屋,就是触手可及的人间仙境了。

不过,这一番心旷神怡的游离之旅,与窗外欢愉清脆的鸟鸣一样未至尽兴,就被疾步闯入的一人生生打断。“逸少怎还在此处,郗公正唤君与安石,代其去府门迎客呢。”

刚从拓帖的海洋中浮身而出的文人只觉得好友这又急又喘的样子颇为有趣,便开口打趣起来:“唤人寻物诸烦琐,本该是府中仆役的差事。兴公身为朝廷的太学博士,如此跨门穿院地寻咱,这要是一个不慎,传出丈公的太尉府去,外面的人该误会我一介秘书郎,不知何时擢升为了中书令呢。”

“逸少啊,此般时刻还要说笑。”不速之友一面搭话,一面径直就把中年文人往门外拖,“前院的仆役们已被郗公屏退了,只留下管家一人在旁侍候。这几位访客可是大有来头,逸少绝对猜不到……”

待到二人一紧一慢,终于转入前院中堂之上时,年约七旬的长者早已负手立于阶上,迎候着远方的来客,而另一青年,此时恰好引着穿着各异的三人进院而来。

三位来客中,走在最前面的士人年纪也是最长。体态敦厚笑容可掬的他,快速扫视了一圈院中与堂前的情形。

“渤海封弈,拜见郗公。”封子专虽贵为蒸蒸日上的燕国国相,但面对名义上仍然遵奉着的晋廷的太尉郗鉴,谦恭的态度还是要有的。憨态的士人快步抢出,恰就停在堂前石阶下拱手见礼:“吾等初至建康便来叨扰,还请道徽公原宥一二。”

“封公说的哪里话。你我二人,虽南北相隔,然君之贤名早已遍传九州上下。老朽已是自觉与子专神交日久,今日得会,荣焉,幸焉。”随着七旬太尉的稍作欠身,院中诸人十分识相地跟着相互施礼起来。

“封公请见。吾之贤婿,琅琊王羲之。”只有老管家一人在忙前忙后的,确实是拖慢了会客的进程。郗鉴干脆就先介绍起了他左手边的青衣文人。

“王氏贤才,名满天下。”

“封公过誉了。”

“此乃逸少挚友,孙绰孙兴公。”随后郗鉴转向了自己的右侧。

本来,自己与兴公二人在朝中皆任有官职,但见丈公介绍之际,却是只字不提。这时,王羲之才反应过来,可见郗鉴早早地就为这次府中会客定下了私会的基调——难怪要屏退一概不值深信的闲杂仆役。

而郗鉴随之又指向了站在主客两拨人中间的青年。

“谢安……哦,诸位方才在府门,应已经识得安石贤侄了。”说着,他更是执起了封弈的手,“其父谢裒公乃吾之至交。安石也是少有贤名,可让老朽喜欢得紧,恨不是自家儿郎。”

那封弈顺着自家丈公的话头盯了一圈,也就是在短短对视的刹那,王羲之确信,这家伙心智不凡。在避开了投过来的锋芒后,他也有样学样地跟着转头看去——早时一同来过府拜访的好友孙绰,还是以平常之心同来客见礼示意,反倒是年纪最小的谢安,竟大胆地接下了封弈富含深意的两道目光。

“嘿,这糊涂。”封弈一拍脑门,先是招呼一身穿戴十分讲究的士人上前来,“且容某为诸位引介……朝那皇甫真,正为在下副使。”

简单的一句之后,几人自然而然地打量起了这位皇甫高门出身的文官。虽然此人的穿着还算朴素,但在字帖诗书中磨砺日久的王羲之还是眼尖地发现,这皇甫真的一身搭配,甚至比起更为年长的封弈更为讲究周到。即如此,高门士人便使得这些南方官宦在神色上逐渐起敬。然而,随着封弈介绍起同行的另一人时,那一抹抹敬色便不约而同地都化成了诧异。胡服装扮的年轻人同样也是上前两步,垂下的辫髻披在贵气悠然的头颅两侧,在南渡名士面前亦是不卑不亢。

“此乃燕王公子恪,这一路上,可是屈尊护送着我与楚季穿林越泽,吾等方能安然抵达啊。”

