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周二。
上午,季宇宁他们研究生班上的是大课,由杨周翰老师给他们讲授欧洲文学史。
季宇宁对研究生课程的大课,从来都是不缺席的。
上完课,在俄文楼的门口,季宇宁又碰到熟人了。
“小林姐,你怎么来了。”
小林姐是巴老爷子的女儿。30岁出头。长得很清秀。
季宇宁是去年去沪上拜访巴老爷子的时候,见到小林姐的,这算是认识了。
她还有一个弟弟。这姐弟俩,后来都继承了他父亲的文学的道路,一个是编辑兼作家,一个就纯是作家。
“季宇宁,我现在是《收获》杂志的编辑,《收获》杂志马上要复刊了,7月份批准的。
我这次是来京组稿,特地来找你约稿的。
上个月月初就给你打过电话,你正好是在外地拍戏没回来。”
这是《收获》杂志第二次复刊。
1978年7月,《收获》开始筹备第二次复刊。
这本杂志是50年代诞生在沪上。
从一创刊开始,杂志的主编一直是巴老爷子。
这是一份唯一可以和《人民文学》杂志相媲美的全国性的文学类期刊。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是国内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曾经有一位着名作家称《收获》杂志为华夏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和《人民文学》杂志的月刊不同,《收获》杂志是双月刊。每年出6期,另外每年还要出两期长篇小说专刊,分上下半年各出一期。所以《收获》杂志每年是一共出8期。
前世这份杂志是在1979年1月第2次复刊。
1979年第1期《收获》的复刊号上,刊发了周而复的长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陈白尘的电影剧本《大风歌》,彭宁、何孔、周宋戈的电影剧本《瞬间》,刘心武的短篇《等待决定》,郭小川的诗歌遗作《严厉的爱》,茅盾和荒煤的评论,巴金、沙汀的创作回忆录,还有老舍的遗作《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等。
这一期杂志大约45万字,其中那篇长篇小说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
“小林姐,我现在写的几篇小说,有长篇有中篇,还有短篇,都是最终的结尾还想要再修改。我估计可能赶不上你们组稿这一期了。
不过有一个电影剧本已经成型了。
这是写那些年发生的一个故事。是发生在一条长江客轮上的故事。
剧本的名字叫《巴山夜雨》。
小林姐,如果你们杂志不便刊登在这一期,那我准备刊登在明年1月份北影厂他们主办的那一期《电影创作》杂志的创刊号上。”
“行,嗯,我们组稿现在已经有了两个电影剧本,不过其中一个电影剧本的内容,大家还是有很大争议。
你先把剧本给我看看,不行就换成你这个剧本。”
喜欢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