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中,人是需要交往的,需要与社会融合,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总会让人心生爱怜,她们不仅势单力薄,而且欲诉无人能听,无人能懂的状况也时有发生。真正快乐的女孩拥有三五好友,喝茶逛街,困难时,有人会拉一把,自大时,有人会提醒一下。正所谓:人缘好了,快乐就来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提高女儿的交际能力,让女儿在友谊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会合作的女孩魅力大
整个世界的互通有无,除了让我们大饱眼福之外,还让我们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当今这个年代,要想闭关锁国,着实有点不太可能。先不说国家吧,即便是个人,如果你想与外界断开联系,不与任何人交往,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不怎么会有一句话叫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呢。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一个善于合作的女孩子,往往有一种凝聚力,因为有强有力的外援相帮,万事顺意,做事效率极高,很容易获得成功。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培养合作能力,是父母教育女儿不可或缺的一堂课。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总是被家长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那么多人都为她一个人服务,长期这样娇惯下去,那么她就会形成自私的心理,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她而生的,所有的人都该为她一个人服务。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你在家中是享受这样金贵的待遇,那你的同学、伙伴在家中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享受惯了的。一旦这样的孩子相处在一起,冲突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孩子又不愿意让步,就容易造成彼此之间的不愉快。如果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很容易就让孩子们生活在冲突里,感受不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同时,女孩子大都比较敏感,比较容易猜疑。她们在与人相处时,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出现彼此不理不睬的局面,有时甚至会由于自己心情不好而对对方说出一些过激的语言,这都是由于不善于合作造成的。
周婷从小就是个热心肠的孩子,在学校里,总是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在家里也是,跟同住一个小区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也能够和睦相处。这都是爸妈从小就教育她学会与人合作的结果。平时,爸妈带周婷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引导她要跟别人合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多为别人考虑。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女生林梅,成绩特别棒,班主任老师安排她和班长同桌。一开始班长很愿意,后来见林梅成绩好,又讨老师喜欢,就疏远她,不愿意和她同桌。老师交代她和林梅一起做事情,她也不合作,处处“找茬”。周婷观察到她们这样的情况后,主动提出要和林梅同桌,并且跟林梅配合默契,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完成得非常好。
老师经常在班里表扬周婷的这种与人合作的精神,并且还专门开过一节主题中队会,讨论如何跟别人合作的问题。通过那次教育,班里的孩子基本都能够主动跟别人合作,因为他们明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
合作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合作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每个部分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必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要善于借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很早就流传着“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相信孩子们也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不善于合作的人,就是在做减法,用别人的力量来削减自己的力量。反过来说,合作本来是要做加法。合作,不是简单交换,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力量。善于合作的人,总是能够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在未来社会中,如果不能与人合作,路会越走越窄。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伙伴,与人合作的机会很少,所以家长要通过其他途径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和各种不同特质的人共同做事。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要积极鼓励女孩参加群体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让孩子逐步摆脱“自我中心”。
在做游戏时,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孩子们学会协商与妥协;在游戏活动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因此孩子们还必须学会轮流、推选、等待等,这些技能是与人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父母,不要惧怕孩子之间发生矛盾,而要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须知一个孩子没有“打仗”和吵嘴的经历,就不会了解群体社会的一些正确行为准则。
第二,要教会女孩如何与同伴友好合作。
