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李清照简介资料 > 不肯过江东项羽与嵇康(第1页)

不肯过江东项羽与嵇康(第1页)

赵明诚的江宁知府只做了半年,就因御营统制官王亦叛乱而被撤职。《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如此记录:御营统制官王亦,将京军驻江宁,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江东转运副使、直徽猷阁李谟觇知之,驰告,守臣秘阁修撰赵明诚,已被命移湖州,弗听。谟饬兵将,率所部团民兵伏涂巷中,栅其隘。夜半,天庆观火,诸军噪而出,亦至,不得入,遂斧南门而去。

迟明,访明诚,则与通判毌丘绛、观察推官汤允恭缒城宵遁矣。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就在上巳小聚后不久,赵明诚的副手李谟来报,说御营统制官王亦密谋兵变。但是赵明诚这时候已经得了移知湖州的任命,不愿理睬。李谟只好自己暗做准备。

半夜里,王亦果然发动叛乱,李谟率军打退。天亮时,李谟前来汇报战况,才发现赵明诚已与两个心腹用绳子垂吊从城头溜走了。至于这会儿李清照在哪,书中未说。

但是这件事既然发生于“上巳召亲族”家宴不久,想来李清照必然在城中,难不成也和赵明诚一起拉条绳子跑路吗?又或是赵明诚怕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竟然为了逃命连老妻也抛下了?

这段记载,从此给赵明诚打上了耻辱烙印。以至于之后不久,李清照在乌江边有感而作的《绝句》,也被说成了是讽刺丈夫无能而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血性男儿,当如西楚霸王项羽那般,宁死不屈。

这首诗格局阔大,气象高华,掷地有声,竟被理解成夫妻吵架撂狠话的杰作?实在无稽。一则,李清照不会那么刻薄,对着老公心窝子捅刀;二则,稍微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就会理解赵明诚的弃城之举与李清照的江东之叹了。

且说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匆匆登基,旋即弃城南渡,带着小朝廷逃往扬州,临行向宗泽承诺:我会很快回来的。

其间,宗泽招募义勇军联合抗金,几度率兵打退金军进攻,一度稳定了局势,还制订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并接连上了著名的“二十四疏”请求赵构还阙。

但是高宗不喜反惧,一则是害怕金军,二则也是忌惮宗泽——他能这么轻松就可以集募百万大军,那要是来个军队拥戴黄袍加身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如果自己不回去,他还落个名不正言不顺,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自己回了开封,可就成了瓮中鳖砧上肉了。这事儿不能干,坚决不能干!

赵构的这包想法,乃是由于赵家祖宗崇文抑武的遗传思想所致。这条从宋太祖传下来的金科玉律,赵构死死地记着,坚决不相信任何一个整天喊打喊杀的武官。此时对宗泽是如此,将来对岳飞亦是如此。

于是,赵构置宗泽的二十多封上奏帖子于不顾,反而对他越来越冷淡,还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荀为东京副留守,就近监视,处处掣肘。

宗泽为宋王朝忠心耿耿,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禁忧愤成疾,背上长疽,病势渐沉,是日握着众将军的手连连叹息:“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之后连连高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声断气绝,死不瞑目。

众将军跪地立誓:不灭金虏,誓不为人。这其中,就有小将岳飞。

赵构来到扬州后,修行宫,纳民女,仓皇逃难中也忘不了骄奢作乱,跟他的混账老爹宋徽宗一样,宠幸奸佞,重用以内侍省押班康履为首的宦官,任其作威作福,骄恣用事,引起诸将领及士大夫的不满。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再次南侵,进逼淮扬。由于受到汪伯彦、黄潜善的蒙蔽,赵构对战事毫不知情,当听兵士说金军兵临城下时,吓得丢下了忠于他的士兵与百姓,骑上马便径自奔逃。

有百姓认出皇驾,叫道:“皇上跑了!”紧接着有宫人自行宫内星散而出,这引起了扬州城更大的混乱,于是无数人涌向城外,争门以出,杂踏践死者不可计数。京杭运河连接扬州与瓜洲,人们都认为这是一条逃生之路,纷纷想爬上船逃离。然而水浅舟少,只有少数人得以逃出。

当夜,扬州江都县大火不止,放火的是江都守备官兵。

次日,金军突袭城下,扬州溃败,生灵涂炭无数,繁华淮扬顿成人间炼狱。

此前扬州百姓听说皇帝驾幸,都竭尽财力供养朝廷,指望他能成为中兴之帝;不料赵构对金军惧之如虎,闻风而逃,轻易地抛弃了满城百姓,怎能不令朝野失望,民心尽丧?

而就在这样仓皇逃跑的当下,奸臣王渊还要和宦官康履相勾结,强占民宅,搜刮掠夺,并用战船运送自己侵占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

这完全就是蔡京和童贯的翻版啊!

这时候,又传出济南知府刘豫杀害守将关胜降金的消息。

刘豫更被金朝封为东平知府,充京东、京西、淮南等路安抚使。

这就使得军中更加暗潮涌动,人心思变。一场阴谋——不,很显然是数处隐患已经在江南各地纷纷酝酿,一触即发。

本来嘛,身为皇上弃东京于不顾,打着“南巡”旗号跑来扬州不算,还一跑再跑,被金军追着,从扬州逃到镇江,又逃到杭州。哪里还有半点儿帝王尊严,又让臣民将士如何信服?

好歹当年也挂过几天兵马大元帅的名头,不说身先士卒带军亲征也就算了,逃跑时还要宠信宦官、苛待将士,这不是官逼兵反吗?

三月二十六日是宋神宗忌日,高宗率领百官行香祭祀,早对赵构不满的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趁机发动叛乱,截杀王渊,并兵临城下,逼赵构逊位,扬言说:“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

苗、刘二人要求立斩奸佞,并请求孟太后垂帘听政,立三岁的小皇子为帝。而他们两个,自然就是实权在握的辅政大臣。

赵构一心保命,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只好答应,当天就前往显忠寺闭关。隔天太后垂帘,尊赵构为太上皇。

苗傅当政后,改元“明受”,开始代施旨令,代拟诏书。大将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得到消息后,立刻出兵讨伐。苗刘不敌,只得重新请出赵构,四月二十日,赵构复位,恢复年号建炎。随即驾幸建康。

苗刘二人倒也不傻,合议前先要求赵构赐他们免死铁券,赵构玩了个心眼儿,在铁券上写下“除大逆外,余皆不论”八个字。苗刘不以为意,乐呵呵收了铁券逃走,但到底被韩世忠军队追上,擒还建康,施以磔刑,当街一刀一刀零碎切了几百刀,受尽折磨而死。

二人不服,都已经剐零碎了还在喊冤:“不是说好免死的吗?”行刑官瞪眼问他:“不识字啊?铁券上明明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造反还不是大逆?”

没文化,真可怕。

这为时不足一个月的改元闹剧,史上称为“明受兵变”,或是“苗刘兵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