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领导的错误不明显或不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现,不妨“装聋作哑”。如果领导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领导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发现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领导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来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如果领导的错误很大而下属无动于衷,事后领导就可能迁怒于下属。
(2)不冲撞领导的喜好和忌讳。
喜好和忌讳是多年养成的心理和习惯,有些人就不尊重领导的这些方面。某单位一位处长常躲在厕所抽烟,经了解得知,这位处长手下有四个女下属,她们一致反对处长在办公室抽烟,结果无处藏身,只好躲到厕所里过把烟瘾。他的心里当然不舒服,不到一年,四个女下属换走了三个。
(3)该露脸时就露脸。
聪明的下属并不是消极地给领导保留面子,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刻,“露脸”的时刻给领导争面子,给领导锦上添花,多增光彩,取得领导的赏识。
(4)藏匿锋芒。
藏匿锋芒,不让领导感到不如你。多数领导面对下属时都希望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事实却经常与他开玩笑,工作中他会时时发现下属在某些方面有杰出表现,甚至超过自己。为了不伤领导的面子,明智的下属应该尽力收敛锋芒,尽力不刺激领导那固执的自尊。
3.和自己的领导友好相处
俗话说:“熟人好办事。”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同领导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就好似在事业上具备了成功的优势。
对每个人来说,能够和自己的领导友好相处是很重要的。对这一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们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认为,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领导的事,我是他的下属,应该由他来赏识我、器重我,调动我的积极性,我只要尽职工作就行了,不用去操这份心。结果,到头来自己工作干得不少,却“吃力不讨好”,只能慨叹“工作好做,人事难处”了。另一种人认为,与领导搞好关系,是培养庸俗的好感,于是奉承、讨好、拍马溜须,既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也于工作无补,对两者都无益处。
其实,与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有一些体面的、正直的、光明磊落的行为原则。
(1)了解上司,知己知彼。
在与上司交谈或交往之前,如能事先对上司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工作作风有一定的了解,则会有利于减弱与上司交谈时的陌生感。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那么你就不应该在他的队比赛失败后的第二天早晨,就去请示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事先的了解使你对他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也便于你掌握与上司交谈时的分寸。一个精明老练而有见识的领导,很欣赏深刻了解他并能预见他的愿望与心情的下级。
(2)集中精力同领导谈话。
在与领导谈话时,要以听为主。我们往往非常紧张地注意领导话语中对自己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抑贬还是褒扬的种种信息,或忙碌地思考着自己应对的话语,因此,往往没听清领导说的什么意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仅听清上司所谈的一切,而且要听清他所意指的含义。这样,就意味着你能概括他谈话的所有要义,并做出聪慧的应对。
(3)选择话题很重要。
谈话,不管是什么场合,人们总是会围绕相应的话题交谈。但是,善于选择话题,却是一种艺术。一些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在工作场合,在关键时刻,在实现重要目标的过程中,选择令人亲近的话题交谈,是一种永远不会错的谈话艺术。所谓令人亲近的话题,原则上讲,是指能够尽快拉近双方感情距离的一切可谈的内容。这些令人亲近的话题,必须体现对上司的关怀和关心,否则,就不能达到令人亲近的目的。
(4)语气适当,措辞委婉。
在同领导交流时,如果说得过火或过于渲染,涉及领导的尊严与权威,尺度掌握不准,搞得不好就会有嘲讽、犯上之嫌,被领导误以为心怀不满,另有所指。所以一定要注意使自己的口气比较和缓,显示自己的诚恳和尊敬之情。特别是要使领导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做好工作的动机,是为领导设身处地着想,而不是对领导者本人有何不恭的看法。
(5)不要保留自己的主意和设想。
及时向领导提供自己的信息,使他保持不断的信息更新;尽量在会前向他提供所需的事实,以便他与人谈论时引用。无私地向他贡献自己的主意和设想,从长远来说,我们是不会损失什么的。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乐意无私奉献,让别人享用他的成果的人,就能产生出很多有利于这个世界的点子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讲,当领导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时,我们的形象也就好了。
(6)善提建议,善于换位。
通常说来,我们所考虑到的事情,领导早已考虑过了。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方法,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要想与上级相处得好,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到他的目标和压力,如果能把自己摆在上级的地位看问题,做领导的忠实合作者,领导自然而然就会为我们的利益着想。
(7)分清场合,选准时机。
用领导自己的话来批驳他的某些观点,最好是在私下场合中使用,不宜在公开场合或者是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运用。而且要选准时机,看清领导当时情绪和周围环境等。因为在私下里,即便你对领导有所触痛,但如果言之有理,领导也会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而在公开场合,这就会演化为领导的尊严和权威问题,他会为此而战,从而使情绪压过理智,面子高于道理,这对下属无疑是自找麻烦,“好心难得好报”。
(8)领导的生活禁忌碰不得。
在与领导相处时,必须注意事先对对方的生活禁忌有所了解,以免犯禁引起不愉快。可是在不少场合,我们往往很难全面掌握一个人的生活禁忌。
当我们突然面对一个陌生者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在同领导交谈时应注意:一是事先应尽量了解对方的生活禁忌;二是假如对上司生活禁忌把握不住时,应尽量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和口气说话。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突破对方的陌生感时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9)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记住,我们能为领导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一个有能力的领导通常是乐观主义者,他也希望他的下属有相同的素质。积极进取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内在素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姿态。一个富有经验的下属,在他的语言中很少用到“困惑、危机、挫折”一类词,而会把困难的情势看成“挑战”,并设计出迎接挑战的计划。一个人没有比他无力解决自己职务内的问题更浪费领导的时间了。独立地排除你面临的困难,不仅能培养有效工作的能力,开拓有效工作所需要的门路,而且能提高你在领导眼中的价值。
领导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关键人物。面对领导,一定要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尽快了解你。
4.善于运用赞扬的艺术
在与领导相处时,不仅要懂得赞扬的重要性,还要善于运用赞扬的艺术,这样才能与领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禁不住赞美的话语,对于领导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说赞美话的艺术,就能够更好地加深同领导的关系。说话同办事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我们所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容易办砸。所以,必须要学会说赞美领导的话。
汉元帝刘奭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里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美国一家公司总经理冉特曾经说过:“赞扬不会增加消费,但常会增加利润。”当然,他指的是管理企业方面对员工采取的激励手段。无论是什么人,都有一种需要他人赞扬的心理倾向,领导也不例外。事实也正是如此,人不分男女老少,职不分高低贵贱,都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适当的赞扬。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因而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
赞誉之词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称赞上司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称赞领导不恰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落下一个“溜须拍马”的坏印象。称赞一个人,当然是因为他有出色的表现,但每个人在哪一方面出色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有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称赞上司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称赞。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