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历史的诅咒 > 大明王朝 繁荣盛世沧桑巨变(第2页)

大明王朝 繁荣盛世沧桑巨变(第2页)

最后,陈友谅在康郎山战役中彻底失败,自己也在混战中被乱箭射死。彻底消灭了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朱元璋意识到称霸天下的时机已经来到,便自立为吴王。

第二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0万讨伐另一股大势力张士诚。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昂扬,很快攻破城门,大军一拥而上,进入平江城内。张士诚的将士已无斗志,纷纷投降。张士诚见大势已去,纵火烧死妻儿,闭门准备上吊自杀,被其部将解救,徐达将其押送应天。破城之日,徐达严格约束部下,立下军令:“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

这时南方已经平定,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领25万大军开始北伐。仅仅用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就占领了山东。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在南征北伐两路大军的凯歌声中,中书右丞相李善长率领百官奏请朱元璋正式建国称帝。次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奉天殿即皇帝位,封妻子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王朝正式建立。

3.统一之路

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立即着手统一全国。当时,明政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北方尚有元朝大量残余势力,南方则有广东的岭南一代霸主、元江西福建行中书省左丞何真,四川的夏政权和云南的蒙古贵族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等割据势力。因此,为统一全国,朱元璋派出重兵,北伐南征同时进行。

在北方,北伐军仍按原计划,进取河南。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因遭李思齐所部进攻,自泽州(今山西泽州县)退守晋宁(今山西临汾)。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军抵汴梁,元守将左君弼投降。四月,常遇春攻下洛阳,并乘胜进取潼关,李思齐退守凤翔。朱元璋亲临汴梁,指挥进兵元都。

洪武元年六月,召集徐达等将领在一起商议。在当时的形势下,朱元璋认为必须停止西进,乘胜迅速挥师北上,以攻取元大都,同时防止在山西的元军将领扩廓帖木儿和在陕西的元军将领李思齐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明军。大将军徐达也说:“元大都已经没有了后援,现在攻打这座孤城,一定能攻克。”朱元璋制定了具体的进军策略和路线。徐达又提出担心元顺帝会北逃,朱元璋则有意要为顺帝留出一条去路,认为把元顺帝逐出塞外后,可以减少抵抗。攻占大都便可宣告元朝覆亡,然后再扫平各地残敌。徐达汇合各地军队,率几十万大军以马、步、舟三路齐发,沿运河北上。大军抵达德州,与常遇春、张兴祖等会合。接着,徐达军攻破长芦、青州,到达直沽。常遇春、张兴祖各率水军,在河东西两路齐进,步兵和骑兵在陆上行军。元丞相也速在海口(今天津)设防,看见明军的气势,望风丧胆,军士一时奔逃、溃散,元都上下大为震惊。徐达大军水陆并进到河西预备,打败元平章俺。

通州是元大都的东部门户,也是其重要的交通要道,想要攻克大都,就必须首先攻下通州。而当时通州由元朝的嫡系精兵以元将五十八国公率领敢死队坚守。在攻取通州的战略上,大多数人主张强攻,而指挥郭英主张设伏兵、诱敌深入,以求智歼。他说:“我军远道而来,而敌人以逸待劳,攻城对于我军来说并不利,宜出其不意攻之。”第二日天气大雾,郭英命千人埋伏在道旁,自己率精骑3000直攻通州城下,元将五十八国公果然率万余敢死队前来迎战,从两翼包抄。激战许久,明军佯装不敌,节节败退,元兵乘胜追击,死咬不放。正在这时突然伏兵四起,元军陷入徐达布置好的军事“口袋”中,被分割包围,全部歼灭,元将卜颜帖木儿也被擒获。徐达于闰七月二十七日率诸将入通州城。通州大捷,徐达消灭了元大都的主力部队,占据了通州这个战略要地。元顺帝听说通州陷落,十分震惊和恐惧,意识到大都也不能保全了,召集后妃太子商议避兵北逃。

通州城失守后第二天,元顺帝在皇宫召群臣开会。当时大都又一次遭到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之变,民生丧乱,不设守备,元顺帝叹息道:“今日岂可复作徽、钦!”于是决定北逃。但是,左丞相失烈门、知枢密院事黑厮等人都劝说固守京城,顺帝坚决不听,下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童留守。当夜三更,元顺帝携太子、诸妃等,仓皇逃出健德门,北逃上都。

八月二日,徐达率数十万大军在大都齐化门外列阵,命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登上齐化门楼,执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太尉中书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不花、右丞相张康伯等,均被处死。大军入大都城,获宣府、镇南、威顺诸王子6人,搜缴了玉印二枚和成宗玉玺一枚。徐达下令封住府库图书珍宝以及宫城诸殿,设兵守护。大都城的陷落,宣告了元朝统治的结束。