天上的阴云终究还是没有撑上半日,当淅淅沥沥的落雨打在身上的时候,男子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儿郎先转进小路,去往远远望见的那户屋院,以求一时庇护。虽说在平时,如此细小的雨本不会对拥有强健体魄的儿郎造成什么困扰,可在当下颇为潦倒的长途跋涉中,低温与潮湿导致的体力骤失,却足以带来无法预知的危险——张肜至今还无法原谅自己,曾因偶尔的侥幸致使虓儿大病一场。在那以后,无论遇到大风还是雨雪,暂寻避处便成了他的首选。心念着反正已是走得足够慢了,终也不差这一时半日。

自打渡过渝水后,历经了四季更替的父子三人,在途中知晓了大棘城之战的结果,也听识文断字的先生讲过北方故乡的新闻与局势。但等到张肜发觉自己可是远远低估了路上的支出,尤其是那一驴一马带来的额外开销的时候,他们已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处境。无奈之下,铁匠只好打消了转身回家的念头,硬着头皮继续朝西,奔向关中。于是,既要躲避匪帮战乱,又要兼顾吃喝活计,张彤只能一路上弯弯绕绕,走走停停,路遇村镇时,还要落脚一段时间,好能凭借自己的手艺,靠着为当地百姓修补些农具与猎具,来赚取些钱粮路资。如此往复,父子三人只道是一路向西而行,可距离他们的目的地雍凉,却仍有好一段旅程。

在熬过一段不长也不短的上坡路后,张肜终于敲响了农院的大门。在几次叫喝都无人应答后,他索性推开了院门,示意麋儿与虓儿牵着驴马先进去再说。

或许此处早已因战乱荒弃了,或许主人是出了远门,而在当下的光景里,早就没有了那诸多礼仪上的顾忌,还是要抓紧时间避避风雨才是。

进了院子粗看一圈,张肜确信这家主人应该不是简单的农户。起码,院子的规模虽然不能和乡绅们的坞堡相提并论,却也绝非是普通人家能置办得起的。

此外,各个屋舍既已老旧,但看得出,当初在修葺之时,在用料搭建上,竟也不乏讲究。

“这家人怎得也算是个体面的小地主。”张肜如是盘算着。

“麋儿、虓儿,把畜生拴到棚里,而后去西边找个客房待着,不要乱跑,也别乱动人家的物什。”他打发了两个儿子,决定还是先去灶房打探一下,看看有没有清水,以备过会儿路上饮用。

奇怪了。张肜在灶房内外均未找到储水用的缸罐,不过也无妨,据说附近就有小河滩,饮水也算不上难事。而就在他稍有安神之际,竟发现灶台下的角落里斜放着个扎口的小麻袋。一袋粟米混着碎糠,袋子上虽是落了层浮灰,可这些吃食却是能活命的东西。

也许主人家早已远走了吧。

乱世之中的草民,本不该如同此刻的他一般陷入纠结。但在张肜决定顺手取走这袋粟米之际,他还是摸出了怀中仅有的小半吊钱,两根手指划过来划过去,最后将三枚圆钱摆在了灶台之上——即便这三枚钱远不够买下来手中提着的粮食。

也是在那时,他注意到这锅灶上并没有铺上多少落灰。

铁匠心情复杂地穿过院子,去往西边的小屋,但在跨步进去之前,却发现了更为奇怪的事——在院子这一侧,竟然还有个柴火房。被风带开的房门半敞着摇颤,他站在门口向内扫视一圈,几垛草料靠着墙角堆放,更有几捆长长的干柴斜靠着立在一起。

不对。张肜回想了一番灶房中的情形,单手不觉间握住了腰间的刀柄。一则,这间柴火房实在是太小了,和整侧的屋舍完全不成比例。二则,方才的灶房中明明还有很大的空间,就这几捆木柴,完全可以一并堆放在那里,又何必隔着院子来回搬运。最后,也是极为不合常理的是,在院子中,除了自己牵进来的一驴一马,并未有牲口的痕迹,四处也未见铡刀与柴刀,那这些草料和木柴,究竟是做何之用呢?

眼下的蹊跷未免太多了些。张肜将手里提的麻袋丢在门口,抽出腰间的宝刀,探身闪进了房门。略通武艺的铁匠向前的每一步都踩得极为踏实,而柴草堆中不时发出的窸窣声,似乎证实了他的猜想——就在张肜全神贯注地用刀尖挑开面前的一捆干草之际,握把一端镶刻的那个“翰”字跳进了他的余光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