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对方多多说话,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声备他。试着去了解他,只有聪明容忍、特别的人才会这么做。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
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们身上要沾染许多病菌一样,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行为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点、错误,积极开展批评,才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在开展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这里也有艺术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可能进步。自己认识不到就得靠别人来帮助,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所以,批评人就象被批评一样,让对方认识到批评的价值才不会使批评走向误区。
3.不要直接指出别人缺点和错误
直接指出别人缺点与错误往往会面对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直接面对,拐弯抹角地指出往往效果最佳。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他画画技艺不佳,但兴致很大。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还每画完一幅作品,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流放他乡。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又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
“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
“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怕什么?”
那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那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那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那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那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那人:“风又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那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来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新来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从容周旋,借题发挥,绕弯子似地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下面,罗克的这种批评方式也值得效法。
多年来,罗克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和骑马,以此作为消遣。罗克非常喜欢橡树,所以每当看到公园里的一些橡树被烧掉时,他就十分痛心。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造成的。有时火势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才能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