明军攻占元都后,南方两广地区仍为元朝势力所占有。广州军阀何真,在红巾军初起时,因组织“义兵”镇压起义有功,被元朝擢任为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任广东行省参知政事,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攻占福建延平后,朱元璋即令廖永忠和朱亮祖等率水军自海道攻广东。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明军于潮州登陆,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甲兵、钱谷”,奉表请降。四月,廖军至东莞受降。广东全境遂为明有。

当时,广西地区仍在元行省平章也儿吉忍统治之下。朱元璋在平定福建后,即命湖广行省平章杨壕、左丞周德兴等率师自湖广进兵广西。洪武元年正月,杨壕部进抵永州(今湖南零陵),久围不下,直到四月,始攻克永州,进围静江(今广西桂林)。朱亮祖平广东后,也率部入广西,经梧州、郁林到达静江,与杨璟合兵攻城。经两月激战,静江城破,也儿吉忍被俘,南宁、梧州望风而降,广西平定。

四川明玉珍自建立夏国后,以保境安民为宗旨,不过问境外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玉珍去世,年仅10岁的儿子明升继位。夏国官员相互攻讦倾轧,政治混乱不堪。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以汤和为征西将军,率廖永忠、杨璟等从湖广出发,经瞿塘峡逆长江而上,进攻重庆;同时,派傅友德部从秦陇陆路进攻成都。傅友德部进展顺利,四月,连克阶州(甘肃武都)、文州(甘肃文县)、江油及绵州(今四川绵阳);六月攻占汉州(今四川广汉)。

汤和部却大费周折,初攻瞿塘失利,被迫在大溪口屯兵三个月。之后,在朱元璋催逼下,廖永忠选精兵抬舟翻山,再顺流而下,上下夹击,才得以通过瞿塘,攻入夔州(今重庆奉节)。六月二十二日,汤和率部至重庆,明升投降。七月,傅友德破成都,夏丞相戴寿投降。四川平定。

四川平定后,朱元璋准备以政治方式解决云南问题,洪武五年(1372年)、八年先后派翰林院侍制王讳和湖广行省参政吴云前往云南招降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但均遭杀害。不得已,朱元璋遂决心以武力平定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蓝玉率30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云南。一路从四川永宁(令四川叙永)趋鸟撒(今云南镇雄),一路从湖广、辰州、沅州趋贵州,进攻普定、普安。十二月,傅友德师至曲靖,蓝玉、沐英直扑云南(今昆明)。把匝刺瓦尔密见事已不可为,逃至晋宁自杀。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蓝玉、沐英攻占大理,云南平定。

至此,朱元璋基本统一了全国。

危机中崛起

据说,洪武时期的大臣在每天早朝前,一定要与妻子诀别,安排好后事,犹如上法场一般,意谓此去凶多吉少。下朝后阖家欢悦,庆贺又活过一天,真是“度日如年”。有经验的大臣都知道,上朝时朱元璋将玉带高抬在胸前,即表示心境平和,不会轻开杀戒。如果将玉带按于腹下,肯定怒火中烧,当朝必有不少人难逃杀身之祸。大明帝国就在这种危机中开始崛起。

1.胡蓝之狱

明太祖出身农家,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以后,他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各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

俗话说:“狡兔尽,走狗烹。”革命功成,天下初定,龙袍加身,朱元璋开始利用特务组织对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实施大规模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清洗。朱元璋设立一个叫做“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头的危险。明太祖对待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惹他发了火,就在朝廷上被按在地上打板子,叫做“廷杖”,也有被当场打死的。这种做法弄得一些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里亲人告别。如果这一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亲人就高高兴兴庆幸他又活了一天。

朱元璋是濠州人,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汤和、胡惟庸等人都来自濠州及其附近地区(即淮西一带),朱元璋的这些老乡在朝堂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即淮西集团。淮西集团居功自傲,在朝政上为所欲为,极力排挤非淮西籍的大臣,在明王朝这个新兴的统治阶层内部,逐步形成了淮西功臣集团与非淮西功臣之间争权夺利的局面。

