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的社交活动中,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纷繁复杂的,不管是想要得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还是要团结好自己的同事,共同进步,或者作为领导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打造高效的团队,都需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只有懂得心理学,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魅力,处理好自己与领导、下属、同事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在职场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开心而快乐地工作。
1.一眼把领导心思看透
民谚道:“一个目光表达了1000多句话。”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常见的瞳孔语言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时,瞳孔缩小,还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睁大眼睛则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
目光中除了能看出上级与下级,权力与依赖的关系外,还能揭示出更多的东西。
上司说话时,不看着你,这是个坏迹象,他想用不重视来惩罚你,说明他不想评价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某广告公司品牌策划人员黄瑞就碰到这样的事:
去年底,由于业务量大,职员们的工作相当紧张。黄瑞也投入到了这场紧张的战斗中去了。一天清晨,老总突然召集大家开会。办公室里,老总对每一个进门的职员都点头示意。唯独当黄瑞进门时,老总却将头扭了过去。黄瑞立即暗叫不妙,心想老总对我有成见了。会议上,老总提出了一两个问题后,就保持沉默,弄得大家都紧张兮兮的。直到半个小时后,老总才将目光尖锐地扫在黄瑞脸上。“我对黄瑞提出严厉批评,你知道吗?你昨天的品牌策划书竟连人家公司的名字都给写错了,今天对方发传真过来了,说对我们的能力表示怀疑。”
从黄瑞的故事中不难看出,领导不看你时,确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上司从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还意味着自负;上司久久不眨眼盯着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况;上司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甚至准备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上司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上司只偶尔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相遇后即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表明这位上司对你缺乏信心。
上司的意图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须下功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揣摩上司的心理,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甚至还能抢先一步,将上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把个上司乐得美滋滋的。自然,上司的回报也总是沉甸甸的。
对于有意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来说,总是思贤若渴,惜才如金地对有培养前途,富有创意的职员总是关爱有加,倍加赞赏。因为这样的人才难以挖掘,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你遇到这样的“明主”后,你不妨尽量施展你的才华。
比如说,当你有一个新的提高效益的方法,就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向你的上司提出,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如果你的上司说:“各位,我们来研究一下工作流程是否可以改善一下?”严格说来,这样的话,不应该由你的上司来讲,而应该由你说出。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你应该想一下,工作流程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你才是你所做的工作的专才,而你的上司不是,却由他提出了改善计划,想出了改善办法的话,你应该感到羞愧。
你敢说你的工作流程都很完善?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作流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改善的可能。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无所谓,安于现状,不对它进行改善。一个组织没有进步,这点做得不好是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想改善,而你却做到了,你就同他人不一样,上司也会喜欢你,看重你。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应做到知己知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领导运用不同的交往手段,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比如,在和领导相处时,就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和其好恶,对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作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赢得领导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础上,领导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和考查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王刚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领导的好感和赏识。在作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领导为人保守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束,而以循规蹈矩的新形象出现在领导面前。
在初步赢得领导的好感后,王刚就想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领导交往,建立友谊。不料,领导为人孤僻多疑,喜欢独处,对王刚的热情颇不习惯。王刚碰到了几次壁后,就决心改变策略,去顺应领导的性格特点,不再经常围着领导转。
