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望曰:“现宝已失去,宜速速设法寻回。”
清玄道人曰:“当少林小子走时,曾谓如欲取回九龙鲤,须以白龙剑交换。或是前往九莲山少林寺,彼当原物奉还也。”
清一道人曰:“清玄,汝之思想真幼稚,汝竟信少林小子之言耶?九莲山少林寺,山势险峻,禅房广大,寺中僧侣众多,个个精研武技。彼谓赴少林寺交还者,欲诱我等前往,一网打尽耳。我等若非配足人马,充厚实力,切不可轻易前往也。现在只有以白龙剑交换而已。”
甘德望曰:“白龙剑虽为白莲女所亲手盗回,但现存于白鹤师兄处,我等可登阁上,与白鹤师兄共商之。”
众人点首,乃相率登阁,至第五层上。白鹤道人之手腕伤处,已痊愈八九,惟已断了一腕,只余右手,且内丹功夫被破,战斗力大减,精神萎靡,在阁上休息,见甘德望等至,忙问有何贵干。甘德望代表众人道达来意,欲以白龙剑与洪熙官换九龙鲤。
白鹤道人摇头曰:“此事万万不能。九龙鲤虽为我龙门派祖师传下之镇山宝物,但其功效则不如白龙剑远甚。此一把白龙剑,经三千年之时光,吸日月之精华,感山川之灵气,剑气凛冽,迫人心肺,虽有内丹内成功夫,一遇此剑,无不立破。持此剑不独过江龙、洪熙官等,为之丧气败走,即顽强如杜鹃林主杜孟公,亦为之退避三舍。贫道以前之内丹功夫被破,即拜此剑之所赐也。我等今凭此剑,可以横扫少林,肃清丑类。若白龙剑再为少林所得,则我龙门派全无噍类矣。此剑万不能再为少林所得。”
甘德望曰:“照白鹤师兄所讲,则九龙鲤永不复为我龙门派所有矣。罗浮为第七大道场,名驰天下,镇山宝则为第七道场之灵魂,亦万不能失去者,今为少林所夺,岂不笑煞天下人士之口耶?”
白鹤道人曰:“众位师弟,少安毋躁。少林小子虽夺去九龙鲤,但谅彼断不能远走高飞,不在本山华首、延祥两寺之中,则必拿回少林寺收藏。汝等略息数日,待贫道完全复原之后,率领汝等杀到华首寺来,实行武力夺取。如九龙鲤不在华首寺,则杀上九莲山少林寺。我有白龙宝剑在此,又何畏区区洪熙官耶?”
甘德望等以白鹤道人言之有理,唯唯点首,退回太极阁下。翌日清晨,黄龙观道僮到来密报,谓查得洪熙官等,得九龙鲤之后,现仍在华首台华首寺中,未有回少林寺。近日新来几个和尚,一个叫过江龙色空,一个叫法隐,技击平庸,若立即前往华首寺,必可夺回九龙鲤。
廖空空闻报大喜曰:“此时若不前往夺取,迟则洪熙官遁往他方,机会难逢矣。”
甘德望曰:“廖师弟,汝不闻白鹤师兄之言乎?彼谓稍候数日,与我等一同前往。我等今若前去,彼必不赞成也。”
廖空空曰:“此乃白鹤师兄太柔懦矣。洪熙官之技在我等之下,彼所恃者,乃白龙剑耳。今白龙剑已失,我又何必畏彼哉。”
二人争论不决。罗金良霍然曰:“两位师兄不必争论,弟有一计,不费吹灰之力,而可取回九龙鲤者。”
众人急问何计?罗金良曰:“据清玄师弟顷间所讲,谓少林派欲以九龙鲤交换白龙剑,我等何不将计就计,命清玄师弟前往华首寺,告知洪熙官,谓欲以白龙剑交换,请其择定地点,然后如此这般,九龙鲤可垂手而得矣。”
众人均拍掌称善,即令清玄道人前往华首寺,依计而行。清玄道人遵命起程,前往华首寺来。
且说洪文定是日夺得九龙鲤之后,与法隐等回到华首寺。洪熙官大喜,藏于寺内,听候龙门派消息,以白龙剑交换,期以十日,若逾期不到,即将九龙鲤移至少林寺,再设法夺取白龙剑。
是日,洪熙官正与过江龙、法隐、洪文定、胡亚彪、陆阿采,在华首寺中,研究武技,忽寺僧入报,谓冲虚观清玄道人来访。洪熙官大喜曰:“清玄道人此来,亦欲以白龙剑交换九龙鲤也。”乃带领着众人,出寺前相迎,接入客堂之中,迎之上座。
