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 轰动与阅读(第1页)

轰动与阅读(第1页)

一个特定时期产生出的作品,有着它特定的涵义。因此,它的意义也是相对而言的。此一时期相对于彼一时期,读来的感受更是千差万别。一本15年前出版的书,15年后再去读它,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毫无疑问,它首先属于它曾经拥有过的历史。我们今天所做出的任何评价,脱离不开对它的历史的温习和问询。它的价值或许就产生在从这一特定历史出发,遥遥指向今天的漫漫时间过程中。对曾经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7月版),也应作如是看。

一本书与一个事件

15年前《第二次握手》的出版,是一起惊动世人的重要事件。甚至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它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

据作者称,该书初稿完成于1963年春,此后又三次重写。在此期间,几乎每一次的手稿都流传开去,并无法收回。而且,“第二次握手”此一书名,也是在外界的传抄之中为他人所创。作者因此而历经磨难。在这里,我们无从比较这湮没在民间的多个手抄本的故事差异,也无法去斟酌原稿与传抄稿的实质区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部书稿当时为什么只能在民间流传,这部书稿到底写了些什么,显示出了哪些能在当时流传的价值。

15年后,我们很难认同一部书稿和一个作者在此之前的处境和遭遇。我们知道,《第二次握手》的成稿和它的传抄过程,正处在中国社会的动荡时期。《第二次握手》的成稿,可谓生不逢时。

它写了爱情,写了知识和知识分子,写了海内也写了海外,而且作者不遗余力在正面表现这些内容,成为一个事件,说明了它内容和思想上的不合时宜,同时也证明了它不被承认的特定价值。

要认可它的价值,这里要有一个前提,即只有在我们开始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反思和超越的时候。

1979年,《第二次握手》的出版,所以能令人瞩目,就在于它突破了前一个时期的瓶颈,在迈向一个新的时期之时,迸发出了掩抑不住的光彩。它是那样炫目,以至人们深深地被它的光亮所吸引。这是一个特定的时刻,由它和其他的文学作品所确定的一个文学时期,从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次握手》为什么能够引起轰动《第二次握手》能引起轰动,是时势使然。一部小说较长时间在民间流传,这本身就说明它生命力的顽强。因此,在社会生活出现转机的时候,它从民间走向前台,这是必然的事情。它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它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又是一种不可回拒的诱惑。它对一个过去的时代具有挑战性,对一个正在到来的新时代又有一种感召力。

这显然不单单是文学方面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在我们今天看来,《第二次握手》并不是因为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而产生轰动效应的。那时候引起轰动的,并不单是文学自身的因素,而是通过文学传达出来的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社会政治内容。后来的人们有一个错觉:新时期之初的文学创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就由此认定一定是此时的文学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进而责备今天的文学不能取得如此的效果,是文学自身出了问题。这种错觉脱离了现场和语境,对文学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对15年前的文学轰动没有多少印象的人们,确实是很难想象一部作品因为写了一些什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然而这的确是曾经有过的事实。我们今天仍需正视这一事实。

《第二次握手》还不仅仅在于此。即便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它仍然还存在可以评价的可能性。但它又的确是因为写了什么,才在当时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的。在《第二次握手》这本书里,正面地描写了一批知识分子。正面描写知识分子,这在当时一个特定时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一阶层正是需要“革命”的对象之一。

肯定和歌颂他们,这本来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更遑论作者还要着力去表现他们的生活遭遇、事业追求和人生努力。作者写了,这自然是需要一种过人的勇力。其次,作者写到了海内外关系。一个国内的科学家与一位在海外的科学家有着爱情上的瓜葛,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实中的人,沾上点儿海外关系都要受到影响,更何况作品中还要大肆渲染海内与海外的情牵梦绕,这在一些人看来,至少是别有用心。还有,小说中出现了国家高层人士的形象。这在当时是讳莫如深的,也无疑是一个禁区,写了,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歪曲。这就是当时的逻辑。至于《第二次握手》这部书中反反复复渲染,表现的苏、丁二人所谓的爱情,大可看成这本书里高奏的“主旋律”了,这显然是与当时的价值评价背道而驰、水火不相容的。所以,《第二次握手》在1979年的正式出版,它产生轰动是必然的。必然在于,它突破了前一时期一些人为的禁区,它对一个特定的转折时期来说,帮助人们摆脱了思想上的禁锢;同时,它的出版又是社会及其思想开始开放的产物,因此它的面世,又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

《第二次握手》给社会和读者带来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和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一道,为新时期的文学做出了最初的建树,开拓了文学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应有疆域。文学与社会、与读者的联系,开始得到了重建。这是我们今天在评价这些曾经为文学的发展做出过努力的文学作品,所不应该忽视的。

《第二次握手》与今天的阅读

即便如此,15年前出版的《第二次握手》与我们今天的阅读有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细加探究的话题。

我们清楚地知道,新时期之初产生的大量轰动一时的作品,如今并不那么可读了。文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已使我们的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人们也不可能沿袭过去的阅读标准和接受能力行事,因为历史早已毫不留情地越过了一个以批判和开拓为主的文学初期。尽管这样的一个时期曾经是那么激动人心。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去看《第二次握手》这本书,它到底存不存在一个基本合理的文学内核呢?也就是说,它在今天还有没有其一定的阅读价值呢?

《第二次握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过去的事情,就让它永远过去吧。”这句话后来成了一段时间里,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句“标准用语”。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典型意义呢?小说中出现这句话的背景是:分别多年、天各一方的丁洁琼来到了苏冠兰的寓所,苏冠兰不敢相见,事后才对妻子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这句话所以让一个时期的人们难以忘怀,肯定是它道出了人们一份铭心刻骨的共同感受。在这句话下涵盖的是苏、丁二人相思不能相见,相逢不能相守的爱情遭遇。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在苏冠兰的陈述中隐含着不能为人所道出的人生感慨和生命喟叹。而这不可道出的内容,是不是和读者经过一个时代的遭遇所产生的感触有一种同构的应合呢?这显然是肯定的。这种同构,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在起作用。由这样一句话所揭示出的丰富情感内涵,应该有其深沉的寓意。

由此看来,对于我们今天来说,《第二次握手》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对当时社会表层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更在于它的故事内核本身。这一内核即是苏、丁二人爱情上的坎坷遭遇。一个美好愿望所遭受的磨难和不幸,这本是足以打动人的。

这本书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无疑和这一深层次的因素有关。而且,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又往往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所改写和中断,这怎么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呢?它或许就可以成为人类情感的一个寓言,一次有意味的揭示。它完全可以得到不同时期、不同人们的共同呼应。可惜它承载的诸多突破题材禁区的使命,要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做出必要的应合,包括它采用的必须为当时人们所接受的话语习惯等等,损害了它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这就像一出悲剧故事中的主人公,它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出了一种昭示未来的力量,但是它又必须为它所生存的环境做出让步。

《第二次握手》是15年前的一个重要文化事件。它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学做出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心理,也从更深入的层面上影响了文学和读者。我们今天读到它,仍可感受到它在一个特定时期所传达的思想感受和情感内容,尽管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写于1994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