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留给有目标、有抱负、敢折腾的人的。只有在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之后,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你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你才能折腾成功。
1。摆正心态,成就野心
同为世人,为什么有人富有,有人贫穷?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心理学专家指出,其原因在于人的“心态”。有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还有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拿破仑曾经靠着他自己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带领着铁骑踏遍大半个欧洲。成功就需要这样一种心态,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为自己有了一颗“要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终如愿以偿。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成大事者总是能激发自己的进取之心,并把这种野心贯彻到每一天、每一个行动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绩有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作用,所以,强大的野心或许是靠成绩隐藏自卑感的心理反映,能以获得好成绩的诱惑来鞭策人们进取。
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年轻时靠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因前列腺癌于1998年去世。
在他临终之时他写下遗嘱:“我以一个穷人的身份来到人世,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在我走进天堂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一起带进去。我已经把我成功的秘诀写在了纸上,就锁在中央银行的一个保险箱内。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贺礼100万法郎。”
遗嘱在他死后不久被刊出,很多人寄来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多半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也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或者是帮助和关爱等等……
到了巴拉昂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代理人和律师打开那只保险箱,在4685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勤的9岁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成功秘诀引起了欧美国家不小的震动,电台就此话题进行采访时,很多“富闲”大亨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进取之心。
二战期间,凯萨以造船速度和效率而享誉全世界,其成就着实引人注目,完全是因为他所做的合拍于战争的需要。在他起家之前,他根本没有丝毫的造船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就是他个人奔放强劲的进取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一次他订购了整整一火车的钢料,逐批料要求需要在既定日期在他的船坞交货,于是首先确保钢料生产链条不脱松,同时确定铁路运输安全不拖时,并且他的员工对接受这批钢料的准备上充分有余。
他派人到工厂熟悉生产第一线,探查并汇报生产进度,他亲自压货出航,以力求钢料在运输上不发生任何差错。正是凯萨对于细节的慎重,感染和教育了他的员工,使得员工行动上可以紧靠一特质。他说若在途中发生任何差错,员工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控制问题的蔓延,将在时间上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可弥补的一切。
凯萨坚强的个人进取心,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模范。
野心没有止境,进取之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没有进取心的人,就没有追逐欲望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即便天赐良机,也未必会抓得住。
有了进取心也就有成功的欲望,这样,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明确了,人们便会很好规划自己的未来,为了达到愿望而定下比较详尽的计划。然后,通过全力以赴的努力,更快地脱离“贫穷”的套牢。
2。成大事者,需先立大志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人对于立志,非常强调和崇尚,认为人一生必须要立定志向。管理学有个观点:目标越明确效率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志向使人生更加有效率,更有意义。有了方向,而且朝着这个方向不停努力,也可以使生命的每一天都更有成就感。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千万军马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投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士杀而不可辱。
一个人,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都是“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英雄表现。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公元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最后他被敌人活捉,在监狱里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正气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写下《过零丁洋》以明志。
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文天祥明确遵循“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这就是他的“为人之志”。
孙权年未满二十岁即继承父兄基业争雄江东,但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尽管他对阵的是拥有“卧龙”诸葛孔明、五虎上将的刘备,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曹操,他都不在乎,敢于去拼,敢于去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始终牢记少年时的志向:“须知少曰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就是他贯彻一生的“志”,他追求的是“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最终使得一代枭雄曹操也不能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所以说,成大事者,需先立大志。因为人的行动总是被意志、理想决定和支配。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有了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和堕落的陷阱;有了高远的志向,把国家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就能忍住诱惑,廉洁奉公,坚守志向,无欲则刚。正所谓: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这句话强调的正是立志和守志的重要性。守志就是必须坚持对所立之志的一贯性和持久性,不可朝三暮四,一日三志,要持之以恒。守志虽然重要,但立志是守志的前提,是守志的基础。让我们遵照先贤们的警言,欲成大事,先立大志,立志守志,方能成大事!
3。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活更有激情,行动起来更有力量,成功的希望也更大。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他心中确定他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呢?
在一个人选好工作上的一项明确目标之前,他会把他的精力和思想浪费在很多项目上,这不但使他无法获得任何能力,反而会使他变得优柔寡断。当他把所有能力组合起来,向着生命中一项明确目标前进时,那么他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或凝聚的方法,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大事者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人能够成功。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不久后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一块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财产,跨过里奥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并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一美元。但她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即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洛杉矶寻求更好的发展。
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后来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攒钱,便和她的姨母共同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铺。
她与姨母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直到最后,姨母感觉到工作太辛苦了,这位年轻妇女便买下了她的股份:
不久,她成为全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