学会为别人着想是成功合作的基础。爸爸妈妈应教育孩子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称呼招呼她们,不可随意给别人起绰号。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
如果大家都喜欢同一件玩具,可以告诉孩子先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再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这样可以使孩子遇事想到别人,也让孩子感觉到,和同伴一起玩才会玩得愉快。
第三,教给女孩一些合作技巧。
女孩子通常任性、敏感,爱嫉妒,而这些性格缺陷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发展,因此,父母要培养女孩子的合作精神,就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鼓励孩子多与人合作,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培养合作能力。
在与孩子的合作中,教给孩子一些合作的规则与技巧:既不能唯我独尊,只想着自己,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要充分顾及他人的要求和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立场与个性,努力争取同伴的信任和尊重。
家长们都知道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人与人之间,合作最重要,所以,合作是孩子成长中尤为重要的一课。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女儿的合作能力,让女儿的魅力在合作中大放异彩。
闺中密友少不得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男人的友情摆在酒桌上,感情深,一口闷;女人的友情隐在闺房里,亲不亲,闺中人。男人酒后吐真言,女人闺中见性情。酒尽席散,挥一挥手,男人们潇洒地相忘于江湖;走出闺房,泪光点点,女人们彼此收藏起一份牵挂。”
女孩看待朋友的方式显然和男孩不同。女孩注重亲密与和谐,这也是她们相处的根本。要不然怎么会说女孩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呢,最害怕也最受不了孤独,所以你会看到,女孩逛街喜欢有人陪,吃饭喜欢有人陪,就连上厕所最好也不要“孤身一人”。对你信任了,就会像连体婴儿一样相处。绝大多数女孩都会对同性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感情,因为这是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群体,她们能够理解和体会彼此的所有悲喜。
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尤其是闺中密友,如果限制孩子交友,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很紧张,很难与人沟通,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独生女虽然独自享受了父母的爱,却也承受了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独生女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和自己一起成长,没有人会和自己竞争,也没有人能和自己合作。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开口,家人就会准备妥当拿到面前。生长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孩子自然体会不到成长的乐趣。如果孩子是独生女,那么也可以想办法进行补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发展一些闺中密友,再内向的孩子,也得有一个闺中密友。
心理学家认为,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是否拥有好朋友对女孩都非常重要。研究发现,闺中密友之间的交流常常以感情为主。女孩之间时常交流感情,使她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心理支持系统,即便是生活中遇到阴霾,也会很快雨过天晴。
友谊绝对是女孩不可欠缺的成长助推剂,她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也能帮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对于把情感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作为自我意识标杆的女孩来说,失去友谊和沟通,就像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植物被放逐到沙漠里。女孩的很多负面情绪也都由此而来:自我怀疑、抑郁、消极、懦弱……很难描述女孩失去感情支撑和倾诉的渠道到底会变得怎样,很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天爱的性格有些内向,见到生人从不开口说话。爸爸妈妈觉得天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对她自己未来融入社会生活会有很大的阻碍,就鼓励天爱多交几个朋友。天爱虽然内向,但是心里面也是渴望朋友的。于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她交了两位闺中密友,一位是琳琳,一位是莹莹,她们三个同在一所学校,共同的爱好、相似的性情让她们走到了一起。
琳琳也比较内向,她温婉宁静,而气质上又略带一丝忧郁,像极了《红楼梦》中让人怜爱的林妹妹。她喜欢天爱为人坦诚,和天爱在一起,她们虽然用最简单的言语传达信息,但彼此感受的却都是对方丰富的内心世界。
莹莹气质独特,笑容甜美,与天爱和琳琳相比,她就显得非常活泼,热情率真,个性鲜明,敢作敢为,又细心踏实,做事近乎完美。莹莹是琳琳和天爱的开心果,只要有莹莹在,气氛就非常活跃,三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相处的快乐。
她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感情,分析问题,互相学习,也会一起出游,这一切让她们的心靠得越来越紧。一个人的高兴事就是大家的高兴事;一个人的烦心事就是大家的烦心事,她们共哭同笑,一起成长。
天爱的父母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他们不用再担心天爱会孤独了。
“闺密”是女孩子的专属,单纯从字面上看是闺中密友的意思,可内里却透着一股子温暖和芬芳。有闺中密友的女孩子,会很自然地拥有关怀、关心他人的能力。大人的世界孩子很难去懂,即便是大人流露出伤心与难过,孩子看见了也是一知半解。而闺中密友则不同,她的哭,她的笑,都非常容易解读,感受了她,也就感受到了自己跳动的生命力,因此,闺中密友对女儿的帮助绝不是促使人际关系和谐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