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家也算是鼓浪屿的招牌小吃店了,味道基本都还行,就是性价比一般。”杨子婧笑了笑,无奈道:“毕竟景区里门店租金比市区贵得多,尝一尝就当打卡了。”
“对了,杨导,下午是去泉州路吗?”陈灏问道,
虽说是随意闲逛,遇到要讲解的地方再由杨子婧发挥能力,但早上的漳州路让陈灏很满意,对另外一条必逛的泉州路自然也产生期待感。
“是下午逛,但不是现在。”杨子婧摇头,卖了个关子:“陈先生、顾女士,鼓浪屿上面还有个一个很出名的文人,而且还是在世的,你们猜得出是谁吗?”
顾南溪看了眼陈灏,说道:“我知道是谁,我就先不说了。”
陈灏对杨子婧问道:“男的女的?”
“女的。”
“作家还是诗人?”
“这个我不能再提示,不然就太明显了。”
见杨子婧摇头,陈灏挠挠头,范围也太广了。
女作家、女诗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出名的还是有不少,比如:席慕蓉、龙应台、毕淑敏、王安忆、池莉、迟子建、舒婷等。
时间线再往前一点,那就更厉害了,有冰心、萧红、张爱玲、林徽因、丁玲等。
虽说这些女作家、女诗人的作品多少他看过一些,但籍贯谁看书的时候会去注意啊?
有几个读者知道巴金、茅盾、沈从文、钱钟书是哪里人?
一代大文豪迅哥儿,中学课本里收录的文章不少,指不定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迅哥儿是绍兴人呢。
比如莫言,甚至还有人以为是东北的……
“席慕蓉?”陈灏小声问道。
杨子婧摇头。
“迟子建?”
杨子婧再摇头。
一连猜错三个后,杨子婧苦笑一声,干脆摊牌道:“这一直猜下去都要试出来了,是舒婷啦。”
“舒婷是厦门人?”陈灏微微震惊,这个他还真不知道,小小的厦门也出了太多的文人、富豪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舒婷祖籍是泉州的,出生在漳州龙海,小时候随母亲来到厦门,后面就一直定居在这儿。”
杨子婧说着一笑,“舒婷的那首广为人知的《致橡树》便是写于鼓浪屿上,这个你们肯定不知道吧?”
陈灏和顾南溪齐摇头。
顾南溪倒是知道舒婷居住在鼓浪屿上,也知道《致橡树》这首诗,甚至能背出来,但她不知创作背景。
舒婷的《致橡树》,就与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都是他(她)们的代表作,几乎没有人会不知道。
《致橡树》的写作背景源自1975年,一位在写作上给予舒婷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
一天晚上散步时,蔡其矫向舒婷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里: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听了后很生气,觉得蔡其矫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
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舒婷说:“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
为什么是木棉花呢?
因为鼓浪屿上种植着很多的木棉花,别看名字像是花,实际上木棉花是木棉科的落叶大乔木,是树木。
陈灏兴奋道:“那舒婷现在还居住在鼓浪屿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