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抓住了机会,就要把李恪狠狠地踩在脚下!
“儿臣知道!”李承乾将探子的密报交给宦官,再由宦官交给陛下李世民。
“陛下!”
李承乾恭敬道:“前方探子的情报中,明确说清楚了大唐三皇子李恪,竟然在大战之前,根本就不顾及庭州数十万名军民的安危!“
”他特立独行地花大量的铜钱,购买牲畜,而且,还多次前往自然教的神灵圣庙。”
“众所周知,自然教是羌族人的信仰,而自然教的神灵地位不亚于大唐的儒家孔庙!”
“李恪身为大唐的皇子,竟然在大战来临之前,不顾庭州数万军民的感受和生命安危。。。“
”他竟然多次前往羌族人的圣庙参拜!这完全是丧权辱国的行为,说是通敌,也一点不为过!“
“再结合李恪之前购买粮仓、建立养殖场的事情来看。。。三皇子李恪,的确是在向羌族人示好啊!所以,儿臣说李恪有谋反之心,并非空穴来风。”
“陛下!”
长孙无忌索性放手一搏,就此事添油加醋道:“就在昨日,庭州传来紧急传报!“
”崔氏家族正式宣布将西北边陲的二十三个州,强行从大唐的版图中割裂,接受吐蕃帝国的管辖!”
“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故而并没有在朝会开始前,立即挑明。”
“现在听太子殿下说到贤王殿下,竟然不顾及身份和庭州军民的感受、安危,多次参拜羌族人的圣庙。。。“
”臣不得不怀疑这两件事情有着莫大的联系!”
“陛下!”高士廉继续火上浇油,“不管是贤王殿下,还是戍边大将军柴绍、薛仁贵,都没有按照惯例,每个月向朝廷汇报军情。”
“我等只能从派遣出的探子口中,零零散散地得知少许。”
“臣最开始,只是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贤王殿下或许是在摆架子。”
“毕竟年轻嘛,总喜欢吊着陛下和大臣们的胃口,喜爱显摆,好大喜功也是正常。”
“但是!今日结合贤王殿下在庭州修建养殖场、参拜自然教的圣庙,消耗军需。。。”
高士廉特意顿了顿,才加重语气道:“臣以为,贤王殿下就算是没有谋反之心,却也有。。。”
“对陛下的不满之意啊!”
三人的话,引得谏官们纷纷弹劾。
“陛下!请立即召回三皇子,并就他在庭州的所作所为,给陛下一个交代!”
“臣附议!陛下!在场的文武百官,相比也需要三皇子的一个交代!”
“臣附议!,陛下,三皇子的所作所为,的确难以得人心呀!他确实是欠了大唐百姓的一个交代!”
朝堂顿时乱做一锅粥。
礼部、吏部、兵部的侍郎们,再次跃跃欲试,又跟上次一样,向李恪发起了“总攻”。
他们也牟足了劲,把话能说得多难听,就说得多难听。
他们也跟李承乾、长孙无忌一样,不信邪,不信三皇子李恪每次都能那么走运。
然而。。。
很不幸。。。
“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这一句后世的经典鸡汤,在别人身上或许不灵验。