后来,王刚发现领导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乒乓球,于是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领导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领导在一起对阵、切磋球艺。此举果然奏效,在球来球往中领导渐渐放松了心里防卫,与王刚成为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领导水到渠成的了解了王刚身上的优点和才干,在工作中对他予以重用。王刚投其所好,出色的把自己推销给领导,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不仅是一种做官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的做人手段。
相当一部分上司都喜欢以“婆婆”的姿态出现,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并插手去干预,他的一切言行就是命令,这样的上司实际上己到了过分专制的地步。
倘若你的上司是这种类型人物,你一定会时常感到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你必须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上司说出心中的话,尝试以朋友挚诚相待,看看他究竟有什么优虑,或是什么原因总是对下属缺乏信任。你应该相信,你的上司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很多时候也需要人家的肯定,肯定他的人生价值与成就。倘若他对任何一件事都表现出放心不下的态度,你要尽量想办法让他感到安心,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主动向池报告你的工作进展情况,让他对一切明了如镜。
上司的心中往往有些疑虑:下属每天好像都很忙,但又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因而下属一定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让上司放心,不要等事情做完了再讲。有时小小的一点错误,发展到后面就会变得很大,所以最好早早地向上司汇报你的工作进度,一旦有错误,他可以及时地纠正你,避免犯大错误。
作为一个下属,你有多少次主动向上司报告你的工作进度?须知,经常地向上司报告,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进度,让他放心,才能让他继而对你产生好感。对上司来说,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下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可见,上司都是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
因此,下属越早养成这个习惯越好,相信你的上司一定会心情舒畅许多,而对你再也不是那样虎视耽耽,你与上司的合作一定会渐趋于轻松愉快、纯属自然。
无论是哪种行业,哪一个单位的上司,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所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会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正如孙子兵法上所说的那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你对自己的上司的秉性有了充分地了解,这就为你以后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你有必要对自己的上司的品行特征作点必要的总结归纳,从而成为自己与之相处的指南。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人们整天去揣摩领导、上司的意图,围着上司转,处处溜须拍马。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现象太多,人们必须学会:“知上,识下”,尽量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才能避免“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难堪。
心理学的诡计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应做到知己知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领导运用不同的交往手段,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
2.诱发下属的“逞能”欲望
人的情绪往往都有高潮和低潮的时候,这也同样会反映在工作上。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他人的过错都比较容易包容,从而减少了相互间冲突的几率,而情绪差的时候则刚好相反。领导者不可能随时去照顾每一名下属的情绪,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给员工制造一个竞争对手,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引导他们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潜在的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有优势的地位上”,或“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超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努力成长。也就是说,这种欲望是构成人类干劲的基本因素。
这种自我超越的竞争欲望,在有特定的竞争对象时,其意识会特别的鲜明。比如一个学生,在他想得第一名的时候,他就会产生打垮竞争对手的意识,所以他才会更加地努力用功。
只要能够正确地利用这种心理,并设定一个竞争对象,让对方知道这个竞争对象的存在,就一定能成功地激发一个人的干劲。
有一家铸造厂,该厂的老板经营了好几个工厂,但其中有一个工厂的效益并不是太好,从业人员也没有太大的干劲,不是缺席,就是迟到早退,交货总是延误,下属间也经常闹矛盾。该厂的产品质量低劣,消费者抱怨不迭。虽然这个老板已经指责过该厂管理人员,也用过很多办法激发该厂的从业人员的士气,但始终都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有一天,这个老板发现,他交代给现场管理员办的事,一直没有解决,于是他就亲自出马了。这个工厂实行的是昼夜两班轮流制,他在下夜班的时候,拦住了一个工厂的从业人员,并问道:“你们的铸造流程一天可以做几次?”作业员答道:“六次!”老板听完后什么也没说,只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了一个“六”。紧接着,早班的工作人员进入工厂上班,他们在工厂门口看到了用粉笔写在地上的“六”字,随后他们竟然改变了“六”的标准,做七次铸造流程,并在地板上重新写了一个“七”字;到了晚上,夜班的作业人员为了刷新纪录,做了十次铸造流程,而且在地面上写了一个“十”字。过了一个月,这个工厂变成了这个老板所经营的几个工厂之中成绩最好的一个了。
这个老板仅仅用了一支粉笔,就重整了工厂的士气。而下属们为何突然产生了士气呢?这是因为有了竞争对手。作业员做事一向都是拖拖拉拉、无精打采,可是在有了竞争对手之后,便激发了他们的士气。
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进行各种竞赛,如销售竞赛、服务竞赛、技术竞赛等;公开招投标;进行各种职位竞选;用几组人员研究相同的课题,看谁的解决方式最好等等。还有一些“隐形”的竞争,如定期公布下属工作成绩,定期评选先进分子等。你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推出新的竞争方法。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要想把竞争机制真正在组织中建立起来,都必须先解决下面三个问题,也就是建立竞争机制的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