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大师的智慧 >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5页)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5页)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自《老子》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里的“信言”,是指真实的话、朴素的话;“美言”,是指华美的话、伪饰的话。“信言”、“美言”是处在对立中的,这里的“美”是指一种不真实的虚美、矫饰之美。意在说明真实朴素的话听起来不是那么动听,而华美虚伪的话却不能相信。

相传有这样的一个典故:

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李耳的家乡曲仁里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人能说会道,大声咳喝道:“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院香。”李耳听他说的很好,就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并没有开出牡丹花,仔细一看发现原来是一棵狗尿蒺子树。???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生硬,老子想了半天,更加不确定这个卖牡丹根的是不是在骗他了。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和我们现代人并不绝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有的人说话,说得天花乱坠,很动听,很华美,但是到头来是让你上当受骗。因为他不伪装得美一些,怎么会打动你,让你上钩啊!所以“不信”的话经过外表“包装”变成的“美言”,不就是“美言不信”了吗?相反“信言”是真实的、素朴的,不用“包装”,它往往没有那种外表的美,这就是“信言不美”了。

历史上这种情况就没有断绝过,老子的这种智慧,是从生活、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又可以验证生活和历史的。比如汉代陆贾在《新语》中说过:“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我们再用老子的理念来解读一番,或许就可以较深地领会为什么“美言不信”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听到人家的“美言”并非就是真言、信言,要考虑可信否、真实否。不管是面对亲近自己的人,还是面对别人,都应该如此。再说,面对一个人的“美言”应当如此,而面对众口一词的“美言”也应当如此,比如邹忌听到的是三个人共同的“美言”,也不一定是信言,也不要盲目地就信以为真。

“美言”是动听悦耳,听了让人舒服,但是在“美言”的后面往往有动机,有一种利益关系的驱动力。比如,邹忌知道:妻子“美言”我,是出于爱我;妾“美言”我,是害怕我;客人“美言”我,是有求于我。一个人要能够洞悉“美言”深层的、背后的东西。

“美言”容易蒙蔽人,就要实际地考察一番。邹忌自己看到了徐公,才知道怎么回事了,否则就蒙在鼓里。

齐威王正是听信了邹忌的“信言”,广开言路,实地进行考察。

齐威王听到自己的左右都常常向他赞扬阿城的大夫,说他是地方官员中最好的,而天天诽谤即墨大夫,说他是最坏的。齐威王听到这些报告后,没有轻信,而是派出得力的人员去实地调查。结果是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这地方治理得好好的,一是田地得到开发,二是百姓生活丰衣足食,三是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威王明白了之所以即墨大夫遭受到诽谤,是因为他不会奉承我左右的人,所以没有人赞扬他,在我面前替他说好话。于是齐威王在明察之后,召见即墨大夫,表扬了他,并封给即墨大夫万户食邑。

相反,他派人实地考察下来,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这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田地荒芜,老百姓贫苦。从前赵国攻占了一个城邑,作为大夫不去救援;卫国攻占一个薛陵,作为大夫也竟然不知道。齐威王明白了,之所以阿城大夫能享盛誉,是因为他用重金贿赂了自己的左右,从而得到了不断的赞誉,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说他的好话。齐威王很果断,他也召见了阿城大夫,当天就把他烹杀了,并将自己左右曾经吹捧过阿城大夫的人也一起烹杀了。

齐威王的行为使得齐国上下人人不敢文过饰非,努力竭尽忠诚,齐国治理得很好。据说其他诸侯国有二十多年不敢侵犯齐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一种聆听的智慧。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处理一个集体、国家的事务时,都应该时刻铭记。

10.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说明了后天教育和自身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孟子后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母亲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一个差的环境可以把一个人从成功的高峰推下悬崖。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末年的中国,出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从小就能歌善舞,并且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能写诗作对联,五岁时,他的父亲叫他当众作了一首诗,那首诗还非常值得欣赏,反应出他的天赋并不是虚假的。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很愚蠢,带着神童方仲永到处拜访,实际上是显耀,认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让他再学习。又过了几年,仲永已十二三岁,著名诗人王安石又去看望仲永,并叫他当场作一首诗,却发现文采与辞藻都已经大不如前。又过七年后,仲永已经变得与和普通人一样了。

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同样,人的知识不更新,也肯定会枯竭,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才使他最终成了一个普通的人,浪费了上天赏赐给他的智慧,不然,凭着方仲永天生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后来的努力,他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爱因斯坦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是有天赋的人,还是一般的普通人,都要努力学习和更新知识,才会有成就。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脑筋迟钝的人,经过不懈努力,也能做成不平凡的成就;而天赋很好的人,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小聪明作为资本去显耀,甚至看不起反应稍慢一点而正在努力拼搏的人,从此停滞不前,那么,她也将浪费掉宝贵的光阴,最终一事无成!科学家曾经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过验证,证明他的大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些迟钝,小时候同学和老师总是欺负他,父母甚至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都会成问题。但爱因斯坦不在乎这一切,在人生路上不懈地努力着,不断学习和创造,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贝多芬的父亲常对左邻右舍说:“小孩子就像是一棵茂盛的树,如果他自己去生长,一点也不管教,那是万万不行的。小时候要是不注意好好管教,长大后也是没有什么出息的。”有时贝多芬不用心弹琴,父亲就用戒尺敲一敲他的小脑袋。要是弹错了一个音符,就要弹上一天一夜,直到弹准为止。贝多芬的出名,和他的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以及自身的勤奋好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孩子生下来,家长为他营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那么孩子就会被熏陶成什么样。所以说后天的才能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勤奋,还在于家庭教育。

11.成由勤俭败由奢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总结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先秦时期,诸子大都肯定“俭”而否定“奢”。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墨子说:“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管仲说:“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崇俭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识,尤其儒家的崇俭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颂扬白圭“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又称赞秦末汉初的宣曲任氏“折节为俭”,“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易经》中的“彖”又曰:“大蓄,刚健笃实辉光……”意思是说,有了巨大的积累,人就可以刚健诚实,前途光辉无量。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若能不断积累自己的资金实力,当用则用,当止则止,必然是稳健而笃实地握有雄厚的资本,便可以选准方向得心应手地赚取利润。这就充分显示了开源节流、俭朴行事的巨大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