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又游铜铃山峡。峡又名十二澄,澄,当地语也,即瀑,又称漈。行入峡中,望眼两岸崇山峙列,涧壑纵横,巨潭与削崖动魄,飞澄与激湍惊心;瀑有十二级攀崖而上,险在窄梯,人如壁立而行,则胆战战栗也。又见飞射激流,状如笼雾,声若隐雷。三澄见巨潭,迂回旋涡,不失为壮观。又见小潭,有石,似美人一卧碧蓝之水中,诧异鬼斧天工也。主人约题,遂口占一绝:身似凌空壁上行,
美人卧见碧潭中。
流瀑出崖截不住,
只把胭脂叶染红。
山峡丛林繁茂,杂花缤纷,知见杜鹃、兰花、山茶、迎春、百合等,其他异木珍草,俱不知名也。红叶飘落溪中,逐波而浮,映碧而逝,故有末句也。
文成乃诚意伯刘基(伯温)故里,遗迹甚多。有庙,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日风静日爽,乃谒之。庙邻华盖山,粗放而不失严谨。正德帝有联云:“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执宜,渡江策士无双。”语甚平简,余意不如蔡元培先生挽联为上:“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肃立之后,不揣鄙陋,乃赋一绝:
人生惶恐做忠臣,
自古良弓总玉焚。
不见刘伯开国后,
儿孙辞岭泪涔涔。
伯温为明开国有大功者,史家定评不逊于诸葛丞相。然朱元璋雄略而猜忌,开国功臣剿灭殆尽,伯温之死亦有毒杀之传。其子辞岭之节,后人每有凄然不绝者。
行旅匆匆,将辞文成,奈慕诚意伯故居,乃心不甘,主人知意,方车驾驱至。故居位南田镇武阳村,伏于盘谷之中,围山五座。居在中峰之下隐然有不凡之象。惜后建之,原存地基,已不见旧时气象。兴味为之索然,乡人指点,另有老宅,山后有祖茔。遂登丘觅见伯温高祖刘集之墓,见立有“宋处士刘集墓”碑。村中民人多姓刘,自云乃诚意伯之后,又觅得20代裔孙老人带为寻觅并合影。夕阳西下,又驱车至辞岭亭,亭于华盖与天耳两山之间。亭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族人纪念诚意伯次子刘璟于此告别族亲毅然赴难而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召其入京,辞不就,被逮。刘氏有功于明,乃如此结局,令人扼腕。岭旁有丘,苍松高峙,凄孤数株。盘桓良久,摩挲亭壁,见有辞岭诗,均为后裔所作。离亭欲登车,忽见草丛中立一小碑,于斑驳中读知乡人于光绪三十年(1905年)集资,于此建石桥,四顾已不见石桥之迹也。
暮色苍茫,秋风拂衣,残阳如血,心中联翩,乃占小诗,以为结语:
山下凄凄辞岭亭,
秋风落寞数虬松。
诗人到此生孤愤,
望得残阳似血红。
人间有味
曾读汪曾祺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文字温馨,印象极深。但令人感慨的是我从未有过“父子成兄弟”的温情。
记得少时,家教极严。我自垂髫之时即喜国画、诗词、书法,而先父严令我学小提琴,日日练习,奔波于师门,不堪其苦。但我后学声乐,调入文艺演出队,先父却极不喜。深夜演出归来,家门反锁。我只得四出寻宿,生怨日深。
不堪练琴之苦,偶然赋诗遣闷,有“我亦无花亦无家”之句。未料先父窥之,雷霆震怒,但未如以前那般责打。竟邀父执辈络绎来劝。犹记一作曲家,乃我之师,亦被先父邀至家来,先盛筵款待,酒醺饭足之后,正襟危坐,对我言之谆谆至夜。困倦已极,却不敢藐藐,犹强作聆听状,此后再不与之来往。至今如参商,不复相见!以后陆续涂鸦诗词,至二十岁前已数千首,皆手订线装成册,有不能观之者,故秘藏之。后来仍被家严觅见,但未指斥于我。我偶听父执辈云:“汝父感慨,你如此爱诗,赞叹皆手抄线装。”无他语,亦再不复责诘。
无复数日,我之所绘两幅小写意山水,被先父贴于屋中柜门玻璃之上。先父亦不复督催习琴!那时不晓,心中窃喜,以致荒废。现写至此,泪盈于目。或许愧疚之心,我不知乎?先父逝去已二十载,墓木已拱,再不可膝下对谈往事,无可赎乎?“我亦无花亦无家”,一语成谶,感慨良多!先父若假以年,会当何想?会生温情?
