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非暴力沟通课题分离 > 第6堂 学会培养(第1页)

第6堂 学会培养(第1页)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四年级的小学生不会剥蛋壳,只好把鸡蛋完整地拿回家了。事实上,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这样奇葩的孩子还是存在的。而且,不仅小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一些的学生也是如此。现实中,大学生开学是“全家总动员”,甚至有的大学生把不会洗的衣服用包裹寄回家;有些大学生需要雇保姆,有的甚至父母亲自上阵,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自己的“天之骄子”。

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甚至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中国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变成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这些现象真的很令人担忧。在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大,其后果不言而喻。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殊不知,心理的成长发展与生理上的成长发展同样重要。有的父母代替孩子度过了成长的重要步骤,以“怕浪费时间”“怕累着”为由,来替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从表面上看,这是为孩子好。实际上,许多在父母眼里看似简单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重要的成长经历。父母替代孩子完成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过这些实践来成长的宝贵机会。

父母应该遵循这样一条教育理念: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最终达到促进孩子独立的目的。这是因为,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更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将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意识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父母千万不要总是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言行,而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应该赞同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和做。有一些父母或许会对这样的做法感觉难以适应,甚至会持反对意见。殊不知,过分呵护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如果一个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必需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

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行动,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一旦孩子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深藏在他身体内部的各种潜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些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而那些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客观需求造成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父母就应该有所改变了。要知道,家庭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首要场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本着“父母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但愿我们的孩子早些脱离父母的羽翼,少一些依赖、少一些懒散,多一些体验、多一些磨砺,最终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现代人。

【案例回放】

世勋的母亲是一位私立辅导室的教师,尽管她一直都在家中工作,但是因为要教育其他孩子,因此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世勋。有一天,世勋被木刀划伤了手腕。他见血越流越多,便急急忙忙赶回了家。可是,母亲却告诉世勋自己在上课,因此无法陪伴他去医院,她只将诊费递到世勋手上。虽然母亲对此感到非常抱歉,但她希望世勋能够独自去小区附近的医院看病。当世勋看完病,步履蹒跚地走回家后,邻居阿姨们均不约而同地围了上来,询问世勋为什么手上缠着绷带,伤得这么严重怎么就一个人去医院,并纷纷感叹“世勋真可怜”。

但是,世勋的母亲却并未多说什么,继续着她的工作,只是在世勋走进家门时扫了一眼他的脸及手腕。世勋躺在床上等待母亲下课时,不知不觉睡着了。对于母亲而言,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抽身照顾病患中的孩子,最令她感到愧疚难当。在孩子遭受病痛折磨、急需母亲照顾时,自己却无能为力。其实,那个时候母亲的心如针扎刀割一般。

当世勋醒了以后,母亲对他说:“你一定很疼吧?妈妈因为需要工作,所以无法陪你去医院,你应该能够理解吧?”看见妈妈难过的表情,世勋像个男子汉一样,对妈妈摆摆手说:“妈妈,我不疼,我自己也会去医院了!”由此可见,如果将实际情况如实加以说明,并充分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的话,孩子是会对父母谅解的,而且父母也能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性。

【父母这样做】

(1)爱得适度,敢于放手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做,不要代替孩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否则,这样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宝贵机会。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我行”,就有了自信。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2)按承受能力分配任务

父母与其一一照顾周全,不如让孩子自己找事情做并妥善完成。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务交给他独自处理,并仔细观察孩子的完成情况。但是,倘若把超出该年龄段承受能力或极其复杂的事务交付给孩子,则很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自立性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因素。

(3)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父母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根本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建议父母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即“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父母就必须使孩子意识到他要对自己所做的选择的后果负全责。

(4)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父母的使命就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有浓浓的亲情,还有清晰的自我,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2.学会和孩子保持距离

孩子年幼时,父母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合情合理的。但在现实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已经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服务:孩子换衣服,父母帮忙脱衣服、换鞋;孩子吃水果,父母帮忙削皮;孩子喝水,父母给倒好放到眼前;孩子吃饭,父母把最好的菜放在孩子跟前……父母恨不得把孩子抱在怀里,永远不让孩子受一点点苦难和危险。这样保护过度的结果就是害了孩子,让孩子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心理出现严重障碍。

事实上,父母给予孩子爱和关怀的同时,也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孩子从中受益。距离太近,爱子太切,或许就会变成孩子的灾难和痛苦。因此,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而安全的环境,消除周围危险的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父母事先不可能把事情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而且也不可能排除所有隐患,因而在孩子活动时,父母最好能把他们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即使出了什么事情,也好及时发现,给予照顾和保护。

但是,在不太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有些父母仍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这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是有害无益的。有些父母想方设法去预防事故的发生,他们过于谨慎、忧虑,并且时时夸大危险,这会使孩子对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怯、畏缩、依赖性强。这种做法将阻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勇敢的创造性,对其日后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也很不利。

有时,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贴得太近,并非是坏事。鸟儿长大了,有自由飞翔的蓝天。孩子长大了,要脱离父母的怀抱。虽然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有意无意地把孩子揽入怀中。有些父母经常用自己小时候近似放羊的学习生活状态来影响教育孩子,但毕竟不同年代存在着社会状况的差异,致使孩子在无形中也受到了约束。

很多例子都说明,父母和孩子贴得太近,给予孩子过度的爱,就是在害孩子。孩子在父母严实的保护下,胆小怯懦,个性孤僻,遇事退缩,一旦踏入社会,他们就会害怕与人交往,害怕竞争,害怕承担风险,害怕别人的非议,害怕社会环境的变化……父母对孩子专制、包办的爱,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妨碍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使孩子一事无成,郁郁寡欢。

【案例回放】

小小是独生女,而且聪明伶俐,长得也漂亮,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不过,父母怕她和别的孩子交往学坏了,因此总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允许女儿把伙伴或同学带回家来玩。于是,小小就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学习和玩耍。时间久了,她经常感到孤独和乏味,她很想念小伙伴们。后来,她为了能和伙伴们一起交往,开始制订并实施自己的计划,其中包括偷钱买玩具送给伙伴,以收买的方式换取他人的亲近和好感。如此一来,父母当初保护孩子的心理和举动却酿成了现在的恶果。而小小的错误心理正是因为父母把她管得太严、贴得太近,给予孩子过多的爱,反而挤压得孩子没有任何自己的活动空间。

【父母这样做】

(1)给孩子留足物质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