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稻盛和夫心法金句 > 第1章 以心为本的经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第4页)

第1章 以心为本的经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第4页)

一位为人曾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巴甫洛甫也告诫人们:“决不要陷入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谦虚,是人性的美德,也是驯服人、驾驭人的要领。

聪明的人将做领导与做人联系起来,以平常心去做,领导地位才能长久;以虚荣心去做,不但地位保不住,恐怕家也不能兴旺。所以曾国藩就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做人居家乃是长久之事。”做领导与持家一样,需苦心经营,保持常人本色。这样,虽一旦失去领导地位,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领导地位之热闹,没有平常之心,则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便觉气象萧索。所以,不论是做领导还是做人,凡事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计。

7.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在工作中,各员工、各部门之间,都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员工自身素质存在缺陷,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出现失误,可能是各部门之间出现的交换、协调、沟通得不及时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在利益处理上出现了不公正的情况,等等。出现问题非常正常,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问题。倘若没有将这些矛盾处理好,会给员工、各部门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会破坏了企业的凝聚力,对公司的发展大大不利。

在京瓷公司,各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都会经常出现一些争执,双方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于是,多数时候他们都会争执到稻盛和夫那里,由他来作最终的裁决。于是,稻盛和夫在倾听双方述说的理由以后,所作出的结论都能够使大家信服,好像之前的争论从来没有发生过,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

问题得到了解决,并非是由于最高裁决者说话没人敢反驳。而是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稻盛和夫从第三者的立场出发,冷静地看待这件事情,并且进行缜密地分析,发现其实引起纠纷的原因是非常简单的,因此稻盛和夫能敏锐地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一个伟大的管理者都会拥有一种力量,就是做正义之事的勇气。在这种力量的领导下,所有部下都会对这个管理者产生依赖感。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拥有这种力量,因为部下对管理者的弱点相当敏感,而且很容易察觉出来,如果管理者不公正或怯懦,就无法让大家信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十分微妙的,尤其是在有利害冲突的同事之间,如果双方都盛气凌人,就很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纷争。

作为管理者,如何调解下属之间的纠纷,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公事之争变成私人恩怨,恐怕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形成难以解开的疙瘩。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使有人向你发一支明箭,也足以让你头痛不已。如果对下属间的矛盾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使下属对你心存怨恨,这也就等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比如某个下属一向表现平平,你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可就是这位下属,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告你的状,表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责你工作分配不均。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你平时对下属间的矛盾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

作为管理者,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处理,有些还是相当棘手的事情,这其中除了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属闹情绪、同事间关系不和等,都需要你去调解。

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享受公正的待遇成为人们追求并维护的权利。在一个公司和团队里同样如此。这就要求管理者胸怀一颗公正之心,处事公正,这样才会赢得员工的爱戴和信赖,也因而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就十分明白公正对于员工的意义,他们在人事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让他的员工放手去干,在员工中创造一种公正的竞争氛围。公司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对待员工非常严格,但非常公正,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塑造了后来摩托罗拉在人事上和对待竞争对手时,有一个独特公正的风格。

早在创业初期,员工们都没有正式的岗位,不过是一些爱好无线电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时,有个叫利尔的工程师加入了摩托罗拉。他在大学学过无线电工程,这使得那些老员工产生了危机感,他们不时为难利尔,故意出各种难题刁难他,更出格的是,当高尔文外出办事时,一个工头故意找了个借口,把利尔开除了。

高尔文回来后得知了此事,把那个工头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又马上找到利尔,重新高薪聘请他。后来,利尔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高尔文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价值。在公司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摩托罗拉公司干活的人很多是一些有个性的人,当他们发生争执时,都吵得非常厉害。但高尔文作为老板,以他恰当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艰难工作时,能够团结一致,顺利进行。

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无论是奖惩,还是人事安排,都不能背离一碗水端平的准则。尤其是当自己涉入其中时,处理起来更要公正。不然,只去处理别人,而把自己置身事外,就失去公信力和说服力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的员工,还是高级主管,管理者都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处事公正是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之一,不要被手中的权力冲昏头脑,而去做有失公正的事情,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管理者自己,这都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胸怀一颗公正之心,处事公正,才会赢得员工的爱戴和信赖,也因而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处事公正是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之一。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无论是奖惩,还是人事安排,都不能背离一碗水端平的准则。尤其是当自己涉入其中时,处理起来更要公正。不然,只去处理别人,而把自己置身事外,就失去公信力和说服力了。如果被手中的权力冲昏头脑,而去做有失公正的事情,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管理者自己,都百害而无一利。

