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为人处世要懂点心理学吗 > 第三章 洞悉人心把握交际分寸与尺度(第2页)

第三章 洞悉人心把握交际分寸与尺度(第2页)

(7)在名片上附加自己家里的住址和电话的人,这样的人大多是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的,否则他不会把自己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印在名片上。这样,如果他不在办公室,对方一定会找到家里来,把事情解决。而与此相反的,恰恰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工作上的麻烦,而拒绝告诉他人自家的地址和电话。

(8)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见人就递名片的人,他们大多有十分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喜欢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当显眼的位置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见人就发名片,正是他们这一性格的淋漓尽致的表露,他们把自己的名片很大程度上是当成了宣传单在使用。这一类型的人多有勃勃的野心,但他们很少轻易表露自己的这种心思,所以在一言一行上都显得小心翼翼,但若是细心观察,还是能够把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的。

(9)名片的质地、形状和色泽都显得相当另类的人,这一类型的人表现欲望也是相当强的,而且喜欢卖弄。他们多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自己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人大多头脑灵活,有不错的口才,但他们习惯于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所以除了自己的东西以外,对其他任何事物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是非善恶往往分得很清楚,并且表现出的态度也会十分鲜明,所以他们会经常招惹一些麻烦。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们缺乏足够的协调性,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

(10)经常若无其事地掏出一大堆别人的名片的人,他们掏名片的目的不用任何说明就非常清楚了,这是他们夸耀和显摆自己的一种方式,希望他人能够对自己另眼相看。这一类型的人自我意识多比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他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比较强,具有不错的口才和充沛的精力,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学会读名片,你便会在与别人没有深交以前,就会对他做出初步的了解。

心理学的诡计

交换名片,是彼此传达身份的一种手段。人们在评价对方时,很易受对方的工作、职位或学历等所左右,由于这种心理的投射作用,也喜欢在名片上印自己喜欢的、认为别人会对他另眼相看的各式头衔。

3.立体透视,识人于全

人的潜意识中隐藏着感情、需要、性格、想法、长处、缺点等许多东西,这许多部分构成了人的整体。反过来说,人的整体如同一个立体事物一样,是多面的。每个部分就构成了一个人的面,通过面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本质属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面都和这个人的本质属性相一致,人的本质属性是由大多数的面决定的,如果把人的个别面当成大多数的面,把部分当成整体,就会犯“盲目摸象”的错误。

“盲人摸象”尽人皆知。它讲的是:几位盲人摸象,摸到脚的盲人就说像似桶一样的东西;摸到尾巴的盲人说似扫帚一样;摸到肚子的盲人说如鼓一样;摸到耳朵的说如笊篱;摸到牙的说像似角一样;摸到鼻子的说像条粗绳索。盲人由于视觉的障碍,看不见大象的立体画面,每人只摸到象的一部分,却把它当做整体,这个故事给所有知人识人者如何去全面认识他人有很深刻的启示。

例如把偶然犯错误的同志看成是“屡教不改”,把偶做一两件好事的人当成先进人物。这样的后果必定造成知人识人的失误。要避免“盲人摸象”的错误,就必须借助于“立体透视法”来知人识人。所谓“立体透视法”,就是对对象做全面性的综合考察透视,反映这个对象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部分事物所构成的立体画面。

我们遇到某些常见的现象后,不要只用一种思维,只停留在常规的疑问上,而是要多方位地去探究问题。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想,为什么苹果往地下掉,而不往天上去呢?他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了地球的吸引力。知人识人者在认识他人时也是一样,既要善于从正面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要善于从相反角度去思考问题,既要从历史角度看待他人,更要从现实角度衡量他人;既要考察他人的个体素质,也要考察他人在群体和组织中的行为表现;既要从品德角度、才干角度、行为角度去考察人,也要从气质角度、喜好角度去衡量人。这样才能判断和识别其真实能力。

“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话,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人。

