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
“其实,朝中没人还可能被人打压。”
“虽然这个正五品的官职对我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但我两次击杀黄金家族的后人,并将北元最后5万精锐击败,使得大明朝廷可以轻松扫荡,居然只是区区正五品吗?”
“而且,只给升官,不给兵马,这话旁人听了你放一回事,还以为心疼自己呢。”
“却不想,肯定有小人诬告什么事情,让我被迫原地踏步的!”
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朱怀并没有因此责怪燕王殿下或者丘福等人。
原因很简单。
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便是他虽然听命于丘福,但丘福自身也只是正三品的主将,面对将士威望极高,面对负责赏罚升迁的文臣就不够看了。
丘福已经非常尽力,帮他升官,实在不可以再怪他的。
毕竟,两人从陌生人到上下级关系,换了别人,抢夺功劳的大头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如实上报?
第二方面,便是燕王朱棣,看起来也是拿出全部力量,给他说好话,无奈,此时的燕王还不是后来的明成祖,对文臣没有压制性。
不管到底是谁说了坏话,影响自己的前程,能够被燕王朱棣强行留下正五品的升官,已经难能可贵。
岂敢再奢望他这个高高在上的王爷为了自己一个小兵而得罪太多人?
第三方面,此时朱怀之所以不介意没有获得500兵马,并非不想要,而是通过这点小事,看出来眼下的大明朝廷,已经有点重文轻武的意思。
这和原来时间线上的发展趋势类似,大势无法更改,只能适应并努力。
别看某些小人因为自己没有送礼或者因为自己没有靠山,就故意打压,过几年,等朱元璋,朱标相继没了,朱允炆根本难以阻挡燕王殿下的军队,到那时候,才是他真正发迹的日子!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弱不和武打,武不和文论……这是大明王朝二百多年最大的铁律,没有之一。”
“何况,眼下的我无论个人实力还是综合势力都是远远不如,不可为了意气而冲动,更不可为了小利而自毁前程。”
“再说了,这两次斩杀之后,我已经获得丘将军的器重,还被燕王殿下无比欣赏,还怕未来没有升迁机会?”
带着这样自信积极的想法,朱怀再三感激眼前的燕王朱棣和丘福将军等人。
他如此乖巧懂事的态度,这般不计较名利的素质,除了让丘福大为赞叹之外,也让燕王朱棣,更多喜欢。
说白了,强如燕王朱棣,有时候也要被那些过于迂腐的文臣打压,早已习惯这种一个朝廷内的争斗。
本以为只有他看得比较开,看得更长远。
却不想,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出身贫微的小子,居然也有类似想法。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等小子更加值得他培养!
“丘将军,本王既然已经到了,不日之后,主力10万骑兵即将抵达,这几日尽管庆功,不必担心。”
燕王朱棣不愧是一方诸侯,眼看朱怀这边该给的奖励给了,没有给的奖励也被他自己消化,不再分心,几句后吩咐丘福。
一听这话,那丘福自然知道这次的奖励具有庆功和激励的双重作用,马上安排。
等他走远之后,燕王朱棣这才转身,再又关切地问了一句朱怀。
“朱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