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乾坤大挪移的来历 > 第25章 新的疑问(第2页)

第25章 新的疑问(第2页)

此外,从成化元年开始,荆襄流民就有作乱的趋势了,还有四川的都掌蛮,这都是历史上的英宗皇帝留下来的锅。但爆发却是在成化朝,因此就变成了成化的事,历史上他解决的就不错,现在前任换人了,他平息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荆襄流民不要紧,有前任推广的三大神器在手,成化帝处理得游刃有余,没大动干戈,只动用了汪直开设的西厂,就轻松摆平了流民中为首的几个人,进而设立了伏牛山,南到荆山的矿区,由着那些流民变成矿工,并且他在其中收矿税。

四川的都掌蛮更简单,三大神器之外,还有辣椒呢,他轻易的就拿这玩意贿赂了都掌蛮的头人。都掌蛮,其实就是川边的古遗民,三峡那里的悬棺就是这些人的祖先弄出来的,大明也不是要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无非是让他们消消停停的待着就好。

在新作物,尤其是辣椒的诱惑下,很快达成了协议,这些人老实待着,然后大明提供辣椒种子,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这项起义也消停下去。

至于其他的几个历史上的起义行为,压根就没发生。还是皇帝换人的影响,本来成化朝还有赵铎起义、大藤峡瑶壮族人民起义这些的,但前任不是堡宗本人,加上新作物的推广,自然就没人被逼的活不下去了,也就没人闹事了。

其余纳粟、钱钞改革之类,都是先前正德皇帝已经做完,后期崇祯皇帝荒废了的政策,成化皇帝依例重启就行了。

朝政很快摆脱了各种影响,重上轨道。

然后,成化皇帝就摆脱这些琐事,开始专注应付起北方的形势来。

正德皇帝当年就没特意去祸害河套地区,他当初走的路线,是在长城外面的,对于河套地,没有特意过去,离那里最近的,也就是后来的归化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市了。

所以,蒙古二部虽然避开了被正德撒盐的地带,但是河套这一块,还是要争一争的,虽然正德皇帝的撒盐毒计让他们不得不增加成本才能开战了,但河套平原没被祸霍,还是值得他们争夺的牧场。

所以,在正统年间,鞑靼和瓦剌就打起来了,为了争夺河套平原。

小冰河的影响,河套这里不太适合耕种,但放牧还是很不错的,大明既然不去占领,蒙古的牧民自然要去填充空白。

鞑靼和瓦剌的战争,最终以鞑靼的胜利而告终,如历史上一样,瓦剌部直接被鞑靼给吞并了,所以,成化帝上位后,面对的就是横跨草原的霸主鞑靼部。

鞑靼部很难越过京畿外的毒化区来入寇中原,但他可以走一东一西,东边就是辽东,长城本体是到山海关就截止了,再往东的辽东地区,是不在长城的保护之下的。因此成化帝不得不在辽西走廊边上,再筑起一道新长城,用以防御鞑子的入寇。

这就是后来的明长城延伸线了,除了辽东长城外,河套地区,成化帝也在能耕种的地区边上动工,修了长城。

用处有限,但至少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成化修的长城,没有京城附近看着那么雄伟,就是个土围子,马没法轻易跳过去就行了。但毕竟是长城,而且将河套平原和辽东地区直接围了起来,确实给蒙古人入寇造成了不少麻烦。

然后就是几次主动出击了,鞑靼部的上升势头确实是被他打了下去。

接着就是所谓的成化犁庭,清修的明史,是将这位皇帝恨死了的,所以拿着明史看的老朱一众皇帝,其实是没怎么了解到这位宪宗的英武事迹的。

但通过电影,皇帝们是真实了解到了,知道朱珏为啥称呼这位为六边形战士了。他的治政虽有些温吞水的意思,但方向都是对的,特别是他没听文臣们的忽悠,专门设立了西厂来对付这些文官。

老朱为首,除了朱允炆还有点懵之外,一众皇帝都在琢磨,儒家是不是不合时宜了呢?

怎么但凡是信儒家的,基本都没啥好下场呢?

先前的朱允炆,崇祯都是信儒家的,朱允炆还有点走火入魔的倾向,他那些改地名的操作,似乎是在走当年王莽的老路子,显然是学傻了。姑且不论这个学傻了的,后面的崇祯也是差点就掉沟里去了,好在后来及时醒悟了,这才没把大明带偏。

然后的成化帝,又是个不信儒家忽悠的,所以干得有声有色的,除了万贵妃那事略有点奇葩之外,整体上就是位明君啊。

一众皇帝都若有所思,好在老朱一句:“且看下去。”打断了众人的思考,因为看过明史的他们都知道,下面这位孝宗,又是个笃信儒家学术的主儿,其作为,也是个言行一致的。

很快,成化朝结束,这位宪宗皇帝,也是只有二十三年,按说以他的成绩,可以跟前面的‘宣英之治’并列,但自古就没有这种叫法,汉朝的文景之治,其实要严格说,也是从吕后和惠帝开始的,但没法把吕后加进去啊。

不止是吕后本身的问题,好像华夏人默认盛世最多只能持续两代,三代就处理不来了。

所以成化朝明明也是政治清明,对外威武的一个朝代,大明人自已就没人称呼这一朝为盛世的,这才让后面的满清修史者找到了空子可钻。

倒是接下来的弘治朝,倒是有个弘治中兴的叫法,但真说起来,这又是个被儒门忽悠瘸的皇帝。

上位伊始,这位弘治皇帝就修正了几乎全部的前朝弊政,专注于提高儒门子弟的地位。

由于朱祐樘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其实都是老调重弹,孝宗皇帝却大加赞赏,一一付诸实施。

原本看书时,觉得这位孝宗皇帝锐意进取,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对得起‘弘治中兴’的名头,但很快,众皇帝就记起了先前的疑问,都皱起了眉头,刚过来的成化帝傻站了半天,才由厚道的崇祯帝拉到一边去,解释眼下的诡异场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