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领着一支卫队去了儋州,安排当地渔民晒盐。杨芥让人领着运输队,全岛范围的买猪、鸡、鸭、鹅之类的家畜家禽。办了个大型的养殖厂,每天让岛上的孩子们满世界地去割猪草,捡海带、海藻之类的。除了留下种猪、种牛,繁育用的母猪、母牛,其余的都让柴胡几人给割了。那些卫队的人看了柴胡的手艺,都觉得身上一寒。当地村民有感兴趣的,柴胡免费给教手艺。
两个月后,张家的船队把张家牙行与燕兴邸准备好的货都运到了。众人一阵欢呼,群情激奋。
陈栋刚扎摊,没功夫制精盐,主要晒粗盐。不过这边的海域因为远离大陆,没有污染,成品非常白净。张家的船载满了日晒盐返回大陆,交给张家商队。这盐品质太好,把张当家高兴够呛,张家开牧场的,马牛羊这些牲口,包括骆驼,可不能光喂草,过几日就要喂点精料和盐。琼州出的日晒盐一看就是好东西,自己牧场用都不够了呢,硬是没舍得卖。
三个月后,张家再次给送去一大批粮食,又拉回几大船日晒盐。没舍得分给英王,干脆用马匹抵账,把燕兴邸的货款给结了。
张家船队第二次离开海岛,后脚就要过新年了。这是上了海岛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琼州城的工程只盖了总督衙门和府衙。几个屋堡才起了地基,垒了堡墙。工地上的渔民大多数回村,秋汛来临,要出海打鱼去了。只留下那些卫队的成员,在慢慢的修屋堡的工程。
热带过年,没有中兴城里的那种气氛。杨芥也是尽力了,让人扎了灯笼,贴了桃符,大福字。还从广州的李家商行订了一些烟花爆竹之类的,运过来趁着夜色在城中燃放了。又让尉迟殿臣给琼州各地县令下发了集市贴子,在城里的空地上举办年集。
年集上人山人海的,杨芥让人扎了很多临时的帐篷,各式各样的年货堆山填海的。这段时间,可把张家船队的人累不轻,一趟趟地进出海岛。拉进来的有瓷器、铁器、茶叶、丝绸、麻布、粮食、豆油、芝麻油、芝麻酱、糕点、蜜饯、依依食品。还有各种书籍、年画、对联、黄历、画册。各式的灯笼、各样的扇子,各样的成衣,男女老小样式的都有。零零碎碎的刺绣、穗子、络子、帕子、女式面篱、女式头巾、竹编凉帽、各样的幞头、革带。还有各样的银饰品,少量的金首饰。
张家船队回去时,也是拉的满满的。除了主要的海盐,果干,都是杨芥安排的货物。
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的气温降下来,非常的舒服。杨芥也不嫌热了,开始派人到各村收购大小贝壳、珊瑚、海珠、玳瑁、干海参、干鱼翅、干贝肉、干虾、干海带、干紫菜。那些渔民都喜欢用这些东西换粮食,日常用品,药品,银首饰。杨芥也乐意用这些东西来换,那些大螺真漂亮。有大法螺、万宝螺、鹦鹉螺、燕冠螺。还有大砗磲、爱心贝、鬼爪螺、猪崽螺、芒果螺、大油螺。用药水清洗去秽,再抠去附着物,打磨的漂亮,涂上透明的清漆。用木棉织的布一层层地裹好了,装进木箱。在木箱中撒上黄豆和清水,等黄豆略发一点芽,装船慢慢地运到海安。黄豆出的芽把木箱的缝隙挤得满满的,就能有效保护那些贝壳。一路运到中兴,都能当宝贝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交通又不发达,这种东西漂洋过海,一路长途颠簸。价格不贵,都对不住费的力气了。
那些珊瑚,有的是造礁珊瑚,虽有形状,但是外表粗糙。出了水,颜色也很快变得灰突突的,就是刷点透明的清漆,当个庭院的摆设而已。有的是珠宝珊瑚,玉化程度不错,有红色的,粉色的,桔粉色的,白色。太漂亮了。小的就送去李夫人的匠作园,经过打磨抛光,镶成首饰。大点的就是宝贝了,做个底座,往上一放,身价百倍。
那些高档的干海货,是留着给中兴城家里的亲人们。还有普通的海带、紫菜、虾米皮、小鱼干之类的,因为好储藏,容易长途运输,也是整船的往大陆上拉。随着海盐卖往各地,赚钱赚的哗啦啦的。
李圭让李家在南粤建了两座瓷器窑口,烧制各种瓷器。烧好了,往两广和琼州岛卖。拉了瓷器、粮食、丝绸上岛,换了海盐、果干、南药、干海货之类的出来。一来一往,可赚老钱了。
琼州多少年没这么热闹了,人们兴高采烈的,把珍藏多年的宝贝,拿出来换了钱,买自己心仪的年货。
英王见到了姑娘送回来的高档海货,又听说李家与张家赚了很多钱,眼红极了,就找杨依依来了。杨依依把手一摊,伯父想发海上财,得有船只才行。现在琼州岛上的三位官员都是自己人,那个岛一般人也上不去。您要是跟水军那边有朋友,找战船制造局的人指导一下,在琼州岛的南端建几家船厂,便是张家也能瞒上几年。
