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出现想与她结婚的男性,她便立刻紧张起来。此时她才留意到以往的自己是如何的傲慢,一定是个令人讨厌的女孩吧!而当她得知自己为人所爱之后,她便学会了谦虚。并且发了誓,对这个已经看到她的所有缺点,却仍选择她做倍伴他一生的人,她一定要使他幸福,让他体会到她内在的美。
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其实,大凡自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而别人却无所不能。实际上,别人也许和你一样,你有你的短处,他也有他的弱项,只不过他将这一切掩盖起来而摆出一张自信的脸。
有些人沉沦在自卑感的迷雾中,本来自己是坚强的、睿智的、成功的,但由于自己的自卑,使自己的一切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变得不如从前了。
现在我们该做的是,蜕掉自卑的外壳,变得成熟起来,像身边的人一样去享受生活的阳光,用微笑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可爱和优秀,用行动告诉人们你有能力、有创造力,而且也可以取得跟他们一样的成功。
6.离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当婚姻出现了裂痕,亮起了红灯之时,许多夫妻便选择了离婚。虽然离婚给双方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离婚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可有些人却往往陷入这种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军的父亲和梅的父亲是至交。他们在同一个县城里生活。军上小学时,父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母亲在梅家的无私帮助下拉扯他和两个妹妹读完了高中。军和梅从小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梅把本属于她的名额让给了军,自己到工厂当了会计。就这样,军远离了家乡,怀着将用毕生的努力来回报女友的豪情,步入了一所大城市的名牌大学。
军学习非常用功,他希望将来能把梅和母亲接到城里生活,也算自己对家人的回报。那时的军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个朴实、进取的好青年。他在学校入了党,还是班干部。生活上由于得到梅节衣缩食对他的资助而没有大的压力,他一心扑在了学习上。在大学期间,有一位女同学追求了他两年,而他不为所动。毕业后,军终于如愿以偿,被分配到这个城市的一家外事单位。不久,他把梅和母亲接来,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后的梅完全成了贤妻良母,全身心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打点着里里外外的一切。她的艰辛终于换来了军事业上的青云直上。改革开放后,军成了所在单位一家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梅还像过去一样专注于丈夫和孩子。但是,军却发生了变化,穿着讲究名牌,呆在家里的时间少了,除了将自己每月的工资如数上交,他对妻子和孩子的爱变得吝啬了。梅一直深信丈夫的变化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爱着曾经患难与共的丈夫。直到有一天,军提出与她离婚,她才如梦初醒。揽镜顾盼,她才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憔悴,细密的皱纹像老唱片一样让人触目惊心,而大街上花枝招展的女孩,一个个脸面都像光碟似的灿烂夺目。她苦苦地哀求,但终于没有唤回军的良知。最后,梅精神崩溃了。
有的人离婚后,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不想吃饭,不想做事,觉得生活中出现了巨大的空缺。面对强烈的空洞,当事人觉得自己好像掉入了巨大的黑洞之中,不断下坠、下坠,直至死去。其实,婚姻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当婚姻没有了的时候,你还可以用事业、友情、亲情、子女情去填补它造成的空缺,最起码可以防止内心空洞的加大。离婚者往往沉湎于过去,陷入对过去婚姻生活的回忆中而不能自拔。每个人都不能生活在过去,而是生活在今天,期望在明天,离婚者应该把注意力转向未来。很多人在结婚之后都把结婚之前的理想与梦想埋葬了,那离婚之后,又恢复了单身生活之时,你不妨去把那些以前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去做的事情付诸实施。一旦你的注意力转移了,情绪也会相应地好起来的,因为你专注于某件你想做的事情时,你就没有心思去想那些令人痛苦的事了。一旦你觉得你也可以充实,可以快乐时,你的痛苦就会慢慢减少了。
还有很多被动离婚者,就像梅那样的女性,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为对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及其他一切,到头来却落得一个被抛弃的下场。她们心有不甘,总是想“凭什么我奉献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想自己和对方共同走过的那些年,经历过的那些风雨、快乐的事,自己收获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就会明白其实自己是得到了的,经历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啊!
对于那些因“第三者”的介入而失去爱人和家庭的人来说,吞下的是一颗酸涩的果实,可也要看到,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幸福的风帆总为那些自强不息者鼓满。离婚者要自强、自立,努力在社会上寻求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说不定美好的爱情又会不期而至。
总之,离婚者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感到空虚时让自己忙起来,在缺乏信心时努力把工作做好,在愤怒时想想对方以前带给你的快乐以及名存实亡的婚姻造成的更大痛苦。简而言之一句话:离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新生活的开始,新生活是否美好,全在于你的掌握。
7.在失败面前,不要气馁
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尽如己意。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如果遇到意外事件就悲观,这是懦夫的表现。真正的成功者,真正的强者不会整天忧心忡忡,他们会顽强的冲破前进路上的障碍所阻,他们也能心平气和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一位砍柴为生的樵夫常年住在山里,他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劳作,为的就是建一座能为他挡风遮雨的房子。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房子终于建好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日他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去卖,当他黄昏回家时,却发现房子起了大火。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于强大,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办法将火扑灭,所有的人只能哀声叹息,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大火终于灭了,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樵夫身上,目光里满是同情,所有人都以为樵夫会伤心地哭泣,可是他们却发现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停地翻找着。围观的人以为他正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
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人纷纷向前探个究竟,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柄斧头,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只见樵夫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头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是呀,只要决心和毅力不倒,跌倒了又怎样呢?爬起来,一切都可以重来。拿破仑说过:“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成功的人不是从未被击倒过,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才是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态度!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但是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了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的几张散页外,已经全部被他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的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顺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本交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于是,他又买了一大批稿纸,从新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结果。
卡莱尔的精神让人感动。就英雄本色而论,许多杰出的人物,许多名垂青史的成功者,他们人生的成败,并不是得益于旗开得胜的顺畅,马到成功的得意,反而是失败造就了他们。这就正如孟老夫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失败面前,不要气馁,把它转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经验及能力,这样就会协助自己创造更大的成绩。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自己如此认定。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暂时性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可怕,相反如果你心态积极,倒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经验--日前的做法不可行,然后转变方向,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有了这种想法,那么,无论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8.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正是因为欲望太多,从而造成心理贫穷。
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你的,那些东西都是暂时寄托在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都视为身外之物。而贪婪者却把它们视为珍宝,到最后却往往是一无所获。
以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绝不回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个教徒也想:“我怎么可以先讲,而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俩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俩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两只眼睛!
原本这件礼物非常美好,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他们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俩人瞎眼的“双输”!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抱着有美好的礼物总比没有好的态度,不在乎多少,我想他们最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但知足并不表示不进取,物质上要知足常乐,但追求上要不断向前。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欲望,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因而要获得幸福,就要减轻欲望,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心里变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