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对手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以及能力之内的人道救援,是王五一贯对敌方针。
汉人不打汉人,是他单方面向包括绿营、汉军八旗在内的清军提出的一个倡议。
根据老张的统计,现在清军全国总兵力约在一百万左右,其中绿营占六十万,京营八旗连同各地驻防八旗约四十万。
不包括漠南科尔沁等蒙古伪军,这部分伪军数量在三到五万。
八旗也包括平西、平南、靖南三藩所属的汉军。
被三藩控制的汉军八旗大概五万人左右,基本都是原辽东明军。
形象的说,真鞑子师团就两到三个,其余全部是皇协军、治安军、和平建国军、伪蒙军。
因此“汉人不打汉人”这个倡议针对的就是八成伪军。
俗称“二鬼子”。
不管这個倡议是否能得到二鬼子们的正面且积极的回应,王五先做再说。
慢慢来嘛。
感化、拉拢、收编伪军并不可耻,因为这是王五壮大自身的唯一方针。
历史上,几万人出关变成百万人的经验,是可以参考的。
允许救治伤员、允许掩埋阵亡者,就是这个倡议的具体手段之一。
从政治角度看,这个措施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清军明显感受到了明军的好意,虽然不会因此使清军马上产生立场变化,但起码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异样感。
随着时间以及战争进程,当众多二鬼子发现真鞑子们早就不是当年的满洲大兵后,异样感终会产生质变,继而引发连锁反应,从而有利于明军的发展壮大。
这帮二鬼子也不是一开始就当汉奸的。
总有个心理过程。
对此,王五已经有过实践。
如部下徐霖、江天成、马昌元等都是“伪军”出身,而与牛旗指挥郧阳绿营间的友好互不侵犯关系,与满洲人康恩倍、包衣奴才塔阿拜之间建立的某种微妙关系,都是统一战缐的智慧。
又如湖广总督张长庚、原湖广巡抚杨茂勋、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马宝,甚至回燕京的穆里玛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靠着这些,王五才走到了今天。
否则,他能走出巫山,但绝走不出茅麓山!
无它,他就一条命。
从实际角度看,如果不让清军拖回战死的尸体,任由这些尸体在城墙下发酵,最迟一个星期,一场可以夺走数万人性命甚至可以覆没一座城池的大瘟疫就会爆发。
明清交替以来,瘟疫始终伴随战争左右。
最著名的就是崇祯末年持续近四年的华北大瘟疫,这场瘟疫不仅让明朝的京师失去防御能力,更让拥有百万人口的燕京城只余十数万人。
史记:“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也许满清占领中华真有老天眷顾,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燕京时瘟疫正值鼎盛期,因此顺军不可避免也受到瘟疫影响导致战斗力下降兵员减少,可清军占领燕京后瘟疫却神奇的结束了。
根本不曾让多尔衮指挥的十几万清军有半点减员,遂使清军可以同时分出两支集团对付李自成和弘光朝。
等到几年后天花大流行,清军实际已经占领大半个中国,哪怕八旗因为天花损失惨重,名臣良将死了三分之二,连多铎这个亲王也因天花而死,可清廷依旧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南明残军。
至少,能保证长江以北。
两次绝杀机会,就这么被满清完美错过。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难以置信,也难以言说。
瘟疫是把双刃剑,这把剑王五却不敢用,因此才给清军开出了人道主义这一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