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依依不舍的句子 > 第74章 盐方到期 谋划后路(第1页)

第74章 盐方到期 谋划后路(第1页)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进秋天,李夫人找杨依依来了。杨依依那精盐制作技术出让的的合同到期了。李夫人想续几年,杨七想了想,推辞了。让李家给她三万贯,把制盐技术买个终身使用权,以后李家随便使用。不过,李家盐业不能是独家生意,杨七自己准备插手做盐业了。

李夫人自然非常不高兴,好好的生意,有人要插上一手,对李家的盐业生意影响有多大,谁也说不好。就建议说:“依依,你要是觉得给钱少,李家可以给你分成。你现在生意这么多,肯定忙不过来,老关系了,还是合作为上。”

杨七对李夫人道:“大燕这么大,人口众多。还有外族的生意,一家独大,也不长久。而且,我做盐,不光是为了赚钱。主要是在找退路,要的是天涯海角的地方。”

李夫人不解其意,就让她说个明白,她好跟李家人去说。

杨七道:“凡事,盛极必衰,大燕建国以来,发展很快,人口激增,百业兴旺。皇帝野心勃勃,有继续开疆扩土的意图。可是内乱已悄然酝酿,皇帝的五个嫡子都已成人,夺嫡之争,就在眼前。大伯父与五叔父又与晋王走得近。倘若,晋王夺嫡没成功,我们会不会被新帝猜忌。”

李夫人想了想,叹口气道:“嗯,晋王在皇子中,最有才华,可惜他不是长子啊。现在的太子,也是有许多人支持的。谁也拿不准帝后的心思,不能看到未来。”

杨七道:“三次科举的成功举办,让很多普通出身的士子进入官场,原来的世家贵族子弟晋升缓慢。比如陈家的五个表哥,起点都是正七品,这才几年,大表哥都进了正五品。李家的圭表哥更能耐,已进了中书。那些世家贵族心里对朝廷的科举政策和均田政策不满已久,新旧矛盾也是一触即发。杨家是宗族,只能占在皇帝一边。可是,夫人也知道,百年世家,千年望族,万年簪缨。那些人的势力,我们想象不到。要是对上了,杨家可能会输得很惨。”

李夫人点点头道:“是啊,这个不好说。南北乱世几百年,皇权更替比走马灯还快些,倒是那些世家望族,一直存在着。”

杨七笑了:“就是啊,他们为什么能存在着。就是会安排,在乱世中,或避其锋芒,等太平后再现身说法。或挺身而出,选定主君,平定天下,走向权利巅峰。”

李夫人道:“道理我都懂,你的退路与盐业何干?”

杨七道:“不瞒夫人,天下出盐的地方甚多,我相中了海之南的琼州岛。那里远离中原,与海安县隔海相望,最近的距离也有几十里的大海隔着。整个海岛易守难攻,资源丰富,建设好了,真真的世外桃源。有海必有盐,我手握制盐方子,定能赚很多财帛。这样的利益,才能打动晋王这样的盟友。也只有他,才能在琼州安插咱们的人。将来,如果中原乱了,我不确定大伯父与父亲会有什么决定,咱们几家的妇儒,还是可以撤到岛上避一避。”

李夫人听了,长叹几声。最后说道:“好吧,你说服了我。如果在琼州岛有什么需要我李家帮忙的,只管说。只求你,安排退路时,务必把我的儿女,娘家人都考虑进去。”

杨依依不光想退路,也在想逐渐跟李家分开生意。现在有了英王的燕兴邸,张家的远商队,还有杨依依自己的不舍商行。从运到销,都不必只跟一家合作了。朝廷虽然放开盐业专卖,可太子等人全靠盐业谋利。没有皇家插手,这买卖不好做。要想做盐,还是要找晋王才行。

杨七特别依赖她大伯父,有了想法先找英王。英王这人,头脑拎得清,胆子又大,做事又细。关键是宗族里有身份,包里有钱,手里还有能人。英王一听杨七的意思,认真想了想,自然满口同意。

然后两人又去找晋王说,晋王自然是愿意的。大燕建立十年后,文帝为了笼络人心,让天下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些,开放了盐业生产。目前,海盐、湖盐、井盐、岩盐,都开发的不错。只是朝廷派出巡盐的人中,有一多半是太子的人,晋王想插手,必然会引来太子的对抗。

杨七就跟晋王说:“井盐、岩盐的开发比较困难,劳作辛苦,运输还不方便。主要还是弄海盐,海很大,盐取之不尽。淮盐、鲁盐,开发已久,利益都在明面上,就不要争了。留给江南李家跟太子那边合作就好,不要动他们的利益。一边是英王的亲戚,一边是惹不起的太子势力。主要是开发广州与崖州那边的盐,尤其是琼州岛。那里离都城路远,运输不便,监管也相对弱一些。只要晋王把自己的手下得力的人派到广州、罗州、崖州,能当上郡守最好,就在罗州建制盐厂。把岭南的盐业往那边集中,由燕兴邸,张家商队,李家商队,不舍商行共同承担运输,从广州中转,销向全国,甚至外族。”

晋王觉得有些动作过大,嫌费事。杨七鼓动他说:“臣女手里有精盐的制作方法,只要加工一下,就能比普通的盐价格提好几倍。人可以不喝茶,不吃水果,不穿丝绸,绝不可能不用盐。现在,咱们手里有技术,还有运输团队,又不愁销路。只要加上朝廷的盐业授权,就能马上营利。而且,是一条长期的致富门路。以后,晋王殿下有了钱,就可以更好地兴办科举,兴修水利。国家富强了,就有了开疆扩土的底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晋王听了满怀激情,就想着试一试也好。以前朝廷实行盐铁专卖,也是因为这是人人都需要的物资嘛。杨七还向晋王建议,最好把她表哥陈栋派到琼州当郡守。反正那地方,谁也不爱去,就不会嫌弃陈栋的官职定高了。

