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一直在打拼,与命运斗争,与对手竞争。不服输的可可·香奈儿就这样赢来了自己现在的一切。似乎,这一路走来,她的人生都是华丽光鲜爱你的。但是于纳粹的盖世太保相爱,却为这段华丽的人生抹上了污点。
这段与纳粹人相爱的故事,还要从1940年的九月份说起。
由于战争,男人们都被应征入伍。可可·香奈儿的外甥也不例外。1940年9月,德国纳粹开始释放那些逮捕的囚犯,然而可可·香奈儿的外甥却没有被放出来。经历过战争与囚禁,即便是身强力壮的青年男人也会大不如从前。为了外甥的健康,可可·香奈儿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自己的外甥弄出来。
四处寻求门路的可可·香奈儿在朋友那知道了一个叫做汉斯·君特·冯·丁克拉格的德国人,朋友告诉他,也许这个人能够帮助自己。
就这样,可可·香奈儿认识了这位让自己名声受损的纳粹党。
这个男人拥有着德国与英国的血统,他的法语和英语都很流利,舞也跳的很好。他有着一头浓密的金色头发,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魁梧而又高大的身材,敏捷灵活的思维,让可可·香奈儿被他的英俊潇洒而吸引。这样的男人往往很受欢迎,被吸引的不止可可·香奈儿一个人。自从与妻子离婚之后,冯·丁克拉格便与几个巴黎贵族女人交往过。
在接触几次之后,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男人与女人之间,掺杂着似爱非爱的朦胧情愫,细腻流淌到每一个角落,慢慢渗透着深刻的印记。一种莫名的情愫开始萦绕在了两个人之中,它叫做爱情。
说来就来的爱情不能够被刻意安排,它来了,你就安然接受,它走了,你就沉静等待。双眼迸发出炽热的花火,那叫做爱情。爱情了来了,就要勇敢面对,哪里还顾得了许多!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情的享受着爱情带给我们的甜蜜与幸福,如此就好。
对于这份毁掉自己名誉的爱情,后来的可可·香奈儿回首过往,表现得非常坦然。而对于冯·丁克拉格的纳粹身份,她也很淡定。这样的坦然与淡定,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是十足的姐弟恋,这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已经五十八岁了,而冯·丁克拉格才四十五岁,比可可·香奈儿足足小了十三岁。五十八岁的可可·香奈儿已经不再年轻,尽管她可以隐藏自己护照上的出生年月,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但是当自己的容颜在慢慢的衰老,那一面不会撒谎的镜子在时时刻刻告诉可可·香奈儿,自己的最美年华已经逝去。她不能小觑岁月的强大,也不能无视自己的老去。当这样的一个女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谁还会如此的计较较真呢?一份合拍的爱情来之不易,得到就要珍惜,不要去管那些条条框框,不要去在意那些微小细节。爱情里,人们本就是糊涂而迷茫的,对于自己和爱人的过去,不要去分个清楚明白。活在当下,才会让自己快乐。那样敏感的时期和备受瞩目的身份,一个女人能够如此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该是多么的勇敢大胆!她抛弃了道德,推开了教条,可可·香奈儿心中有的,只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而已。而这,符合她一贯的处事风格。
与冯·丁克拉格相爱的日子,确实是可可·香奈儿快乐的时光。处于人生尴尬年龄的女人,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滋味。
对于这个叫做冯·丁克拉格的男人的身份,可可·香奈儿或许有那么一丝丝的怀疑。这个就职于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男人,实际上却是一位间谍。冯·丁克拉格的上司瓦尔特·舍伦贝格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他们专门负责为纳粹德国搜集情报。
洗尽铅华,抛去一切的外在,可可·香奈儿不是设计师,不是时尚人士,不是女商人,不是带有任何头衔的人,她只是一个渴望被人呵护疼爱的女子,今生来世,或许她只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被深爱的女子,如此便无憾。半生已过,却无爱人陪伴。当冯·丁克拉格出现的时候,她格外珍惜,也成为了她的牵挂,她的欢欣。她喜欢她的幽默风趣,喜欢他的开朗活泼,喜欢他的一切,喜欢到不在乎他的任何。她开始了和冯·丁克拉格在丽兹酒店的同居生活。她的朋友越来越少,人们对她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也就是这样的喜欢,给可可·香奈儿带来了麻烦。
1942年的夏天,可可·香奈儿被带走接受调查。调查的内容不过是审问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的关系。
与冯·丁克拉格走在一起,有人觉得是一种利益的勾结,有人觉得冯·丁克拉格会说服可可·香奈儿卖国,总之,对于这样的结合人们是不看好的。
当冯·丁克拉格知道有人将可可·香奈儿带走审问的时候,愤怒的他开始召集德国士兵,想要去搜查拘押可可·香奈儿的房间。然而,却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一切。也许,只不过是人们将这样的爱侣组合妖魔化了,他们的结合简简单单,就是因为爱情,别无其他。因为除了冯·丁克拉格一个德国人之外,可可·香奈儿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的德国人。她就是这样的直接而简单,她根本就没有想太多,所以那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也不会知道,自己喜欢的冯·丁克拉格会背着自己,利用自己与英国的关系为德国情报组织提供帮助。