这时的朱元璋不但没有安抚群臣,制止党争,反而坐山观虎斗,放任这两股势力内斗,名臣刘基的被害就是这场斗争的恶果。刘基是浙东地主集团的代表,知识渊博,博通经史,是朱元璋建国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军师谋士,屡出奇策。建国后,明朝的礼乐、刑罚、科举等典章制度的确立也渗透着刘基的见解和思想。刘基性格刚毅,疾恶如仇,与淮西功臣不合,被淮西功臣视为眼中钉,即便刘基告老还乡后,淮西人也不肯放过他。胡惟庸等人不断在朱元璋面前进谗言,最终革掉了刘基的岁禄。不久,刘基忧愤成疾,一命呜呼。当时也有说法是刘基生病时,胡惟庸派医生来看过,而刘基服药后不久就死了。不管刘基是否真的是胡惟庸毒死的,在刘基忧郁成病的过程中,朱元璋不闻不问,其用心是很明显的。

然而,淮西功臣集团的得意只是短暂的。当他们替朱元璋料理了其他功臣之后,他们最后的利用价值也就没有了。当这些功臣还天真地把天子当作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时,朱元璋早已为他们准备了杀戮的屠刀。

胡惟庸,淮西定远人,朱元璋的故旧。洪武三年(1370),胡惟庸进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几年内胡惟庸连升三级,官拜中书左丞、右丞相、左丞相。洪武十年(1377),胡惟庸已经变成了皇帝之下第一人,位极人臣了。

起初,胡惟庸还知道收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他开专权用事,朝廷上人命生死、官员升降等大事都要得到他的批准才能处理,朱元璋自然对这种大权旁落的景况十分不满。再加上朱元璋发现胡惟庸和陆仲亨、费聚等淮西功臣往来密切,这种丞相和军事将领的勾结更成了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于是,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抓捕胡惟庸,处以极刑,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数人同案被杀。但是,“擅权枉法”并不构成死罪,为了把此案定成铁案,朱元璋将胡惟庸的罪名升级,变成了私通倭寇,阴谋造反,而此时胡惟庸已经被处死,死无对证。

胡惟庸案成为一个引线,在随后十年中,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同谋犯越查越多,无数功臣被冤杀。在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洪武二十二年(1390),朱元璋以发现李善长和胡惟庸共同谋反的线索为借口大开杀戒。已经77岁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被赐死,全家70余人被一同处死,只留下了朱元璋的亲生女儿临安公主和她的丈夫、李善长的长子李祺,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这也许是朱元璋大屠杀中惟一的一次例外。

朱元璋还特意编撰了一本名为《昭示奸党录》的书,附录李善长的供词,昭告全国。

至此,胡惟庸案才算告一段落。十年中,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等功臣宿旧和依附胡惟庸的六部官属,约3万多人被株连杀害。

在处治胡惟庸案的当年,朱元璋趁机裁撤了中书省,收回了丞相权,不再设丞相一职,以防皇权旁落。此后,皇权兼并相权,国家政事由六部分别处理,再经“朝廷总之”。这样,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通过大臣之间的互相制衡来控制朝政,大权独揽,威临天下。但是,以皇帝一人之力要想处理天下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在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以备皇帝在处理政务时商讨咨询之需。这个协理皇帝的部门就叫“内阁”,协理官员就叫“大学士”。

于是,逐渐形成内阁制。久而久之,六部离皇帝越来越远,内阁离皇帝越来越近。遇有大事,皇帝往往向内阁垂询,交六部执行,大学士就从制度上的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丞相。

胡惟庸一案使淮西集团文官势力被铲除殆尽,剩下的就是武将势力了。为此,朱元璋又兴蓝玉之狱。

蓝玉是明初的一员猛将,骁勇善战,数次统兵出征,立了大功,被朱元璋比喻为大破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唐代名将李靖,并封蓝玉为凉国公。但是,明朝建国后,蓝玉日益骄横起来,在自己的庄园里豢养了几千名庄奴和家丁,横行乡里,侵占民田,无恶不作。御史前来按问,也被他鞭打驱逐。此外,蓝玉北征归来,到达喜峰关关口,还不等关吏开门,便率领手下兵丁毁关而入。种种恶迹令朱元璋忍无可忍。

这第二次屠杀的过程和胡惟庸案大致相仿,只不过此时朱元璋年事已高,时不我待,因此杀戮更为迅速。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被告谋反,立即被逮捕入狱,第三天就被处死,满门抄斩。随后的两个多月里,1。5万人被族诛,其中有1个公爵,13个侯爵,2个伯爵。有的人早已死亡,但是朱元璋的法律是追溯既往的,于是死的子孙被株连抵罪。同样的,朱元璋又编撰了一本书,名为《逆臣录》,昭告全国。

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史称“胡蓝之狱”,共4。5万余人被杀。到朱元璋驾崩之时,开国的功臣宿将几乎被他杀光了。

2.靖难之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