琼州在海之南,传说荒凉少人烟,还多蚊虫,有瘴气,自来是流放之地。但异世来的杨七心里清楚,琼州是个好地方,这里四季皆如夏,一雨便成秋。天气是热了些,但植物资源,海洋资源极其丰富。而且与大陆不相连,隔海相望,易守难攻。要是世道乱了,真是个好退路。就想要陈栋先过去,在那里搞搞建设,把底子扎下来。

陈栋成绩挺好,一直想进中书,等来的消息却是让他去琼州当郡守,心里一凉。杨七约他去茶楼一叙,他满面愁容,哎声叹气的。杨七看了就笑,给他倒了一杯茶。

陈栋叹气道:“哎,以后啊,想喝口好茶,都不容易了。你表哥我,很快要外放去琼州了,说不定这辈子都回不来呢。琼州可是天之涯,海之南,荒凉流放之地。”

杨七道:“我早知道了,是我建议晋王把你安排过去的。”

陈栋眼睛都瞪圆了,指着杨七道:“杨七,我从来没得罪过你吧。你对别人那么好,对我就这么狠。”

杨七道:“表哥,您先别急,听我解释。琼州的气候呢,确实热,一年有三季都像夏天一样,只有冬天还舒服些。加上蚊虫多,有瘴气,所以人人都传说那里不好,没人愿意去。但是,那真是个好地方,植物资源丰富,海洋资源更是丰富。你要是治理好了,有吃不完的美味水果,上好的海鲜大餐,稀有的珍贵木材,还有能赚大钱的海盐。”

陈栋道:“我不稀罕,我土生土长的中原汉人,家人朋友都在大陆,根本不想去那个海岛受罪。”

杨七道:“你懂什么!这些年,咱们杨家、李家、陈家、还有与我们相关的姻亲故旧,都发了大财。不知道多少人眼红,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夺嫡在即,英王与杨侍郎是站晋王一边,可高相与韦家、史家、王家都是占太子一边的。在我看来,太子胜了,会收拾杨家,我杨家人在劫难逃。晋王胜了,此人面善心狠,晋王妃巨贪,又与我不睦,对杨家如何不知道,对我和陈家未必有利。现在天下太平还好些,如果有一日,天下大乱了。我们该何去何从?我盘算来盘算去,琼州是个好的退路。离都城远,还隔海相望,易守难攻。如果天下太平,就是表哥一个人受点罪,在荒地当官。要是天下乱了,我们就去投奔,躲过兵灾,再回中原经营。”

陈栋听了,深深地看了杨依依一眼。才道:“你会不会想太多了?明明天下太平,就大燕的国力,周围势力没有对手。不过,你既然有这想法,我听你的。”

杨七递给他几页抄写的名册道:“我都替你想好了。这是我向晋王要的,三次科举考试,岭南籍考生的名册和履历。你看一看,有没有可以用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都是读书人,颇有见识。也更习惯南方的气候,熟悉那边的情况。你好好地招揽他们,让他们为你所用。另外,广州、罗州,都会安排晋王的人,不会难为你,可互相扶持。”陈栋看一眼,收下了。

杨七又递给他几页纸道:“这几种灭蚊的方子,小宛姑姑提供的。你先带走一大批药草,到岛上再看看那里有没有这样的药草,要是没有,明年就安排人种。以后,我让广州那边的李家商行,给你提供岛外物资。”陈栋点点头,收下灭蚊药方。

杨七打开一张图道:“你去了之后,主要是搞好海防,防止敌人登陆。其次在崖州扩建城市,修建城池。多建规整的宅子,寻找有天然洞穴的山,建仓库。万一我们过去了,也好安置。地皮好办,你做郡守,说了就算。修海防,修城池所需财帛,你向朝廷申请。要是朝廷拨款不够,就冲我不舍钱庄借。看,城市规划图都比对着海南岛的舆图画好了,不着急,慢慢来。”陈栋看了看规划图,点点头。

杨七再道:“务必要跟当地的土民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环境,杀灭蚊虫。见了臭水沟子就填上,把路修好。见了淡水水源,就好好养护,不要过度滥用。砍多少树,就补种些树苗。那些南方的水果,不好长途运输,就组织当地百姓,制作蜜饯,晒成果干,或晒干磨成果粉。海产也可以晒成海鲜干,最主要是晒盐,那是收入的大头。我会让李家给你支援一些能工巧匠,琢磨制盐技术,争取生产最好的盐。”说着递过去一本厚厚地笔记。

陈栋打开略翻了一翻,把琼州岛的各种情况都写得详细。是封长青、白先生、张当家,李圭、杨荆、杨依依几个人共同编写的。杨荆负责查阅资料,李圭复制南粤舆图。封先生负责在家乡广州的见闻、习俗、气候等等。白先生负责指点琼州岛的政治安排,制定规章制度。张当家负责琼州到大陆的运输,如何建立船厂,修建什么样的大船。什么季节起什么季风,海运注意事项等等。杨依依写要求和建议,如何扩大城市建设,如何建造适合琼州气候的房屋,如何利用天然山洞建制仓库。如何制海盐,如何制精盐。如何种药草,如何晒果干,晒海货,如何制椰子粉。还专门提出几样设想,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寻找水晶矿,炮制大型海螺标本,还要引进咖啡种植,引进可可豆种植,大量种植甘蔗制糖,大量种植胡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