被爱情滋润的可可·香奈儿在做着内心的挣扎,她想让这一份爱情变得简单,所以她尽量去忽略冯·丁克拉格的身份和那些德国人,她像对待其他朋友那样对待冯·丁克拉格。而对于自己,可可·香奈儿也尽量如同以前一样生活。
可是战争带来的影响,让人们不能如愿以偿。
战后的巴黎物资缺乏,一些依旧坚持时装的设计者开始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缺少布料的时代中生存。他们将大衣改成短款外套,将外套改成背上衣。他们在想尽办法,让时装潮流不会因为战争而干涸。
然而可可·香奈儿在战前就将自己的时装沙龙关闭里,仅仅留下香水和珠宝还在营业。而被战争摧残过后的巴黎,已经很少有人需要这些奢侈品。于是,可可·香奈儿的收入再急剧减少,或多或少,这给习惯了贵族生活的她带来了危机感。隐藏的危机促使可可·香奈儿去做一些事情,例如劝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绕过同盟军,与德国进行停战谈判。
多年之后,可可·香奈儿的助手对那个时候的她印象颇为深刻:“每天早上她都会详细的阅读报纸。《法兰西晚报》的社长非常吃惊,香奈儿居然会如此的了解国际时事。而她也会情不自禁的这样做:她会把自己放在国家元首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去为国家考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她是一个公司的领导,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她总是很操心。倘若你听可可·香奈儿说话,你就会认为她应该为当前的形式负责。在二战期间,她认为自己应当促使丘吉尔和德国谈判,她有自己独到的想法,那些大人物不和她商量真是可惜。”
为何一个时装界的设计师敢于去和英国首相谈判呢?
早在1924年,可可·香奈儿认识了一位美丽的英国女人薇拉·贝特,她是英国王室的亲戚,而温斯顿·丘吉尔是她的好朋友。这样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如此通过共同的朋友薇拉·贝特而结识了。与可可·香奈儿相谈甚欢的丘吉尔还曾去康邦街看望过她的沙龙。
凭借这样的关系,可可·香奈儿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英国与德国的和平大使。带着这样的信心,可可·香奈儿与薇拉·贝特去往了马德里。带上薇拉·贝特,可可·香奈儿觉得这是为此次出行上了保险。
但是事实证明,可可·香奈儿对于政治方面还是不如时尚界那般得心应手。不要说谈判,可可·香奈儿都没有见到丘吉尔的面。
她本以为,自己带上薇拉·贝特--这个与丘吉尔关系甚好的女人,自己便可以完全胜任这件事,即便是自己在冯·丁克拉格的面前夸大了自己与丘吉尔的关系,那么这个与王室有关系的女人也会帮到自己。然而,这一次,可可·香奈儿认错了事实,自己的计划也以失败而告终。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爆发,先后有十五万人登上了诺曼底。随着德国军队的撤离,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人开始期待巴黎的解放。想要重获和平与自由的心让解放者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控制住了政府的办公地点,胜利就在眼前。
1944奶奶8月25日,法国军在巴黎建立了新的政府。巴黎自由了。
而那些曾经与德国纳粹同流合污的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巴黎解放,法国军也要开始清理那些在战争中背叛法国的叛国者。法国民众建立起了一个自由法庭,不算是正规的,因为他们想要严惩那些叛国者。数万名的女性被剃成了光头,甚至还脱光衣服进行裸体的游街。这给他们带来了羞辱,也丧失了尊严。尽管这样以暴制暴的行径不被政府认可,因为实在是太残忍了,但是法国戴高乐政府也只能任由其进行。
通敌叛国的人开始想要生存。可是想要生存,就意味着逃亡。
两个月后,冯·丁克拉格决逃亡到瑞士,他还劝说可可·香奈儿与自己一同走。但是可可·香奈儿拒绝了。她是法国人,她是勇敢的人,她什么都不怕,即便是要面对残酷审问,也不会退缩。该面对的就要面对,逃避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当可可·香奈儿被法国代表逮捕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面对一些的准备。高傲的她依旧像是女王一样,毫无畏惧。
她被带离了丽兹酒店,本以为自己会品尝到牢狱之灾,但仅仅被审问了几个小时,可可·香奈儿就被释放了。
人们开始猜测聪明的可可·香奈儿究竟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有英国记者还做出过这样的定论:“拿破仑做了几件超级简单的事情后就成功的当上了将军,香奈儿也效仿拿破仑,她在商场的窗户里声明香水免费给美国兵,那些美国兵就排队去买香奈儿五号香水。如果法国的警察碰到了香奈儿的头发,香奈儿就会非常愤怒。这样她就赢得了非常宝贵的喘息时间,然后她就开始四处求救……她还尽量避免和她的朋友们见面,尤其是那些被指控犯有叛国罪的人。”
但其实,真正救了她的是温斯顿·丘吉尔。他的一封“绝密信件”让可可·香奈儿逃过了一场牢狱之灾。
虽然毫发无损的被释放,但是身负骂名的可可·香奈儿已经不再被法国接受了。又朋友建议她先到国外去小住一下,避一避风头。对于这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而对于流亡的地点,可可·香奈儿选择了瑞士的洛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