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乾坤大挪移的来历 > 第22章 宣德十五年(第1页)

第22章 宣德十五年(第1页)

直到宝钞改革完成,朱珏才顾得上回家,知道了老爷子帮忙挡了一次灾的事,明白为啥这次改革没遇到阻碍了。

文官们大概也是不想激得老杨怒极下场,站到对面去,以知已知彼的态势对自家进行反扑。

有皇帝的支持,再加上杨家这二位,那还真不是如今的文官势力能够抵挡的,所以,文官们就很老实的没有在改革中搞事。

从永乐年以来,杨士奇一直是内阁首辅,他告老,动静还是挺大的。但来自上层的决定,也不是普通朝议能够左右的,倒是皇帝觉得有异,还特意召了朱珏去问情况,知道老杨辞职是众文臣联合逼迫,这才打消了干涉的念头。

倒不是皇帝老实,只是他也明白,既然六部、内阁达成共识了,即便强留杨士奇,他工作起来也会束手束脚,命令未必传达得下去。与其强留老人被群臣杯葛,还不如就让他去了呢,只是这样一来,以后的事,多少会多些坎坷,多些使绊子的人。

朱珏又提出了太医院改革的事,这事说来好笑,是洪武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是从洪武朝至今,没有专职的太医,只有兼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太医,都是京中名医,义务为皇家工作的。

也就是说,先前的皇家,很可能因为这样,才死了那么多人,从开国的马皇后到太子朱标,死了都没有责任人,因为老朱太抠,没设立太医院啊。事实上,太医院就是到了宣德朝才设立的。

因为文官内讧,自家老爷子以自已的首辅官位为代价,挡了一下,所以朱珏想起这件事来,顺便就把设立太医院的事提上日程了。

正德皇帝当然不会反对,本来他的身体就不算好,这一世倒是没有文官勾结內宦推他落水,但正德的身体本来也不咋样。

多少有些耽误他练武演兵什么的,对建太医院的事,自然是乐见其成。

解决了太医院,算是给皇宫加了道保险,省得再有人打这边的主意,洪武皇帝是想省钱,但现在就没这个必要了。

海贸、金银矿的利润源源不绝,货币改革又将铸币权收回来了,以后的大明,就算走的还是老路,也不会缺钱用了。

而且还有军事问题,也跟着消停下来了,一来是前次的归化大捷,对瓦剌人打击甚重,让他们无力再寇边,其震慑作用也是相当不错,不禁鞑靼部落胆寒,兀哈良也因为杀鸡儆猴作用的影响,稍稍收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蒙古人无法在边墙外面徘徊了,没有了草原上的那些绿洲,他们通常得准备好久,才能攒出足够的干草,发动一场入侵。

这对游牧民来说,就太过麻烦了。如今的小冰河前期影响已经出现,草原上的温度下降了一些,牧草本就不如从前繁茂了,没了绿洲,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当年秋天,边境就很消停,尽管文臣们不愿意确认皇帝的战功,但私下里说起边境的安宁,也不得不提起先前的胜利。

据说,草原上没了绿洲和边贸,瓦剌人不得不向西迁移,鞑靼人倒是东迁了,和兀良哈有合并的倾向。

朱珏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合并,但要是合并了,蒙古人在辽东范围肯定势力大涨,建州女真想再如历史上一样崛起,就很难了。

历史上他们是吞并了部分兀良哈的势力,但现在他们的对手变强了许多,再想如历史上一般崛起,那就是妄想了。

鞑靼和兀良哈合并后的势力,远非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能吞得下的。

这些情报都来自于晋商的乔家,这一家是八大家中主管边贸的,草原上的情报都来自于他家。因为靠近长城的绿洲都被污染了,他家现在即便不投靠皇帝,也没法继续走原来的边贸路线了,所以依着朱珏的指示,加入了锦衣卫,给后者在草原上的行动提供了诸多帮助。

因此,锦衣卫对草原上的情报,掌控力上了级台阶,也算是朱珏变废为宝的利用这些汉奸胚子的成果之一了。

宣德朝,闹的最凶的就是瓦剌人和朵颜三卫了,鞑靼部本来就相对老实,虽然现在只是当年的秋天消停无事,但这种无事的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朱珏利用晋商的渠道又在边境开启了边贸,毕竟不能逼得游牧民太狠,不然人家真的咬着牙,两三年来一次狠的,也是够受的。

晋商们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了,正常的边贸还是可以做起来的,毕竟蒙古人现在有钱,如果只是过来贸易,不用兴师动众,草原还是勉强能走的。而且上次正德投毒的起点在亦集乃,西边还是有些绿洲可供通行。

这算是个漏洞了,但没办法,肃州卫以西,大明这边的补给也不好送了。

而且肃州卫往西,就是吐鲁番了,那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虽然也是蒙古人的一支,但察合台汗国一向老实,从不犯境还定时朝贡,时不时的还和明军联合对抗瓦剌,实在没必要去招惹他们。

总之,大明的北疆态势转好,侵略成性的瓦剌、鞑靼都轻易无法靠近边墙,亦集乃向西的察合台汗国又相对老实,也就一个兀良哈还没彻底蛰伏。但这都是要时间来验证的,暂时放下不表。

倒是宝钞改革的事,让大明的百姓很高兴,原本视为废纸一样的东西,能就此用起来,又方便又好用,对大明百姓来说是个意外之喜。

其中的隐形福利很多,譬如纸钞在洪武、永乐年间已经烂了大街,一贯铜钱,就能换得百倍价值的宝钞,还不一定有人愿意要。如此一来,民间自然宝钞泛滥,不得已收下宝钞的,多半都是廉价收购的,现在能按面值兑换,当然就赚到了。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能缴税,大明这几年的税收,肯定会相应降低,但正德皇帝有海贸撑腰,根本就不缺钱,为爷爷们买单,他有啥不爽也得忍着,民间的可支配财富陡然猛增,结果倒是意外激起了经济的繁荣。

之后几年,莫不如此,直到宣德十五年,宝钞红利才渐渐退潮,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这期间,北部边境一直很消停,国内经济繁荣,加上有两支海贸船队在,民间的海贸也随之而起,倒是有了盛世气象。

郑和还是如历史上一样,宣德八年就故去了,但在这之前,宫中又放出了一批宦官,去接手远航舰队的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