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团中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这种对技术的疯狂投入收获了巨额的回报。2007年底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在此种严峻形势下,很多企业订单不足、用工量下降,华为却在2008年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华为成为这场金融危机中的胜利者。
忧患意识既是危险,又是机会,又是可以递增利润和绩效的机会,而危强烈清晰的忧患管理意识则是在“刀尖上的跳舞”。企业忧患意识既包含了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成功。如果管理者能做好忧患绩效管理,不仅能成功化解危机,往往还可以化危机为商机,使公众通过管理者负责、有效的忧患危机行为,对企业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企业带头羊有崇拜感敬慕感。因此可以看出,华为的“行业冬天”在经历市场海航的大涛中,因为有意识清醒的领头羊,使企业在忧患过后树立卓越品牌,彰显了华为领导者的绩效管理智慧。
3.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
1995年时,华为当时已经有500多人的团队,这个时候,当人力资
源经理把他们的薪酬数字报给任正非的时候,任正非不可能对每一个人
的绩效都熟悉,也不可能轻易签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就要求公
司内部尽快设计出一个薪酬方案制度来,并迅速成立了一个薪酬设计小
组。可是这个设计小组在成立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大小小一共开了十几
次会,结果每一次都吵不出一个最终的结果。虽然吵架并没有解决问
题,但是大家还是在吵架中找出了问题,积累了经验。后来华为请香港
的咨询公司来做设计。
而经过几年的改良和完善,如今华为已经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而这个分配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平。有很多人认
为公平就是对等,就是平均,但实际上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华为
的公平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上的公平,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均主义。
而正是这种公平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分配体系,使得华为打造了公平的
企业文化。
这种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遵循价值规律,按外
部人才市场的竞争规律决定公司的价值分配政策;引入内部公平竞争机
制,确保机会均等,而在分配上充分拉开差距;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使
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评价标准;以公司的成就和员工的贡献作为衡量价
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终标准。
最明显的就是,20多年来,在内部分配上,华为始终坚持以业绩考
核为基础,每一个员工所能获得的工资、奖金、股权分配、职务晋升都
要以个人的业绩考核为标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依据个人的能力、经
验,或者和领导的亲属关系来决定。任正非曾经建议领导干部要有领袖
心态,要有全局的观点,坚持把握好内部分配的公平原则,坚持以责任
结果导向来评价下属,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人,不能因为对方和自己
关系亲近,就想办法给予对方很多好处,而将那些真正有贡献有价值的
人才忽略掉。
还有一些老员工,自认为在华为待得时间很久,对华为也足够了
解,因此可以依靠工龄来获缛更多的报酬,可以在内部分配和选拔中占
优。但是危机意识一直非常强的任正非对此给予了否定:“我们处在一
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与权利,不奋斗就会衰
落,衰落后连一般的劳动者也保护不了。我们强调要按贡献拿待遇,也是基于这种居安思危的考虑。我们从来不强调按工龄拿待遇。经常看到
调薪的时候有人说‘这个人好几年没涨了,要涨一点工资。’为什么?
这几年他的劳动质量是否进步了?他的贡献是不是真大了?员工的报酬不能随工龄而上升。”
比如,很多人提到“工者有其股”,就会认为这是华为老员工才能
享受的待遇,这是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还有一些人认为,所谓的股权
分配,指的就是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享有股权。但实际上华为公司并不
会仅仅将股权分配给少数人,任正非多年来一直都在稀释自己的股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