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风雨廊沿湖而走,水榭正中坐的圣人,杨夫人携儿带女,与太平公主分置两边。御案正前方,一截花岗石铺排的地面直通通伸到湖泊里,像个半岛,两面都是水,居中又搭了长棚。
士子们聚在长棚底下,被风一吹,长衫飘飘的,很是养眼。
有摇着折扇散淡飘逸的,有面色凝重端然自矜的,有笑眉笑眼四处乱看的,也有人紧张的倒抽气儿。
御前两道回廊,左边是三省首脑并六部的部堂官儿。
凤阁、鸾台两处,本当领衔六部,不巧,凤阁内史狄仁杰与鸾台侍郎韦安石都告假,秋官侍郎张柬之也嫌场面无聊,自去躲清闲。
所以在场唯有凤阁舍人崔玄暐,带十来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列阵,内中独郭元振职级最低,穿件浅绯袍子,夹在一众朱紫之中,犹如万花丛中一点绿。
右边坐的是太子并梁王府两家人,太子妃和梁王妃没来,李显和武三思两人尴尬地对坐高桌。
廊下铺羊毛毡,琴熏和骊珠盘腿坐在毡上数金银角子玩儿。
两人打扮的双生子模样,一大一小,相映成趣,都穿五色锦缎拼的水田衣,满头小辫子用彩绳扎了,拢总归到脑后结一条粗辫子顺到身前。
琴熏比年初高出寸许,举止隐约有几分少女风姿,骊珠一比倒更小了,面庞满月般饱满,玩的起兴了,仰起脸扇风,两颊红润润的招人喜欢。
李显看着可爱,忽地心神恍惚,喃喃道,“幼时孤也爱穿二哥的衣裳。”
光宅元年武三思入京时,李贤已死在巴州,两姓骤然颠倒,京中亲贵莫不掩口葫芦。武三思还是在酒楼听人议论,说头一年李贤流放,出京时妻儿仆从仅着单衣,情状甚为凄凉,是李显上书恳请垂怜,才争得几件冬衣。
及至李显出京,圣人抬高了手,允他携带数百奴婢浩浩荡荡驾车而去。
成王败寇自来残酷无比,父母兄弟间也难免白刃相向,他却连一句话,一个神情都不知遮掩,难怪韦氏惦念不安。
武三思沉吟着道,“往事已矣,莫追莫问呐。”
边说,边抬起下巴指了指女皇方向,李显悚然一惊,讪讪端起酒杯。
武三思有心提点他,遥遥望着女皇洒脱的侧影。
“主客司定制,有郎中四人,突厥一人,吐蕃一人,契丹一人,其余小部番邦又一人。殿下您瞧,这回独叫郭元振来,恐怕是圣人又要在西南布局了。”
李显噎了下,对郭元振的大名早有所闻,却笑的古怪,“府丞啊。”
“是郭郎中,”
武三思纠正他的称呼。
“郭郎中官运亨通,殿下下回开宴,不如请他来?他爷娘兄弟皆不在京,孤零零一个,才娶了娘子,在积善坊置了座小宅子,来家也近。”
“那不好吧。”
李显挠挠头皮,“他与府监分庭抗礼,孤去请他,怕圣人……”
“不是一档子事儿!”
武三思心道这傻太子莫不是眼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