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人人都爱马文才 笔趣阁 > 246 水枯泽困(第3页)

246 水枯泽困(第3页)

原来在太守府的眼里,那么多深受水患的百姓算不得“民”,他们的“愤”也不是“民愤”。

只有那些以水患迫得百姓家破人亡的人家算得上他萧氏皇族的“子民”,而心心念念让梁山伯做的,也只是不得罪这些人,不要引起“民变”罢了。

太守府来的都使们也不清楚梁山伯的计划。

当初杨厚才在西林禅寺外喊冤,世子召见了他,得知鄞县居然在修什么“困龙堤”,甚至因此引起甬江年年泛滥,立刻从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浮山堰里闹“蛟龙”的事才不过两年,可鄞县修困龙堤居然已经有三四年了,这说明“蛟龙”这种说法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要么这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要么这些术士都是一伙的。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若是任这件事闹大,在这个关节上又翻出“蛟龙”提醒梁帝他做过的蠢事,恐怕他们是宗室也讨不了好了。

可若真的大张旗鼓地去办,就怕这些士族因坟茔被动而举事,亦或者闹到京中去。

毕竟“死者为大”,无论他们迁坟是不是为了改变风水,真动了别人的祖坟,闹到哪里都有理。

世子不是笨蛋,自己来西林禅寺和贺革下棋,转眼间就被这庶人堵了,鄞县县令又是贺革的弟子,这其中有什么联系一想便知。

可事情被捅出来了,他又不得不解决此事。

世子一边希望梁山伯办事,一边又恼怒他们算计他,便只委派了两位都使和几个捕事带着一纸文书到鄞县,允许梁山伯“便宜行事”。

于是梁山伯得了一根鸡毛当令箭,虽然能全权指挥这几个武官,却不能暴露出太守府参与其中。

太守府能做的,不过是事后替梁山伯善后罢了。

这几个都使听到梁山伯说已经有了眉目会这么惊讶,也是因为如此。

若没有太守府的书令,他哪里来的胆气和能力去让此地士族拆了“困龙堤”?

就靠他带的那一帮子书生?

说话间,屋子的门被人敲响。

都使们将眼睛一眯,悄声贴到门上往门缝外一看,见是杨厚才带着几个乡人打扮的百姓,点了点头,开了门。

“你们来了!”

梁山伯见杨厚才果然把人都带来了,大喜道:“有你们在,我进那块‘龙穴’就十拿九稳了!”

进入屋子里的杨厚才,已经一改之前郁卒悲愤的形象,站在那里也不再刻意驼背弯腰,虽然脸上、身上都有伤,可浑身都展现出充满希望的光彩。

他一见到梁山伯,就屈膝给他磕头。

若不是这位县令是个好人,就在他告状的时候,恐怕就已经被交出去了。

梁山伯将他搀起,问起杨厚才带来的人,后者指着几个有些局促的乡人,介绍道:

“他们都是我们杨家村的汉子,都是信得过之人。”

“困龙堤刚修的时候,人手不足,请了本地人帮忙,我这几位同村因为力气大也去干了几个月的活儿。”

他拉了一个眼睛细长的汉子出来。

“就是他,他认识一条通往那块‘龙地’的小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