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段颎,纵使后来投靠了宦官,最后却还是被逼在狱中自尽而死!
张辽自此洞悉朝堂之弊,明白凉州武人在朝堂上难以立足,更勿论并州武人,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故纵有满腔抱负,张辽亦知自己在这朝堂之上绝无前途可言。
况这些年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天子昏庸无能,朝堂乱象频生。
众多士族皆在私下揣测,这天下即将陷入动荡。
张辽心中,亦有此预感。
于是张辽常思未来天下大乱之际,家族应何去何从,自己又应投靠何方明主?
左思右想,张辽觉得,必须在并州寻找明主,绝不能投靠并州之外的人。
于是,张辽提到了这样一桩旧事,
“将军可知,光武帝当年为何定都洛阳?”
若依官方之言,自然是因关中之地历经战乱,满目疮痍,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已不复长安昔日之繁华。
而洛阳则地处优越,周围有八大关隘,可西进关中,北接太行,东进中原,南临南阳等富饶之地。
作为都城,必汇聚天下之粮食财宝。
长安之地虽险要,但转运粮食极为不便。洛阳则地理位置更佳,漕运陆运成本皆低,故光武帝当时选择建都洛阳。
但这也就叫做官方说法了,其实真正的原因,众人都心知肚明。
于是杨秋开口言道。
“实则因随光武帝起事的将领功臣集团中,大半皆为南阳人士,而另一半则为冀州士族,故光武帝不得不将都城定于洛阳。”
一个皇帝若是不想当光杆司令,团结自己的统治基本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昔日刘秀起兵,麾下功臣集团皆以关东为利益所系。
若轻弃此地,立都长安,那就相当于抛弃了你的统治基本盘,你的皇位都会坐不稳。
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洛阳当然有地理优势,但选择定都在这里,是因为他的基本盘在这里。
这也就导致东汉一朝,朝堂权力中心始终被关东士族所占据,此乃开国之初便已奠定的格局,外力难以撼动。
因为当初定鼎天下的就是这一批人,如果关东世族都不占据朝堂本位了,这也就相当于这个朝廷的统治基本盘已经完蛋了。
这也是后来董卓乱政之后,为什么有关东诸侯讨董?
因为他们的利益核心完全不一致,大家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权利的本位都不一样,所以当然不能相容。
毕竟你一个西凉集团的军阀,占据在朝堂的权力中心,那以后关东世族就是在权力的边缘了,这是不死不休的的利益分歧!
所以他们注定是要决裂的,这也是董卓后来迁都的原因。
因为他发现自己和关东世族的矛盾冲突已经不可调和了,所以他决定另起炉灶。
因此,一个朝廷建都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