有了自己的船,把水手培养好,就能形成杨家船队,进岛时,把瓷器、钢铁、粮食、马匹、牛羊之类的拉进岛上。回程时,岛上的好东西都能运出来。盐、干海鲜、大贝、果干。以后还会建糖厂、药厂、茶厂。一来一回,都能赚很多。赚钱还是小事,在岛上发展的好了,还能往南边寻找新的岛屿,搞秘密基地。以后有大难了,就逃向秘密基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王听了,一拍大腿,就是嘛,这几年通过燕兴邸,赚下不少钱。这个节骨眼上,应该拿出来,买造船的工具、原料,运到岛的南端。给荃儿找些能人,让他办一个造船厂。反正岛上有的是大树和竹子,麻绳与木棉也不缺。只需要造船工具与钢铁之类的,英王觉得还是可以弄到的。
杨荃收到英王的信,叹了口气,让七妹鼓动的,大伯父的胃口越来越大了。
晋王府里收到了英王送来的几个大螺,还有一尊红珊瑚的盆景,说是尉迟殿臣夫妇给晋王夫妇送的年礼。晋王叹口气,对晋王妃道:“瞧,尉迟殿臣去大半年了,只见着这点东西。只说是琼州连个像样的城市都没有,要建琼州城。卖盐的钱都建城去了,估计过两年才能见到利钱呢。”
晋王妃不满意地说:“哼,我就知道。王爷八成是上当了,给他们安排了那么大的官职,该办的事却没有办好。不如,让我弟弟们过去。”
晋王道:“少胡说,哪儿哪儿你们萧家人都要硬掺和进来。那琼州是什么地方,官员流放的地方。这么多年,从汉代起,流放到那里的官员,一百个人中间,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一两个呢。你弟弟要去,我可以安排,只是到那里容易,想回来,可难办的很呢。”
晋王妃撇撇嘴,要真是这样,可不能让弟弟去送死啊。晋王又道:“还好,李圭在南粤算是稳住了。原来那里的总督是秦王的人,一直跟李圭捣乱。李圭让人抓到了那欧阳桥的把柄,参了他一本。父皇非常生气,让把欧阳桥押送到中兴来受审。三弟这回可损失大了,想来真是解气。”
晋王妃道:“有件喜事,母后给我十六弟萧宇指婚了。”
晋王笑问:“女方是谁家的?五妹不是不同意嫁到萧家的。”
晋王妃道:“不是五妹,五妹天天嚷嚷着要嫁给李圭。指婚的对象是母后娘家的人,辜家五房的嫡次女。”
晋王想了一想才道:“原来是她呀,我那位表妹倒是个极好的姑娘,配你十六弟,正是男才女貌,天生一对。”晋王妃听了深以为然,笑了一笑。
南方春早,尤其在琼州,并没有明显的春季。过了年,很快气温就高,到二月初,比大陆四月天都暖。
陈栋主持日常事务,尉迟殿臣领着卫队在全岛巡示了一圈,这个岛还挺大的。他们琼州在岛的北端,崖州在南端。岛上有很多河流,不缺淡水资源,有南江、昌江、万泉河,还有陵水河、珠碧河、宁远河、望楼河、文兰河、北江、阳河、春江、文河等。在每一个河流附近都有县城,只不过县城规模都比较小,县令也不是朝廷指派的。甚至有的县城根本没有县衙,就是由一些本地乡绅大户代管着。中间有一条很大的山脉,当地人称通天山。通天山是个好地方,山上有泉,山下有河。
尉迟殿臣就给每一县城安排了县令。有的是原来的乡绅,只要能跟朝廷好好合作,就地提拔任命。如果不合作的,就地免职,由尉迟殿臣找来的人接任。
通天县原没有县令,由当地少数民族,苗人首领端夫人管理这边。端夫人对汉人很反感,自然不会听尉迟殿臣的安排。尉迟殿臣就给指派了一个县令,安排下十几个衙役。没成想,尉迟殿臣前脚走,端夫人就领着人冲进临时县衙,把县令一众都杀害了。
尉迟殿臣很少这么生气,既然琼岛是朝廷治下,怎么能有法外之人。他集合所有的卫队,有两千多人,他们有最好的马匹,最精锐的武器。那些土民哪里是对手,不到十日,就打败了整个部落,俘获了首领端夫人一家。
尉迟殿臣上书朝廷,要求杀人以立威。燕文帝批曰:“恩威并施,不要让其他土人产生危机感,激起民变,要图长远。”
一月后,尉迟殿臣当众斩杀端夫人。立端夫人的女儿端容为部落首领,把通天山上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学习种植茶树,把从广州运来的茶树都种上,精心守护。让人教他们制茶技术,用茶叶可向琼州府换取各种物资。包括粮食、用具、文具、药品、金银等。
通天山下的土地,让那些苗人全部种上了甘蔗。准备建立一个琼州制糖厂,只等杨七安排人过来。
吊萝山区和昌江区都是黎族人的天下,黎人生性胆小和善,比通天山的苗人好合作。经过一番协商,让他们在山上山下大量种植木棉,利用本族人会织造木棉布的手艺,以生产木棉布为营生。此时大燕除了丝绸,就是麻布,相比较,木棉布用处挺多。木棉布可以向琼州城换粮食、药品、牛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文具、金银等。
其他地方,根据当地的情况,或种南药,或种花卉,或种稻米,或种果树,或种蔬菜。
最凶悍的苗人都合作了,其他民族的人都老实了。尉迟殿臣本人很厉害,他的卫队也极是不好对付。他每六个月巡游一趟,督促耕种,消灭反抗的势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