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惠姑由于在宫中为皇帝医病之后,在返回的路上受了巨犬惊吓,以至于她与夏侯玄那尚未出世的孩子胎死腹中。惠姑服下了催产婴儿的汤药,经过太医署的救治调养之后,又休息了数月,身体这才终于渐渐恢复如初了。
而听闻了好友尚未出世的孩儿夭折腹中,诸葛诞、李丰、曹爽曹羲众兄弟、妹夫和逌与夏侯羽夫妇二人、于桓、荀粲、傅嘏、卫烈等一干亲友,以及夏侯献、夏侯奉两个堂兄弟,都陆陆续续来昌陵侯府探望安慰了夏侯玄夫妇与太夫人曹玦。
毋丘俭数月前已升任了荆州刺史一职,赶赴了襄阳与荆豫都督夏侯儒一同镇守治理荆州去了,因此他虽闻知了讯息,但却难以亲身前来。
年仅四岁但却已然聪颖异常的齐王曹芳,请示过天子之后,在内侍的带领之下,伴同长平侯曹肇,也于夏侯玄府上来了一趟。
除此之外,新与夏侯玄结交的邓飏邓玄茂,也专程携带了礼物来访。众多亲友之中,就连一向与夏侯玄交情冷淡的定陵侯钟毓与钟会兄弟二人,也都闻讯而来了。司马师与夏侯玄之间的恩怨与心结已然根深蒂固,因此早已续娶了吴质次女、吴应之妹吴青的他,并没有前来慰问。司马昭思虑再三,还是选择来探望一番,毕竟夏侯玄与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怨,而自己平日里也一直对夏侯玄颇为尊敬,因此他带上了兄长与亡嫂的大女儿忆容,也来府中过了一趟。
诸多亲友之中,除了司马师外,唯独当年与夏侯玄关系不错,但如今却因东乡公主曹绫而反目成仇的高珣并没有前来。
见妻子一日日的康复了起来,夏侯玄以及母亲曹玦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而原本还神情郁郁的太夫人曹玦,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司马忆容后,心情稍微好了些,但她转念又想起了自己苦命的女儿夏侯徽,因此心中又平添了几分苦楚。
这一日,夏侯玄府上又来了几位吊唁的朋友。
牵招即将薨逝在雁门太守任上之前,他便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牵嘉与牵弘来到了洛阳,进入了夏侯玄麾下的羽林营中。
牵嘉乃是牵招嫡长子,继承了牵招关内侯的爵位,其人文才优于武略,牵弘其人则有其父之风,一向果决勇猛,且将略优长,此二人来到羽林营之后,与武艺过人的于桓、文武皆全的和逌四人,一同被称为了夏侯玄麾下的“羽林四杰”。
不仅如此,军中还流传着一个短歌:“于和二牵,羽林四杰”。而夏侯玄的羽林营,有了这些能人奇士的帮扶,在诸如曹爽的武卫营、曹肇的屯骑营、秦朗的骁骑营、卞琳的步兵营、夏侯献的中坚营等诸多以骁勇善战着称的禁军营之中,渐渐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今日来昌陵府上的,便有牵嘉牵弘兄弟二人。
除此之外,一向与夏侯玄交好,与傅嘏、袁侃齐名,一同被称之为“许傅崔袁”的许允、崔赞二人,还有司徒陈矫的两个儿子陈本、陈骞,也一同来到了府内。
夏侯玄立即便命下人准备好茶水点心,设好了座位。不多时,夏侯玄与于桓、和逌、牵嘉牵弘兄弟,还有许允、崔赞、陈本陈骞兄弟主宾共八人,都各自落座了。
觉得自己已然恢复元气的惠姑见众多朋友来访,坚持要亲自下厨款待,但在夏侯玄与曹玦的极力劝阻之下,惠姑终于消停了下来。
【注一:文中“于和二牵、许傅崔袁”的说法,乃是笔者自己所虚构臆测。】
众人之中,于桓、许允、和逌、崔赞、陈本几人与夏侯玄关系最是密切,牵氏兄弟虽是故人之子,但与夏侯玄交集暂时不多,陈骞为人老谋深算,远不如其兄长陈本淳朴善良,因此也与夏侯玄只是面子上的朋友而已。
众人来此,主要目的便是与夏侯玄叙旧长谈,以冲淡夏侯玄的亡子之痛,因此正堂之内,此刻谈笑声不断。
夏侯玄至今还记得,自己与妹夫和逌、以及崔赞、许允几人相识,还是在文皇帝一朝,黄初年间、当今陛下监国的时候。
那个时候,自己与众人还只不过都是束发成童的少年人而已。
那一日,闻知洛阳城内出了奸细,自己立即便安排下了十面埋伏,等着那细作落网,而自己和荀奉倩则在青青苑内纵酒长谈了一夜。而彼时还在担任卫尉郎中的许允、崔赞二人,以及暂时替父统辖光禄勋郎中的和逌,就这样配合着夏侯玄,完成了捕捉细作的任务。
几个少年便就这样结识了。
崔赞与许允,不仅是同郡的老乡,而且还在冀州的月旦评上一同成名,后来也是一同被召入了军中进行磨练,因此二人的交情,最是身后。
如今二人离开了军中,崔赞成为了尚书郎,而许允则成为了主管选举的尚书选曹郎,夏侯玄心中粗略一算,自己的好友中,倒也是此二人前程最为光明。
今日众人虽未饮酒,但夏侯玄心中此刻却有些恍恍惚惚,他又想起了当年刚刚加冠的自己。他不禁在心中长叹了一声,自己曾因这强硬的性子,得罪了天子内弟、散骑常侍毛曾,虽留下了个“蒹葭倚玉树”的美名,但却也造成了数年来自己散居闲职的后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夏侯玄此刻,又想起了当年因为自己的耿直而得罪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旁人,正是好友陈本的弟弟,一向以谋略着称的司徒陈娇次子陈骞。
自己家与陈家也算是世交,而自己一向也与陈本交好。那一日,自己前去拜见陈本的母亲,与陈本一同饮酒欢宴之时,陈骞恰好回了家。
微醺的自己胸中意气翻滚,他想起这个陈骞最喜欢耍阴谋诡计,因此倏地一下便起了身,还大笑道:
“同气之人、同心之事,可得同堂共聚,不可得而杂者,吾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