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
希罗多德与《历史》
公元前400多年,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一座新的坟墓朝向大海,经过的人都会在坟前默默地站立致敬。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斯的故乡长大的,可是为了躲避流言蜚语,他把图里邑当作了新的家园。”寥寥数语,概括了这位史学之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里卡那索斯城一个当地的名门望族。少年时代的希罗多德喜欢读书,对当时广为流传的《荷马史诗》尤为喜爱,史诗中的许多知名段落他几乎能倒背如流。
当时哈里卡那索斯由僭主统治。公民们对僭主的残暴专制极为不满,纷纷起来反抗。希罗多德也曾跟随叔父参与推翻僭主的斗争。然而,斗争最后遭到镇压,他的叔父被杀害,希罗多德也被放逐出境。后来,僭主咱被推翻,希罗多德曾一度返回故乡,但是不久因与当权者不合,年近30岁的他又被迫出走。从此希罗多德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再度出走后的希罗多德在萨摩斯岛居住一段时间后,开始周游世界。此后的10年中,他的足迹遍及黑海沿岸、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色雷斯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寻访古迹,考察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社会状况,搜罗天下轶闻和民间故事,并做了大量记录。10年的游历,对他后来写作《历史》帮助很大。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了他一心向往的民主之邦-雅典。当时的雅典已迈入了黄金时期,成为了古希腊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希罗多德由衷地感叹雅典的辉煌,认为这正是他理想中的城市。
在雅典居留期间,希罗多德与执政官伯里克利、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名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和政治、文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对希波战争的始末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很想知道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是如何打败在当时人看来不可战胜的强国波斯的。此时,马拉松会战、温泉关战役等著名战役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希罗多德不停地向参加过战争或者听说过的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况,他决心撰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为了收集更为翔实的资料,希罗多德还游历了希腊许多城邦,实地考察了一些重要战场遗址。
公元前444年左右,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图里伊城邦。希罗多德随着雅典移民迁移到那里,并取得了该城邦的公民权。此后,他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历史》的写作上。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写完,便于公元前425年溘然长逝。希罗多德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留下了不朽的史学名著《历史》。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最初发表于公元前430年前后。该书本不分卷,后来亚力山大城的学者将其分成9卷,分别以9位缪斯女神的名字作为标题。全书分为两部分,从第1卷到第5卷的第27节为前半部,记述了作者的旅行和旅途中的见闻,并以此为背景逐步揭示战争的起因;从第5卷的第28节起到第9卷为后半部,叙述了希波战争的经过。在前半部中,希罗多德收录了大量他在旅途中听闻的奇闻轶事,所记载的有关埃及等东方古国的见闻中还夹杂了许多不足为据的神话传说和无稽之谈。但他在后半部描写希波战争的过程时,却表现出了严格的写实精神,详细考证了各种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两部分的体例和写作风格差异如此悬殊,说明了《历史》不是一时一地之作。
那么,前半部和后半部谁先谁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希罗多德的写作活动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在最初的游历过程中,他撰写了埃及等东方古国的见闻;到雅典后,受雅典文化气氛的感染,才决定将希波战争的经过记载下来;写完战争史后,他又把自己以前的旧作加以整理,与战争史加以汇编,再加上导言,最终构成了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历史》内容丰富,描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它的文学价值也很高,词汇丰富,文笔华美,叙事简明扼要,可读性很强,被誉为“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善于刻画人物,他笔下的国王、大臣、政治家、学者和士兵等,大多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书中恢弘的战争场面也描述得相当出色。更为重要的是,希罗多德首创了西方历史著作的叙事体体裁,为后来的历史写作提供了重要典范。
《历史》不仅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为“历史之父”。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外,再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出生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从小他就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曾经漂洋过海到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学习哲学、天文学、物理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阿基米德继承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证明定理时的严谨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却远远高于欧几里得。他把数学研究和力学、机械学紧紧地联在一起,用数学研究力学和其他实际问题。据说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律之后,曾经自豪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攻打叙拉古,阿基米德献出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为祖国效劳。他创制了起重机。在罗马战船刚刚靠岸的时候,突然,从城墙上伸出了无数巨大的铁手,抓住罗马人的战船,把它们提到半空中,然后摔在岩石上,或是扔到海里,导致船毁人亡。这使得罗马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阿基米德还发明了奇妙的能射出大石和火球的机器,使罗马军队死伤无数;他用巨大的镜面反射日光去焚毁敌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罗马人一看到城墙上出现木梁或绳子,就抱头鼠窜,惊叫着跑开:“阿基米德来了。”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趁叙拉古人狂欢放松警惕的时候,偷袭攻入城内。罗马的将领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聪明才智,下令不许伤害他,还派一名士兵去请他。此时阿基米德不知城门已破,还在凝视着木板上的几何图形沉思呢。当士兵的利剑指向他时,他却用身子护住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他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个鲁莽无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剑刺死了75岁的老科学家。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处死了那个士兵,抚慰阿基米德的亲属,为他开了追悼会并建造了陵墓。
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他为“数学之神”。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3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他的著作集中探讨了求积问题,主要是曲边图形的面积和曲面立方体的体积,其体例深受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影响,先是设立若干定义和假设,再依次证明。
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著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
《论球与圆柱》,是阿基米德的得意杰作,包括许多重大的成就。他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体积等50多个命题。《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用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的原理,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数沙者》,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纠正有的人认为沙子是不可数的,即使可数也无法用算术符号表示的错误看法。《论浮体》,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阿基米德还提出过一个“群牛问题”,含有八个未知数。最后归结为一个二次不定方程。其解的数字大得惊人,共有二十多万位!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227>π>22371,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竭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三分之二。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