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任何事情都像施工建楼一样,如果没有事先充足的准备,很难达到成功。当我们急于赶火车,或赶飞机,到了车站或机场才发现忘了带车票或机票;当我们急于要发财,看到别人当老板,便急忙地把工作辞掉自己当老板,结果干了一年,把几年的积蓄全部贴光,又欠了房租,欠了供货商的货款,欠了工人的工资,无奈之下关门倒闭。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戴尔·卡耐基说:“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人生的成功不是碰运气碰出来的,而是充分准备加上顽强苦干拼出来的。你要想成功,在做事的方法上就必须牢记这一规则。
事前准备的要点是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各个方面的信息,别人过去的经验,要把这些事情都写在纸上,写得越详细越好。
花朵的美丽是花蕾的孕育,成功者的成功是充分准备的结果。准备是成功的保证,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
所以,我们要想成功,现在就树立准备的理念,将它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准则。在你空闲的时候去准备,机会来了就有充分的可能去把握住它。成功不是在你把握住它的一刹那,而是在此之前你的准备过程中。
一个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一个已经预约了成功的人。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我所准备的是最适合我的吗?当你得到的肯定答案越多时,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强者创造机会
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我们不应该
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而是要主动去创造机会。
很多人一直希望把握住机会,所能做的无非是两选择,等待和寻找。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这两种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达到目的。但是,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这是拿破仑经常对士兵说的一句话。1800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几乎与所有的邻国作战。他想尽快攻占意大利平原,但这需要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他向前去探测的工程人员询问:“从这条路过去可能吗?”“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定了决心。
战士们皮带铜扣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能够完成这次漂亮的突袭,并不是因为拿破仑拥有比别人更精良的装备和更强悍的士兵,而是因为他善于从困境中找到取得成功的突破点,也就是他所说的“创造机会”。
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邑攻下?”“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我要制造机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的强者风范和王者雄风。
弱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能否抓住机会,则要看我们会不会利用机会,甚至从“不可能”的困境中创造机会。
邓亚萍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拒于省队的门外,她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她在全国少年乒乓球赛中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这样,之前关闭的河南省队的大门为她开启了。
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15岁的邓亚萍一举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被选入国家队。曾被省队、国家队拒绝但并没有却步,无数个日日夜夜流血流汗浇铸出一个永不言败、一切追求最高最快最好的巾帼英雄。
1997年,邓亚萍夺得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这一年,她选择了退役。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刚到清华大学,老师让她按顺序写出英文26个字母,她虽能写出,但大写和小写分不清。
2001年7月,邓亚萍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乒乓球的历史及发展》,论文是用英文写的,答辩也用英文。她的成绩相当出色,使原本为她的英文水平担心的老师很是惊奇。同年9月,邓亚萍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
2002年12月12日,邓亚萍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邓亚萍竟不合逻辑的把自己从一个运动员变成一个令全世界青年人羡慕的剑桥大学博士。
在人生过程中,邓亚萍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角色转换。从一个普通女子运动员到一个战绩卓著的世界冠军,从一名世界冠军到一个出色的体育研究专家,从一名体育研究专家再到一个优秀的社会体育活动家。这些人生的跨度,对于运动员而言都是难以达到的目标。在这样一场较量中,邓亚萍没有优势,她只有自己的雄心,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气概。
邓亚萍的成功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必须自己创造机会。如果等待那把我们送往彼岸的海浪,往往是海浪永远不会来。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正如英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言:“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我们不应该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而是要主动去创造机会。
学会主动出击
机会让人赢得主动,主动让人赢得机会。成功的法则
就是要主动出击,主动或被动,常常是人生的分水岭。
著名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不主动的人决不会成大器。”在所有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前位,它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做人要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
积极主动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总有选择的权利,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发展。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收获机遇就要主动地去找这个守门人。一定要学会主动出击,你才能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上学之前,教给宝贝女儿一项诀窍,足以令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无往不利。
这位心理学家开车送女儿到小学门口,在女儿临下车之前,告诉她在学校里要多举手,尤其在想上厕所时,更是特别重要。
小女孩真的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内急时记得举手,教师发问时,她也总是第一位举手的学生。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日复一日,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而因为累积了许多这种不为人所注意的优点,竟然令这位小女孩在学习的进度上、自我肯定的表现上,甚至于许多其他方面的成长上,都大大超越其他的同学。
那位深具智慧的父亲所教给女儿的举手观念,正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态度。积极和主动是对立的,积极力量削减一分,相对地,消极的力量便增强一分。此消彼长,再假以时日,真不敢想像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主动就是进攻,消极就是退却。一切自卑、畏缩不前和犹豫不决的行为,都只能导致人格的萎缩和做人处世的失败。积极主动才会有机会,甚至化危机为机遇。
继东汉之后的群雄纷争中,刘备能后来居上,能在三国鼎立中称雄巴蜀,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主谋的主动进攻,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理谋略上的。
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曹操占襄阳、破荆州,80万大军顺江东下。刘备势单力薄,危在旦夕。此际,诸葛亮当机立断,主动请求出使东吴,他说:“事情紧急呀,请您让我去东吴一趟。”这是刘备转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