8.以德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经营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治理,都应该本着一个“德”字。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川胜平太教授曾设想出“富国有德”的国家发展模式,稻盛和夫有感于川胜平太教授“立国不凭富而因德”的这个思想,他认为,这个思想可让日本在诸国中立足并强大,不是通过武力或经济实力,而是以“德”的行为获得他国的信任和尊重。所以稻盛和夫也提出,应该把“德”作为日本国策的基础。他主张日本的目标既不应是经济大国也不应是军事大国,而应是以“德”重建国家;既不应是擅长打小算盘的国家,也不应是忙于炫耀军事力量的国家,而应是以人类崇高精神之“德”作为国家理念,并与世界接轨的国家。

这是稻盛和夫的“治国安邦,德为根本”的想法。德,即道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从事教育,自古就讲求师德;作为医治苍生的医生,也必须遵循医德。其实,从事任何行业都应讲求“行业道德”,归到本质而言,做人与做事皆应以“德”为本。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回归到经营中就应该依循“商德”。稻盛和夫也将“德”看作是经营之本。他引用古语“德胜才者,君子也。才胜德者,小人也”来表达自己对德的认知。

这是稻盛和夫强调“德”在经营中极为重要的思想的体现。在经营中,稻盛和夫一直坚持遵循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作为自己判断的基准,这种始终贯彻“德治”的行为,体现的正是稻盛和夫开展事业的目的与方向。

联想集团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今天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这其中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是分不开的。

联想内部有一条纪律,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项纪律是很严肃的,不然会没法开。然而,这条纪律制定后,第一个被罚的人却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这位领导很没面子,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更是汗流浃背。

当时,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纪律如山,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被困在了电梯里,他“咚咚”直敲门,叫别人去给他请假,最后因为没找到人还是被罚了站。

就做人而言,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l是有效数字,带一个0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许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0,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在联想的“天条”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即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公司来,因为他怕企业管理者的子女们进了公司,互相再一结婚,互相联起手来,将来想管也管不了,一个企业被裙带关系所笼罩了,注定要出问题。

正是柳传志的这种“德”治,联想的其他管理者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准则,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在稻盛和夫看来,具有高尚品德的经营者,能够得到企业员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尊敬,所以“以德为本”的理念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是企业持续繁荣的有效方针。稻盛和夫曾说过:“以德为本的经营,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求领导者在企业内树立明确的判断基准。”他认为,这个判断基准可以概括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么一句话。

“正确”经营就是“以德为本”,在取得长远发展的大企业中,这也被用来作为经营的核心理念。说起自己尤为敬重的经营者,稻盛和夫一直很推崇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及创立“本田科研工业”的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认为这两位企业家就是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来经营企业的,并在这种“德”行中获得了成功。

稻盛和夫认为,以德为本可以创建“和谐企业”,而依靠权力来压制别人或者依靠金钱来刺激员工,这类方法显然无法建设“和谐企业”。这样的经营,即使能够获得一时的成功,但终将招致员工的抵制,露出破绽。企业经营必须把永续繁荣作为目标,只有“以德为本”的经营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另外,这种”以德为本”的理念,不仅在组织内部适用.在与客户商谈交涉的时候也很有必要。比起玩弄手段、抓住对方弱点讨价还价、以势压人等办法,以“德”也就是以“仁、义、礼”为基础,用合理的、人性化的方法进行协商交涉,成效将更为显著:

稻盛和夫用孙中山先生访问日本时说过的“王道”与“霸道”来喻指经营企业的两种方法。孙中山这样对日本人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是科学的文明,而今演变为武力文明来压迫亚洲。这种做法,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霸道’文化。我们东亚有比霸道文化优越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的本质是道德、仁义。”

这其中的“霸道”指的是经营中的不当策略,包括自私的“利己经营”,而“王道”即是指经营中的“以德为本”的经营理念。这表明经营在于经营者本身,只有经营者自己成为一个“有德之人”,那么企业的管理才能依德而治。所以,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经营成败决定于领导者本身。经营者本身品格的高低将决定企业发展水平的长远与否,当企业经营者以德为本进行企业的经营时,就是和谐企业建立的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