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从而确定工作的重点。
36。认识来源于实践: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对战争的认识。
解释:使认识更符合实际情况。
37。事物的多样性统一:认识到抗日战争中各种力量、因素的多样性,并实现统一协调。
解释:形成强大的抗战合力。
38。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信抗日战争最终会胜利,同时做好面对曲折困难的准备。
解释: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39。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发展:战争中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战争的发展。
解释: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40。局部变化影响整体:重视每一次战役的胜利或失败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
解释: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改变整体局面。
41。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性:明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现。
解释: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策略。
42。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创新战略战术,打破常规。
解释: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
43。矛盾的转化需要条件:创造有利条件,促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的转化。
解释:积极主动地推动战争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44。把握事物的度:在战争中掌握好进攻与防御、保存实力与消灭敌人等的分寸。
解释:避免过度冒险或保守。
45。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方针:根据中国的国情、敌我力量对比等实际情况确定抗战的路线和策略。
解释:确保战略方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6。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规律性:遵循战争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的作战计划。
解释: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47。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统一:使对战争的认识和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解释: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
48。透过局部看整体:从局部的战斗、战役中洞察整个战争的走向和趋势。
解释:为全局决策提供依据。
49。认识的升华与飞跃:在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认识的质的提升。
解释:更好地指导战争。
50。事物的复杂性要求综合分析:考虑战争中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解释:制定全面系统的抗战策略。
51。矛盾的斗争性推动发展:通过与敌人的斗争,不断改变战争态势,推动战争向胜利方向发展。
解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52。新事物的成长具有曲折性: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解释:但最终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