清玄道人曰:“洪师傅,我龙门派与少林,一道一释,本如风马牛不相及,今竟互相雀角,祸结连年,此不能不谓我两派人士所心痛,且为江湖人士所耻笑也。”
洪熙官曰:“清玄道长之言,不啻金石。鄙人亦知之已久,故前者曾经对贵派人士进言,欲互相和解,以释纷争。无如贵派人士,执迷不悟,遂致互逞干戈而已。今清玄道长明白此中道理,愿和好如初,则两派人士之幸也。”
清玄道人曰:“贫道今次来访,正是为着此事。犹忆前日令公子洪文定,光临敝观,濒行之时,曾有一言,谓欲得回九龙鲤,须以白龙剑交换。洪公子去后,贫道即以此言,向我白鹤师兄谈及。白鹤师兄亦感觉到两派相争,必无好果,故决意接纳洪公子之言,愿以白龙剑交换九龙鲤,特命贫道到来,拜谒洪师傅商谈一切,并请指示交换地点及日期,好使我派各人预备。”
洪熙官曰:“既然白鹤道长肯和平了结,我等亦非嗜杀好战之人,决定接纳嘉言,和平了结。请即通知白鹤道长,于三日后正午时分,假座泉源山上七里坛之古松下,作为交换地点,请通知白鹤道长,依时到来。”
清玄道人曰:“谨遵洪师傅之命。但望经过此次和解之后,两派互释兵戎,重修旧好,则幸甚矣。”
清玄道人言罢,起立作揖请辞。时维嘉庆五年三月十一日也。
清玄道人辞出华首寺,以为洪熙官已堕其彀中,满心欢喜,奔到白鹤观来。甘德望等已迎于门外,见清玄面露笑容,急问:“清玄师兄,喜形于色,岂洪熙官已堕我等计中耶?”
清玄道人曰:“各位师兄,此行成绩甚佳,待入观内,然后再详谈也。”
众人乃相继入观中客堂内。清玄道人曰:“我到华首寺,得见洪熙官,过江龙、法隐、洪文定等均在座。我即先讲出两派不宜再争斗,宜互相和解,继说明以白龙剑交换九龙鲤之事。洪熙官不知我等妙计,一口应承,并约定于三日后正午时分,在泉源山上七里坛之古松下,为交换地点。各位师兄,可以立即预备一切矣。”
众人均鼓掌。甘德望令人立即以桃木制一假白龙剑,其剑柄雕刻作龙头之状,两只龙眼,嵌以珍珠两粒,髹古铜之色,远远望去,古色斑驳,果然与真者无异。甘德望再配足人马,除廖空空、罗金良、白莲女、清一、清玄等以外,更在各道观中,挑选十名技击超卓之弟子,带齐军器,集中白鹤观内,候命出发,实行以假剑换取九龙鲤,换得之后,如被洪熙官发觉,则立即决斗。白鹤道人手伤未愈,精神尚差,不便同行。
光阴荏苒,转瞬又已三日,时则嘉庆五年三月十四日。是日清早,各人起床,略练武技,然后梳洗,共进早餐。餐后,一律换上短道袍,腰束京青布带,脚踏薄底快鞋,腰佩刀剑单鞭等军器。一行十多人,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杀一场。至巳时左右,甘德望左边佩一口利剑,背负伪造白龙剑一口,带领着一干人马,浩浩荡荡,离开白鹤观,望泉源山而来。
罗浮原本共二山,一曰罗山,一曰浮山,合而称曰罗浮。泉源山即在罗浮二山之连接处。中央一山高耸,即泉源山。山之下两条山坑,山水从泉源山之山洞流出,分两支流落山坑,直灌而下,土人称之曰分水凹。下接王龙坑,乃元代郑思远修道之所也。泉源山之顶,有一平原,广袤七里,状如一坛,上值古松七株,即所称七里坛是也。坛高千仞,登其巅,群峰罗列于前,飞魂顶屏障于后。每当风雨晦暝之际,俯瞰罗浮,烟雨空蒙,峰峦隐约,蔚为奇景。
是日也,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罗浮山上,牡丹盛放。绿叶红花,景色宜人,不愧为岭南名胜,第七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