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雕塑作品除了湖滨六公园志愿军塑像,还有南昌的“八一”纪念碑的花岗岩大型浮雕、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的毛主席塑像、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塑像等等。
当初的学生成长为着名美术家、雕塑家,而作为留法回国任教的中国第一代雕塑家程曼叔先生已去世42年。
“陈先生,雕像上其实还刻有作者程曼叔、叶庆文的名字,”林导寻找了片刻,然后指着一处不显眼的地方:“你们看这里。”
陈灏与顾南溪定睛看去,果然能看到一行小字,上面写着两位创作者的名字。
林导继续讲述道:“当时为了让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叶庆文几下部队,反复挑选年轻战士的形象。”
“为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志愿军》手握的是当年苏式的冲锋枪,身穿的衣服、皮鞋、披风、弹夹甚至脚下的岩石也都是作者费心找到实物作为塑造依据。”
等听完这些,陈灏终于明白了这尊雕像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故事。
了解这些再去看雕像,感觉直接不一样了。
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代表,还关系着其背后的国家形象。
它是雕像,但不仅仅是雕像。
它是这座城市的丰碑,是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和梦想,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陈灏眼前一阵恍惚,一张张陌生却又亲切的面孔浮现在脑海。
他的双耳里,隐约能听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声。
也能听到《长津湖》那部电影里,梅生对伍千里说:“这一次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也没有什么世界和平,只不过我们的和平是先辈们用血肉给换来的。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70周年吧?”
陈灏这么一说,顾南溪这才后知后觉道:“是诶,刚好70周年。”
“下个月底好像有部志愿军的电影上映,到时候我们去看吧!”
“好!”
顾南溪用力点点头。
陈灏深吸了口气,对林导感谢道:“林导,谢谢你给我们讲述这个雕像背后的故事,我们继续逛西湖吧。”
林导也有些动容,笑着道:“陈先生,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的。”
三人离开志愿军雕像,继续沿着西湖往前走。
在他们的背后,雕像依旧屹立在那里。
就如同过去的六十余年,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陈灏的情绪,还是难以平静。
志愿军,这三个字他不会忘记。
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
历史更不会忘记。
“先辈们,如今山河无恙,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
“这繁华盛世,我们替您看到了。”
ps:在研究西湖地图的时候,突然注意到这个志愿军雕像,想到了前几天看的电影,一时感慨万千,于是查了点资料,写了这个雕像。
去杭州旅游的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座雕像。
喜欢签到全球:我成了旅游大亨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签到全球:我成了旅游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