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8你永远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打造第一印象
在第一次与人交往时,往往从这个人映入人们眼帘的那一刻起,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已形成了。而在日后的交往中,人们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第一印象很重要,在人们的心中持续的时间也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整个事物产生的作用都要强过好多倍。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第一印象,说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因此,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和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第一印象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可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成功的开始。人们对你形成的某种第一印象,通常难以改变。而且,人们还会寻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因此,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的人,通常是不讨人喜欢的人,而第一次交往就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
詹姆斯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任高级精算师,受一家保险公司之邀,前去商谈一些可能合作的培训项目。詹姆斯提岀与地方的保险经理们见个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的保险业市场。
詹姆斯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在某保险经理人的会客室,詹姆斯见到了几个重要的负责人。
詹姆斯是一个典型的处女座男人,他非常注重细节和卫生,而那天会见的人,却着实给詹姆斯留下了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他说:“那个主要负责人热情地坐在我身边,专注地介绍着保险业的前景,而我的视线却无法离开他的鼻子,我根本没有听进去任何内容,我的思维全被那‘红杏出墙’的鼻子占领了!只要一看他的脸,我就产生强烈的欲望一要替他剪掉那扰乱我思维的鼻毛。我试图忘却他的鼻毛,把目光和注意力移到他头以下的部位,却又看到他肩上落着白花花的一层头屑,我忍不住要作呕。为了礼貌,我只好又把目光放在他脸上。整个上午,我的大脑中只有两个画面--黑鼻毛、白头屑。待到中午吃饭时,我生怕自己被安排在他身边,借口讨论技术坐在另一个负责人身边。”
如此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给客户留下的印象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凭着这样的印象,即使生意谈妥了,你还指望会有下次吗?
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烙印,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乐于跟你进行第二次交往i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际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往往很难挽回。因此,在与人的初次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卡耐基说过:“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登堂入室的门票。”不可否认,给他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在他人心目中受欢迎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亚瑟的有关第一印象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会面之初所获得的对他人的印象,往往与以后所得到的印象相一致。那么,怎样才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决定第一印象的几大因素包括:容貌、语言、态度、穿着和身体语言。衣着得体、面带微笑、多听少说、多进行眼神交流,以及轻松的谈话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要争取在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显示出最有光彩的自己。
如果你的电话老是不响,就该打出去
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远隔天涯,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近若比邻。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沟通活动中,借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电话。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如果朋友之间经常通电话,也能联络感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打电话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总是别人给你打电话,而你不主动打给别人,时间长了,别人就不愿意给你打电话了,许多原本牢靠的人脉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墨菲定律提醒我们,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电话很少响,一定要主动起来,即使再忙,也别忘了多沟通感情。
我有一个朋友,她刚去美国没多久,打电话向我详细叙述了她在那里的生活情况。她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难得去看看朋友,可能是因为她初到美国,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她每周工作五天,周六周日都去了郊外,这是一种美国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
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她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那里的交通实在太拥挤了。但她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她唯一可以列入应酬朋友的方法,她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有起事情来,朋友会立刻聚在一起的,哪怕是很棘手的问题,在美国的朋友也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她。
看了上面的叙述,给人最大的感想是,她懂得无事之时打电话找朋友,当有事发生时,朋友马上就来帮忙。所以,朋友之情重在联系,如果平时不联系,时间会冲淡一切,很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即使关系再好的朋友也-样。
其实,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长时间不联系,感情的交流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再好的感情也需要不断地经营维护,只有平时与朋友多联系,才能巩固并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马飞海与赵虎曾经是高中同学,两人的家离学校较远,同住一个宿舍,关系一直较好。不过高中毕业后,赵虎父母离异,他因此变得内向孤僻起来,也不再爱主动联系同学和朋友。
渐渐地,原先学校和宿舍里的朋友都与他自然而然断绝了联系,唯独马飞海始终把赵虎当成要好的朋友看待,平时总是主动联系赵虎,发一些祝福和问候的小短信,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寒暄几句。节假日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马飞海会邀请赵虎一同出去聚餐,双方的友情就这样一直保持下去。
赵虎也经常会打电话给马飞海,诉说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马飞海更乐于成为倾听者,分享朋友生活中的快乐与辛酸。每个月两个人有事没事总要电话联系几次,即便后来马飞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整天忙于事业,他依然不忘联系朋友。十几年下来,两人的联系从未断绝,友谊也日益加深。
2016年,马飞海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倒闭的危险,赵虎知道这个事情后,马上取岀自己40多万的积蓄,将其交给马飞海,并积极四处奔走,动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努力帮助朋友筹款。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努力,赵虎最终帮马飞海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公司的资金顺利周转下去。马飞海对于赵虎的帮助十分感激,而赵虎这时淡淡一笑,打开手机相册给马飞海看,原来这里存放着十几年来两人的合影。
可见,朋友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朋友关系的维系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在与朋友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联系,那关系之好无从谈
起。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疏忽了和朋友的联系,总觉得反正是朋友,应该会理解的。事实上,等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朋友因为缺少联系关系都变得淡漠了。
俗活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与人保持联系是人际交往的必要环节,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桥梁。千万不要让你和朋友失去联系,也不要让你的通讯录落上尘土,要时刻记得,朋友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好帮手。所以不要让良好的关系渐行渐远,没事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还是必要的。
不要与傻瓜争论,别人可能分不清
谁是傻J1X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但如果你在争辩中碰到一个傻子或无知的人,又怎么能用辩论换来胜利呢?
通常,一个人和傻子争论,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他赢了傻子:比傻子还傻;二是傻子把他赢了:连傻子都不如;
三是和傻子打平了:跟傻子一样。所以说,不要同傻子争论,否则让人分不清谁是傻子。
有一次,孔子遇到了两个樵夫正在争论一件事。孔子上前倾听,两个樵夫都争先恐后地向孔子诉说事情的原委,他们在争论三乘以八是二十四还是二十三。一个樵夫说二十四,-个偏偏说是二十三。孔子听后,笑着对说二十四的人说:“你错了,他是对的。”说二十三的人笑呵呵地走了。剩下的樵夫不服气地对孔子说:“你是怎么回事?明明应该是二十四,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你怎么说他是正确的呢?”孔子笑着说:“既然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他却不知道,岂不是他连小孩子都不如,你和他争论有意思吗?说你错了,对你又会有什么损失呢?你和他争论下去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看来,不论对方是聪明还是愚笨,你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人的想法。即使你在争论中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也是徒劳的。所以,何必和无知的人一般见识,不去争论并不能说明你的无知,相反,能反衬出急于争论者的贫乏和无知。
互恵原则:礼尚往来的社交智慧
跷跷板是一种娱乐的器械,两个人分别坐在长板的两端,甲方用力压下,乙方便会翘起来;然后,换乙方向下压,甲方翘起来。如此,两个人便能很高兴地玩乐。但如果两个人都不肯向下压的话,那么游戏则只能停止。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错,如此整个过程才好玩,才会快乐。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帮助你。
-位大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从-群素不相识的人名中,随机挑选出一些人来,给他们寄去圣诞卡片。他估计可能会有一些回音。但随后发生的一切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人回赠的节日卡片如雪花似的寄了回来。大部分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想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