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里有句话,是说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就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它的方法来。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的方法。只要你常折腾,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而且“方法总比困难多”。
1.把“不可能”永远丢掉
年轻没有失败,因为年轻,永远不说不可能。挫折绝不等于失败。遇到困境,要勇于面对它,并且战胜它,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明白,任何成功的人在到达成功之前,均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失败。爱默生说过:“我们的力量来在于我们的软弱,直到我们被戳、被刺,甚至被伤害到疼痛的程度时,才会唤醒饱藏着神秘力量的愤怒。伟大的人物总是愿意被当做小人物看待,当他坐在占有优势的椅子中时,才昏昏睡去。当他被摇醒、被折磨、被击败时,便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些东西了。此时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他的刚毅精神,他会了解事实真相,从他的无知中学习经验,治疗好他的自负精神病。最后,他会调整自己并且学到真正的技巧。”或许我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拥有伟人的精神,经历过挫折,但永远不说不可能。
爱迪生经历过一万多次的失败,才发明了灯泡。而沙克也是在适用了无数介质,才培育出小儿麻痹疫苗。斯巴昆说:“有许多人一生之伟大,来自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困难之下,我们觉得就要失败了,永远不可能成功了。但是有太多的例证告诉我们事实恰好相反。
温特沃什米勒在读小学的时候,曾经跟他的父亲一起观看过一部反映“二战”的影片,
从此他爱上了演员这个职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进入好莱坞做一名演员。然而刚开始的一些年里,没有一家剧组给过米勒机会。他常常需要帮别人干杂活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在多年的历练中,他更加深深地明白了什么是生活,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的,一个经过十年还在守着一个梦想,可是却看不到希望的人的确少见,甚至有人劝他离开好莱坞。终于,2003年,他出演了《人性的污点》,他和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分别饰演了斯尔克这个人物的青年和老年。本以为凭借这个角色,他的人生会出现转机,可是到最后,他还是陷入了天天试镜的困境之中。这时候,一向支持米勒的老父亲,也开始劝他别做梦了,也许演员这个职业不适合他。
然而,米勒说什么也不肯放弃,他坚信前面一定有亮光,他的心中一直存有梦想,他不相信自己不可能会一直这样下去。也许命运之神正是因为看到了他的不肯放弃,才终于冲他挥了挥手。最后,他在《越狱》中出演了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米勒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男演员。那漫长的十年坚守,终于换得了最后的成功。
在米勒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他的心中,一直存留在自己最初的梦想,这让我们深深钦羡。或许应当说,逆境与忧苦,能将我们的心灵炸破。在那炸开的裂缝里,会有丰盛的经验,新鲜的欢愉,不息地奔涌而去。有太多人不到穷苦潦倒,不会发现自己的力量。某些“灾难”的折磨,足以助我们发现“自己”。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遇了说不清的磨难困苦,后来双耳失聪,然而,他勇敢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第五交响曲”,这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只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可是靠我自己。”今天我我们很难想象那些个“不可能”怎么会出现在贝多芬的身上,然而事实是无法更改的。贝多芬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向我们诠释了一种执著,一种永远向困难说“不”的傲气。他只朝着梦想,向着梦想,积极、不知疲倦地行动,行动。
年轻的我们,明白生活中的那些坚毅,那些付出,那些暗夜里追问和犹疑,都不能阻止梦想的生长,因为有梦想,因为相信自己不可能永远活在黑暗中,我们才会奋力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付出光阴,付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这种付出,代表的是最高贵的灵魂追求,代表着最向上的心理定位。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的一生中不论经过多少的痛苦,多少的失败,但是只要最终是成功的,这一切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把因挫折沮丧带来的不快乐、把“不可能”之类的言辞丢掉吧。年轻的我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永远不说不可能。
2.行动就是力量
行动就是力量,惟有行动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十个空洞的幻想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我们总是在憧憬,有计划而不去执行,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成功,一定是敢想,而且更要敢做!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的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亦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决心。
那些有雄心成大事的人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用“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下去。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就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会一事无成。
下面几点建议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不要等到条件都完美了才开始行动。
如果想等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那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因为总是会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
(2)做一个实干家。
要实践,而不只是空想。你想开始实践吗?你有没有好的创意?今天就行动起来吧。一个没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你的脑子里停留得越久越会变弱。过些天后其细节就会随之变得模糊起来。几星期后你就会把它给全忘了。
(3)记住,想法本身不能带来成功。
想法是很重要,但是它只有在被执行后才有价值。一个被付诸行动的普通想法,要比一打被你放着“改天再说”或“等待好时机”的好想法来得更有价值。
(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担心。
条件成熟是成功的前提,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等条件成熟了才能行动。坐等其成,只能虚度时光
其实,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在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后,有的人成就显著,有的人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有“野心”的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奋斗目标!有没有实现目标的行动!对于那些没有目标没有行动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
3.方法总比困难多
在英文里有句话,是说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就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它的方法来。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
水笼头漏水,自然有解决的方法;自行车轮胎跑气了,自然有解决的方法;电视机的质量不好,自然有解决的方法;你销售成绩不好,自然有解决的方法。同样,你的收入不高,自然有解决的方法;你的技能不够好,自然有解决的方法。问题是你怎样去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是怨天尤人、怨老板、怨同事、怨客户、怨工作太难、怨报酬太低,还是积极面对主动想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遇到过无数困难,但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他坚信总有办法解决这无数困难,所以他一再坚持实验,经过了一千多次的逾越难关,终于发明了电灯。王永庆在早期卖米时,营业额一直上不去,但他不气馁,他坚信总有办法,他主动送米上门,并记下每户有多少人口,这次送的米大概在多少天后会吃完,然后再去送。他还记下每户人家发工资的时间,到时候去收米钱。
穷人和富人的距离,不仅体现在顺境的时候,关键是体现在逆境的时候。
穷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自己身边所有的“不”,总是不住地问天问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
什么事情都一样,它的出现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总之,就是上帝也无法阻止事情的发生。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你问一万个为什么也与事无补,哪怕你永远地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