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张本还想继续劝,毕竟要弃的那几个要塞都在长城外面,更别提辽东了。但正德已经不耐烦了,他才想开口,便听皇帝道:“兵部的意见朕知道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别的意见么?”
众臣互相看看,最后目光集中在了内阁身上。
巡边这事,肯定是兵部该管,其他各部也插不上嘴。但兵部张本的战斗力不行,也只能指望内阁这边能劝劝了。
但内阁几人已经早商议过了,也没得出个有效的对策,这时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就听正德皇帝开始安排了,“没人有其他意见了吧?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五军营准备粮草,调三千骑兵听用,内阁随行,六部留守京城,此行先去开平、兴和,然后往辽东走走,具体行程,由杨翰林安排,行了,就这样。”
这作风,倒是很有永乐大帝的风范,那位爷每次一意孤行北征时,也是差不多的作风,让群臣提意见,就是做个样子,提了人家也不听,顶多延缓,但北征还是要北征的,反正人家要去,你说啥也白扯。
群臣都有点应对不及。毕竟好久没经历过这样的皇帝了,本以为永乐大帝是最后一个特例,接下来的修养生息才是主题,但没想到这位好圣孙不但长相类似永乐帝,这做事也有点那个意思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位爷多少还知道点轻重,只带了三千护卫,这么点兵,总不会灵光一现,直接扑进大漠去。
就此散朝。
杨士奇还有心拉住自家孙子,叮嘱几句,毕竟是皇帝近臣,说话可以随意一点。可朱珏却第一个溜了,他本来就排在队列之末,听皇帝说散朝,一抬脚就出去了。
朱珏还有不少功课要做呢。
首先就是可能要给亦失哈的世界地图,他得画个地图出来,还得找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当然,若能寻个借口,不用泄露天机什么的,免去那十年国祚的损耗,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想来这事还是很难,毕竟不拿出地图,就很难指点亦失哈向东走,就算拿出地图,也不确定阿留申群岛现在是岛还是海。更麻烦的就是,走这条航线,先到的是加拿大,要怎么说明最终的目的是中南美呢?
真是想想都脑仁疼,反正他没工夫跟自家的便宜爷爷费唇舌说明情况。
倒是劝正德皇帝不要放弃奴儿干都司的把握很大,本来就是武宗皇帝,放弃兴和、开平几个长城外的要塞倒也罢了,奴儿干都司那么一大块领土,岂能说弃就弃?
就算拿不到新作物,也用不着放弃啊。留一个衙门在永宁寺附近,没事调节一下北方部落的纷争,谁不听话,就招呼开原的骑兵部队扫一趟,也不用耗费太多,大明的威信随便就能立起来,用得着弃土么?
看正德的意思,本也没有放弃领土的意思,无非是找到了借口,可以出去玩一圈而已。
当然,危险还是有的,历史上宣德三年的那次巡边,宣宗皇帝就遇到了兀哈良部的入寇,打了一场遭遇战。
但宣宗皇帝的御林军还没经历过土木堡,精锐尚存,区区朵颜三卫,被轻易就碾碎了。
现在还是明初,华夏的火器部队是领先于欧洲的,要到明朝中叶以后,才会慢慢落下去,真打起来,就算草原部落的兵再多,也没用不是?
在正德选兵,选取随行部队的时候,朱珏就意识到了。
正德选取的精兵,都是同时擅长骑术和火器的,在后面或许很难,但在明初的军旅中,这样的兵很好找,一抓一大把。
选完兵,正德还是一贯的不啰嗦作风,直接就上路了。
先去的是宣府,兴和、开平这两处要塞就在宣府的长城外,兴和是永乐帝朱棣北伐的起点之一,开平更是曾经的元朝都城,迁都北平后才渐渐没落,最终沦为了宣德朝要扔掉的领土之一。
在这里,倒是一路风平浪静,正德看了看地形,和胸中的兵法对照了一下,觉得这俩地方确实不好防守。主要是在草原上,无论是屯垦还是筑城,都不大方便,运输消耗很大,很干脆的做出决定,只保留一个放哨的碉堡,撤掉了这里的守军。
其实这俩地方弃不弃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咋滴,既没有水源,也没有屯垦的田地,补给都得从宣府运过来。与其驻守重兵,还不如只放几个哨探在这里,蒙古人南下也能放个狼烟啥的,给长城守军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