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也不可能蠢到告诉部下自己弄了个下下签。
所以这件事背后很有可能是忠于清廷的吴军内部人员故意传播谣言,打心理战。
可能性极大。
吴三桂可是收容了一大批清廷降官,这些人其实都是潜在的不可靠份子。
印象中傅弘烈就是这种人。
表面投降吴三桂,暗地给康熙写效忠信,并且不断给吴军制造麻烦。
吴军的失败同这些两面派的存在也脱不开关系。
这种心理战也是非常狠的,导致很多投降吴军的将领、官员再次反叛。
吴三桂称帝后的年号“昭武”也被这帮人屈解,拆“昭”字为“斜日”、“刀口”。
说什么日已过午,不可久照。
“斜日”又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说什么“贼亡无日矣”!
眼下吴军形势大好,这帮人就开始造谣传谣,可想吴军一旦显出颓势,更多不利吴军的谣言肯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断打击吴军士气,动摇人心。
王五认为想要杜绝这种心理战,必须要在吴军阵营内部进行肃反。
这件事由他这个女婿来办最好,可惜王五这会连老丈人面都没见到,甚至都没有融入吴周集团,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马宝显然也不会因为鬼神之说断言吴三桂可能不渡江。
让他产生这种判断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件事。
他离开长沙前来武昌时,吴三桂派人去了高原藏。
“高原?”
王五有点莫名其妙,吴三桂和满清的战争跟高原有什么关系,历史上高原人除了被李唐王朝出卖的子民诱惑介入唐朝内部平叛战争外,其它历史时间段高原都是个打酱油的存在。
明清打了这么多年,高原那边也没什么反应。
这会跟高原更没什么关系了。
那吴三桂抽什么疯派人联系高原人。
张长庚却想到什么,疑惑道:“莫非大元帅派人去高原是想获得蒙古人的支持,亦或请蒙古方面出兵?”
闻言,王五记起来这会高原好像是和硕特蒙古在控制,如果吴三桂有意和蒙古人合作灭清,那派人去高原联络确有必要性。
前世历史上吴三桂造反后的确有个蒙古部落出兵奇袭燕京,不知同控制高原的和硕特部有没有关系。
马宝点了点头,道:“王爷说的是其一,其二是大元帅想请那大和尚出面说和,让清廷放归世子。”
“难道大元帅要同清廷划江而治不成?!”
张长庚惊的脸色都有些发白,傻子都能想到吴三桂真是让高原大和尚出面说和,那必然会以极大的妥协退让换取说和成功。
眼下除了划江而治,张长庚想不出吴三桂还能以什么条件换回儿子。
可这样一来,他张长庚就是投机失败,抱错大腿了!
“大元帅糊涂啊!此时不赶紧渡江北上直捣黄龙,便是坐失上天赐予中华良机,莫看清廷现在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但要给清廷一些时间,他们肯定动员关外留守八旗和漠南蒙古诸部入关!届时十数万骑兵蜂拥入关,我军哪里应付得了!”
张长庚急的脸都绿了,心中没来由生出悔意,早知道吴三桂这会还想着同清廷议和,打死他也不可能降吴的。
“纵是大和尚出面,此事也绝不会成功,我敢断言清廷宁可失去关内,也不会放世子南归!大元帅此举除了贻误战机,于我军绝无半点好处!”
王五心中也是又气又急,面上却不便表现太多,毕竟吴三桂是他岳父,马宝又是吴三桂的无比器重的大将。
可以说是吴三桂的头马。
心急之余,已是横下心来将刺杀吴应熊一事提上日程。
免得吴三桂还对此事抱有幻想,一步一步掉入清廷为他编织的幻想当中。
“自古强弱斗争,弱者之利在于行动迅速,强者利于较量实力。富者与贫者打官司,贫者乐意尽快使案子完结,而富者乐意把案子拖得长久,大元帅此举相当不智”
张长庚的意思是虽然如今吴三桂已得四川、湖南两省,兵锋也入了江西和陕西,但西南云贵川三省因清军荼毒人口十不存一,三省能被吴军完全掌控的人口最多两百多万,素有鱼米之乡的湖南如今总人口也就两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