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两场戏,尤其是第二场,整个情绪、气氛要上来。
而且吧,对于记者们的要求也挺高的,镜头也会给到他们,有特写。
毕竟气氛不是陈保国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即便他外表长的再正气,演技再好。
这是电影,大银幕的细节比电视剧要求大太多了。
于是,唐言就各大报社发邀请,找了数百名记者(工具人)过来。
大部分都是官媒的记者,来自各省日报。
另类的气氛组了,属于是。
记者们虽然吐槽,把他们当免费群演用,不过却没有一个人眼里就不爽和抗拒。
相反,一个个眼神里都充满了期待。
。。。。。。。
“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
新闻厅里,唐言也对数百名记者道了个谢,毕竟要用人家呢。
接着执行和各个副导演们在为现场的记者安排站位,并且有镜头的位置的记者,再次反复叮嘱。
还有白人和黑人记者,本来唐言想安排他们在新闻发布会上搞事情的。
就是阴阳怪气之类的。
纵然能让观众情绪更代入进入,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这就是很明显消费爱国情怀了。
爱国、主旋律可以拍,可以靠这个赚钱,全世界都有,只不过别人的主流价值观不一定是爱国。
但是不能太刻意。
这跟后来网上那些天天挑动网友对外国的憎恨的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凡事不能太过了。
而且整部电影的基调,也是积极向上的。
加进去了,反而不好。
只是保留了出意外之后,外媒电视台、报纸的一些幸灾乐祸报道的镜头。
毕竟,西方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宽容、善良、和平。
海盗文明,怎么可能呢。
换了现实中,外媒阴阳怪气、幸灾乐祸的,也只会更多。
也能带动观众的急迫感、紧张感。
电影为了不偏离主题,已经算相对淡化了这方面,主要目光还是放在救援本身上面。
最后,营救成功时,世界各地的人们欢欣鼓舞,华国的强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们。
大体就是这样,除了后面补拍一些全世界各个国家在电视、街头大屏幕、网上看到救援成功的消息,欢呼的镜头,就剩这两场新闻发布会了。
也没什么难度,陈保国这张脸已经成功了一半,人家本身也是国内男演员的天花板。
排练、试拍了一个上午,在吃饭之前,先拍第一场,宣布航天员牺牲的消息。
没吃饭,记者们精神都没有一开始那么好了。
这也正好,但凡是个人,得知这个消息,人都不会有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