管仲,名夷吾,东周时期齐国人。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最初,他怀才不遇,只好与鲍叔合伙做买卖。赚了,他常常多拿一倍。不少人认为他太贪,议论纷纷。后来,管仲一连三次当小官,又都三次被免职。好多人笑他无能,鲍叔又为之辩解:管仲是治天下之奇才,曲高和寡,这只能怪其上司太笨拙,不会用他!管仲知悉后,无限感慨,便与鲍叔结为生死之交。

数年后,管仲、鲍叔分别做了齐国国王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各为其主,尽心尽力,国王死后,两公子为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管仲为保公子纠上台执政,箭射小白,小白险些丧命。但不久还是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而管仲陪着公子纠流亡鲁国。鲁国为了鲁齐关系,杀了纠,并把管仲押送齐国。时受重用的鲍叔闻知,亲自迎接囚车,释放管仲,并把他安排到自己家中去住。又面谏桓公饶恕管仲且委以重任。桓公这时才知道,管仲的确是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拜管仲为相,尊其号曰仲父,并且规定:不许犯夷吾之名;不问贵贱,皆称其字“仲”。齐桓公之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却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却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用常规、片面的观点识人,会把活人看成“死人”。只有多角度、全方位识人,才能真正做到识人于全。

心理学的诡计

人的潜意识中隐藏着感情、需要、性格、想法、长处、缺点等许多东西,这许多部分构成了人的整体。反过来说,人的整体如同一个立体事物一样,是多面的。每个部分就构成了一个人的面,通过面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本质属性。

4.一个人的朋友圈反映他的人缘关系

有一句名言是:人总是利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去左右别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一个人朋友的行动和态度就是他的“影子”。因此,从一个人的朋友的身上,可以寻找到其本人的一些人格特点。

一天,有一个人来找伯乐,说他的朋友给他带来几匹马,他想让伯乐给他相一相。伯乐头也不回,问他:“马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门外!”

“好了,把它放到我的马棚里去吧,我过一会儿再去看!”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来叫伯乐去看马,伯乐说:“跟我的黑马在一块的是好马,跟我的白马在一块的是劣马,你自己到我的马棚里去看吧!”

那人用这种办法果然挑出了好马。

最后,伯乐告诉他说:“相马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喜欢与什么样的马在一起,看人其实也一样。”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他就接近于什么样的人。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就是交朋友,知道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一般就可以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留下丁大量关于友谊的高论。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点就不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提法为川门所熟悉。西方学者西塞罗、蒙田、培根、爱默生等也有不少关于交友的高论。到了当代中国,朋友更是“兴旺”,什么文友、商友、学友、棋友……派生出这么多的友,恐怕也是现代社会强调分工的烙印。年轻朋友则更喜欢创新,觉得“哥们”不定期不够味,于是再加上个“铁”,似乎表明现代人之间的友谊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下层的个性,必须客观地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品质及其身处的环境,再做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处事。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友谊内涵十分丰富,而友谊也常受到利用而被玷污,友谊的误区比比皆是。不过,我们还是坚信:“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惟一的光亮。”(罗曼·罗兰)人生活于社会,不仅要和睦相处,还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一般地,看待一个人的朋友圈,能够反映其人缘关系,能够反映其生活状况。一个用心交友的人,他能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使生活变得更为充实、更加美好。

但知人识人者还必须知道多交必滥的说法,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因为“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味地以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观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在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以广泛结朋友为荣,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严格地说,这不是在交友,只不过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交际行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相帮助,使生活增加乐趣,让友谊为你的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个重要问题。“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宾。有一天,文侯向他请教:“先生曾经教寡人‘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要选拔宰相,魏成、翟璜这两人,您认为如何?”

李克拒绝回答,他说:“这种人事问题,文侯您应该自己决定,第三者实在没有置喙的余地。”

可是文侯相当迷惑,无法下决定,于是诚恳地再三向李克请教。他举出五种洞察人物的观点,即:一居,视其所亲;二富,视其所典;三达,视其所举;四穷,视其所不为:五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克所讲的第一点就是看其交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