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些事可以改变,有些事不可以改变。
康熙“智擒”鳌拜这出大戏,王五不希望改变。
理由很简单。
对付康熙比对付鳌拜要容易的多。
鞑子这对君臣的争斗也不可避免的会再次削弱八旗力量。
此事成功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了鳌拜,又有多少人会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娃娃能斗得过吴三桂这头猛兽?
主少国疑可不仅仅是个成语,而是历史给后人的血淋淋教训。
更是一种智慧。
站队的智慧。
少一些官员站在康熙那边,多一些官员站在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集团这边,或者持观望立场,无疑也是统一战缐的巨大成功。
因为,这就是统一战缐的另一种演绎。
虽然这种演绎看起来并不光彩,充满阴谋味道,一点也不正大光明,但只要能撬动满清的“墙角”,再现辛亥年各地满城盛况,王五就要做。
所以,他没有采纳汪士荣意见出兵宜昌,一来是不想放四川绿营进入湖北,从而导致自己处处受制于吴周集团,被迫充当吴三桂入中原的马前卒。
二就是杰书这个帽子王得须发无损回到燕京,绝不能在湖北出事。
要不然他小兄弟玄烨哪敢对鳌拜动手。
王五前世历史上,替康熙善后擦屁股稳住朝堂的就是杰书这個好王兄。
没有杰书在宫外震着,小麻子未必就有那个胆子敢动鳌拜。
甚至不排除利用少年布库手搞鳌拜就是杰书的点子。
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果,也都是有一个完整链条的。
王五现在主打的就是一个顺其自然,此外就是推波助澜。
如果杰书现在就有这个点子,那他不过是顺手推一把。
加点速而矣。
如果没有,就让他有。
计划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牛万程。
老牛已经被说服,愿意去燕京尝试另一条路。
湖北这边他也呆不住,手下那帮白眼狼没一个听他的,这总兵当的别提多憋屈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真能到燕京攀上小皇帝的大腿,他牛万程将来未必不能洗涮今日耻辱。
王五这边不可能直接让牛万程去燕京充当康熙的布库总教头,所以这件事就需要另一个人来推动。
胡全才无疑就是最好的推动人选。
由胡全才提出,杰书采纳,牛万程执行,康熙加油,一个倒鳌小集团就出炉了。
如果胡全才没有被俘,仍是满清的湖北巡抚,肯定不可能参与这个阴谋倒鳌的计划。
但他现在不是湖北巡抚,且自家主子与鳌拜是不同站营的代表,鳌拜和小皇帝也迟早有一斗,那就没理由不参加。
不管什么时候,锦上添花都不及雪中送炭。
事实上胡全才想要被重新启复,也只有扳倒鳌拜一途。
至于王五所言,他与鳌拜之间仇恨不共戴天,也不是空话假话。
鳌拜退婚是事实,假不了。
王五之所以在荆州怒而再反,皆因自觉受到奇耻大辱。
这一点,燕京消息稍稍灵通的官员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