古人有诗:“青灯有味是儿时。”又言:“人间有味是清欢。”但人生须臾,沧桑转瞬,哪里尽是青灯有味、清欢怡情?那缕缕苦涩、遗憾、伤感、思念……交织萦绕,真是人间有味,百感交集。
是不是应“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我只在梦中见过他一次,何其太薄!人间有味,有泪盈盈!
老 家
清人龚自珍诗:“无双毕竟是家山”,道出无尽的深情与哲理,几千载的蕴藉与积淀。“家山”“祖籍”“故里”“故乡”,皆为中国人对出生地的称谓,但都不如百姓口中的“老家”亲切、温暖!老家,那山树茅舍,鸡鸣灶火,落日牛背,草木田间,永远似镌刻镂雕般在心,云卷水柔般抚肩。哪怕漂泊四海,哪怕乡音已改,哪怕游子魂萦,哪怕乡愁梦牵,老家,老家,永远是灵魂的归宿,温馨的呼唤。老家,老家,那是生命的起源,躯魄的故园,一生的眷恋,亲情的港湾。记忆中的矮墙,梦呓里的炊烟,哪怕城头变幻,哪怕鬓毛衰斑,只要蓦然回首,就似春风般漾起心潮,止不住地婆娑泪眼。思乡的小路永远在脚下,乡愁的涌动何止是微澜,思念老家会撩拨起无尽的诗思,会让人一夜白头暮想朝恋。归去来兮,家山一枕胡不归?古人潘岳曾叹息:“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可若想起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脉之地,那一定会不再有飘蓬浮萍之感!老家再遥远,游子一定会在除夕之前风尘仆仆扑进家门,享受挚爱,陶醉团圆!
老家像一支高亢激越的唢呐,会放声地催促,会时时刻刻,会岁岁年年,会永远,永远奏鸣归根的呼喊。更像一管缠绵悱恻的箫笛,会温柔地娓娓召唤,会声声不息,丝丝缕缕,会永远,永远萦绕在耳畔……
丽江古城记
滇之一隅,有古城曰丽江。慕名久矣,今岁始万里客之,乃得一游。此古城为纳西人繁衍生息之地,自忽必烈革曩渡江,五百年来不闻兵戈之声。化外之地,土司之制,竟得以安居。而民风娴雅,尤为淳朴。所谓城之虽小,犹存古风也。
入古城则见玉龙雪山之倩影,仰之皑皑,宛似目前,近而可感风之习习,衣袂为之飘拂。城倚山傍湖。草木葳蕤,尤天低云淡,气爽神清。山雪共蓝天一色,白云与碧水相辉。城中有楼名五凤,惊诧华美;有潭曰黑龙,喜悦清幽。细雨潇潇之际,华灯初上之时,夜月清风下游古城街肆,见垂柳家家,时而拾级而上;碧波户户,时而扶栏而行。小巷通幽,石桥跨水。店铺栉比,满目琳琅,人相接踵,目不暇接。明月如水,纳西少女亦皆如月,与游人踏而歌之,挽而舞之,观者皆拊掌和之。云髻笑靥,花气云裳,未饮已微醺也。
城有酒肆,过石桥,临流水,浅拍轻歌,倚栏小酌,听丝竹古乐,见碧水潺潺,中天皓色,照如白昼,几疑世外桃源。嗟夫,一洗羁尘,我心逸绝,浮云荡然,机锋岑寂,焉能不醉也。因口占小诗以记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